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亨廷顿之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德读书笔记 (自动保存的)

亨廷顿之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德读书笔记 (自动保存的)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1988.译者前言译者归纳亨廷顿此书中的观点(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感(2)社会挫折感/社会流动机会=政治秩序(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P5即“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比例是产生政治不稳定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同时亨廷顿在此书中分析问题的框架。

发展中国家所出现普遍的政治动乱,恰恰是因为这些国家中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张过快,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却未相应提高。

结果,政治体系不具有组织和疏导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的机制和能力。

这种‘比例失调’是造成政治动乱的根本原因。

”)第一章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第一节政治差距P1.“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区别,并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

”列出差距有效能的政治体系以美、英、苏联为例:1、2、3、4、5、6、统治方式。

”总结语:P2-P3.不堪。

”P3.1、2、P6.些形式的政治稳定则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P7.“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51篇中告诫说‘在构筑一个由统治人的人操作政府时,最大的难题是:你必须首先使政府能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还需迫使政府能自我控制。

’” P8.核心观点:能对它加以控制。

” P8.第二节 政治制度:共同体与政治秩序一、社会势力与政治制度则越需要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诞生存在可兼容的利益,对法律的共同认识,建立一种二、政治制度化的准则P12.“一个复杂社会的政治共同体,取决于该社会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取决于该组织和程序得到支持的范围大小和制度化的程度。

”P13-P24.四大准则:1、 适应性(衡量标准:时龄、代龄、组织的功能)2、 复杂性(一个组织越复杂,其制度化程度越高)3、 自立性(是否受社会内部非政治势力的干扰)4、 凝聚力(一个组织凝聚力越高,制度化程度越高)三、政治制度与公共利益政治制度的作用与公共利益的实现:防止个人权利的扩张 社会文化的认同(如信任、道德) 第三节 政治参与:现代化与政治腐败 一、现代化与政治意识 现代化的体现: P33.1、2、“就知识层次而言,字率的提高、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迅速地将这种知识传播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 现代化中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是:1、 社会动员2、 经济发展政治现代化的具体体现:1、 权威的理性化2、 结构的分化3、 政治参与的扩大二、现代化与暴力(即现代化怎样催生了现代化的暴力)1、 首先是贫穷与现代化。

P41.政治动乱的产生,不是缺少现代性,而是试图获取现代性。

P58.不平等与不稳定:1、2、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会创造比传统社会更为平均的收入方式。

而从短期来看,却会扩大收入差距。

三、现代化与腐化 腐化产生的原因:1、 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变化2、 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规范并没有对他们与政治的关系加以界定,而界定这种关系的现代规范又为被主要社会集团所认可。

)3、 扩大的政治系统的输出功能腐化与暴力的异同(从二者的起因和功能分析)同:1、 受现代化的刺激2、 政治制度软弱的象征3、 “执政官的式”的社会4、 个人和群体用背离政治体系的规则方式,联系和参与政治体系的手段异:1、 腐化为非法手段,而暴力是不满要求的抗议总结:腐化与暴力同行腐化的基本形式:政治权力与财富的交换。

(商业活动越频繁,腐化就会加剧)有关腐化的两个概念1、 腐化的规模:腐化交易中私人财物与公共利益的平均值。

(其随主题在科层制等级增加而增加)2、 腐化的频率:特定人口群体从事腐化行为的频率。

(在不同的社会也不尽相同) 腐化的不同情形:1、 可能科层制越高,腐化越严重;也可能科层制越低,腐化越严重。

2、 可能有助于社会群体被引入政治体系,促进政治体系的稳定,也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自然会使政府行政体系受到削弱,但也可能促进政党的壮大。

四、城乡差距:都市突破与“绿色的崛起”现代化 城乡差距 不安定的出现 农民参与政治 都市与农村联盟的出现第四节 政治安定:公民政体与执政官政体P79.区别政体的不同标准:1、 政治参与的水平:现代政体与传统政体2、 政治制度化的高低:发达政体和不发达政体3、 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水平的比较:公民政体(制度化水平高于参与水平)和执政官政体P88.“科层制通常具有高度的结构分化,实行功绩和成就录用和晋升的严密制度,并用精心指定的程序和规则来约束官吏的行为。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美国与欧洲代化者辈出的时代;权力集中于王室。

英国模式:权力集中于国会;教会隶属于国家,君权在国内外都得到维护,立法机构和政治机构分化,官僚政治得到扩展,常备军也得到了创建。

美国模式:社会和政府有机结合的观念、政府内部权力的协调、政府服从基本法、法律和政治领域互相交叉、王世和议会权力均衡以及互为补充的代表角色、依赖民兵保卫疆土。

第二节 权力的合理化主要就欧洲大陆、英国、美国的权力合理化的变化过程展开了论述。

美国:认得权威或国家主权并未集中于单一机构或个人,机构中。

第三节 结构的分化P108.府机构和组织。

”P108.体现在“司法职能和政治职能仍然混合在一起”,“立法权一分为二”,“不愿接受常备军”,“民兵组织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四节 都铎式制度和大众参与传统都铎式制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宗教。

