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07 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解读

解读07 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解读

2017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要求部分(下附学业质量水平等级原文),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明确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同时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习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了育人的合力。

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要培养学生哪些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学业质量标准解决的是这些核心素养我们培养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这两项内容密切相关,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什么是学业质量(Learning quality)标准
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教育质量观为基础所规定和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

是指学生在不同的课程领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程度和状态,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过程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

也就是说,学业质量指向的是学生通过课程或学科的学习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这种变化涉及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

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学了多少;质——学生在学习中学得好不好。

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教育的发展功能和水平。

学业质量标准是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的。

学业质量标准划分原则
(1)将每个核心素养划分为4个水平,水平1为最低等级,水平4为最高等级,在划分时,进行纵向与横向的通盘考虑。

◆从纵向看,每个核心素养自身的第1—第4层次,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

每高一级水平的表现涵盖前一级的表现。

◆从横向看,五个核心素养的每一个层次,处于同样的水平上;在五个核心素养的同一水平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等级。

水平2是合格等级。

(2)根据历史课程的人文性质,对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具有一定弹性,处于低学段的学生也有可能达到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