美国都铎式制度的组成因素:军事力量,政治稳定,富饶的土地和资源。

欧洲的政治参与:1、 社会制度方面:权力从君主手中转移到民众议会手中。

2、 选举方面:议会选举权由贵族扩大到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和都市工人。

美国的政治参与:普选选举总统,选举原则扩大到各州州长、各州立法机构两院、许多州的行政机构及委员会许多州的司法部门和联邦参议院。

美国扩大政治参与没有产生暴力和动乱的原因:政治机构比较复杂、适应性强,具有自主性和凝聚性。

第五节 都铎式政体与现代化中的社会都铎式政体中的某些因素如权力集中可能适应现代化中的社会,从而现代化中的社会出现某些都铎式政体中的因素。

第三章 传统政体的政治变迁第一节 权力、制度和政治现代化在政治制度下权力的分散和集中影响着政治现代化,决定着其能否适应现代化。

P137.一种政治体系成功适应现代化的条件:1、 能够创新政策;(权力的分配可以促进政策的革新;改变或摧毁这些传统势力需要将权力集中于热心推行现代化的人士手中;)2、 能够将现代化所产生的社会势力成功地吸取进政治体系中的能力,并由此获得新的社会意识;P143.“现代化国家一党制的最大效用和最大吸引力在于它是一个能促进权力集中和扩张的制度。

”第二节 传统的政治体制P145-146.传统政治体制的分类标准:1、 按权力的分配和职能的分配来定,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传统政体,一是官僚帝国制(集权),一是封建制(分权)。

官僚制国家倾向于职能的分化和权利的集中,封建制国家则倾向于职能的混合和权力的分离;官僚制国家的本质是权力自上而下单向流动,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一个双向流动的体系。

2、按君主起的作用的不同来定:统而不治型,原则上既没有人民主权也没有政党主权的观念;君主是合法性的基本源泉,而且是既统治的。

P148.传统君主制的特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碰到的国家认同和国家整合的问题较少;多数未经历殖民统治,或只有短暂的殖民统治的经历;大多处于强国冲突的夹缝中,以缓冲国的身份取得独立地位。

P150.传统君主国现代化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保持独立和全国性的权威制度所提供的优势,来应付迅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广泛的政治参与。

”当代君主制的类型己的利益,即“用传统的多元主义对抗现代化的专制主义,以及用自由对抗平等。

”P158-161.走向现代化的条件:1、国际官僚:通过控制官僚而控制贵族,防止“用传统的多元主义对抗现代化的专制主义”。

2、中产阶级(新金融、商业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一方面,由于其力量不够强大,依附于官僚阶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可能转换为改革的反对阶级,要加以控制。

3、人民大众:占有社会精英的利益;占有贵族的利益;发生暴动,夺取利益;4、外国政府或者本国政治体系之外的某个集团。

第四节集团同化:多元主义与平等暴力性……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化合很少社会流动性的分权猴封建的传统体制,比分化的、平等的、流动的、中央集权的传统官僚体制更易于产生现代民主政治。

”第五节君主的困境:成功与生存P172.困境:“为了促进社会、文化、和经济改革、把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这种集权却使传统政体的权力不易扩大,也不易将因现代化而兴起的新集团吸收进政治体系。

”一、转变P172.“可以试图减少或结束君主的权威作用,努力推进现代化运动采用君主立宪制,将权威交给人民、政党和议会”二、共存P172.“可以努力把君主权威和人民权威结合进同一个政治体系”三、维持P172.“尽量减少由于扩大政治意识所产生的破坏力,使君主制仍能在政治体系中继续保持其作为”第四章执政官统治与政治衰败第一节执政官统治的渊源狭义的执政官统治是指军人干预政治。

军人干预政治的因素:受崇高的公职理想所促动的、受私利的刺激、增加薪金、扩大军事力量、贯穿于政治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的分配。

P193.“公民政体的稳定性与政治参与的范围成正比;执政官式的稳定性与政治参与的范围成反比,他的连续性随着政治参与的上升而下降。

”P193.在一个缺少有效地政治制度和不能发展这些制度的社会中,社会和经济现代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政治混乱。

第二节从寡头的执政官统治到激进的执政官统治:突破性政变与作为改革者的军人P194.寡头执政官统治的特点:主要的社会势力是大地主、大僧侣、军人;社会制度相对来说还未分化,统治阶级的成员总是轻而易举地集政治、军事、宗教、社会和经济的领导军色于一身;政治活动中最活跃的集团从根本上讲依然是乡村性的;家族、派系和部落为了权力、财富、地位彼此间不断地斗争;政治采取一种个人主义的霍布斯模式;激进执政官统治的渊源:制度的衰败、社会的无秩序、西方的殖民主义军队成为两种统治转变的关键性原因:军官集团获得独特的性格和精神;出生普通阶层;收到先进的教育;易吸收外来民族主义观念和进步观念;掌握着十分难得、具有特色的管理和专门技能;总结:以上的特质是军人成为预先性政变、突破性政变和巩固性政变组成的复杂模式表现出的中产阶级的特质,同时,军人也和政党联系在一起,成为现代化中的国家政变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激进的执政官统治:社会势力与政治技巧执政官统治的特点:城市的不稳定性,农村被排挤在城市之外;社会势力:知识分子(学生),军队政治技巧:贿赂、罢工、游行、示威、政变军事干预:劳工对政府和军队劳工和军队对政府劳工加政府对军队劳工对政府对军队政变作为政治技巧的特征:由一种政治联盟以暴力或暴力威胁非法地取代现行政府领导人的努力;暴力使用通常是少量的;卷入的人数不多;参与者已经在政治体系中拥有制度上的权力基础;政变成功的条件:参与政治体系的人数不多;体系参与者人数庞大并占有相当大比例的人赞成政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