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十分关注**乡的发展,十分牵挂**乡的各族干部群众,值此春意盎然之际,张副县长不辞辛劳,深入**乡指导农业农村工作,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及全乡一万二千多各族干部群众,向张副县长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乡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乡情**乡位于福贡县南部,距县城17公里。

北靠上帕镇,东临兰坪县,南接子里甲乡,西与缅甸毗邻。

境内山高坡陡,平均坡度为30度以上。

国土面积为平方公里,边境线长公里。

共有6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87个村民小组,共3317户12858人,共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2135亩),人均耕地面积亩。

2016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75万元,同比增长195万元,增幅为%;农民人均纯收入1401元,同比增长201元,增幅为%;全乡全年粮食总产量万公斤,同比增长万公斤,增幅为%;农民人均有粮353公斤,同比减少7万公斤,减幅为%。

境内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白族等少数民族。

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历史和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总体较低等诸多因素制约,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集边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特困乡。

二、全乡农业农村工作情况近年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市场冲击,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各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握关键,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全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2016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75万元,比2016年增195万元,增幅为%。

从农村经济收入比例情况看,第一产业总收入1111万元,占总收入的%,比2016年增110万元,增幅为%。

其中,农业收入579万元,比2016年增了81万元,增幅为%;畜牧业收入525万元,比2016年增65万元,增幅为%;林业收入40万元,比2016年增4万元,增幅为%。

第二产业收入14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2016年增17万元,增幅为%。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184万元,占总收入的%,比2016年增28万元,增幅为%。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新发展。

紧紧抓住“打基础、抓产业、攻脱贫”,实施“科教兴乡、农业稳乡、产业强乡”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措施,努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推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6年,全乡全年粮食总产量万公斤,比2016年增万公斤,增幅为%。

农民人均有粮353公斤, 比2016年减7公斤,减幅为%。

全乡大小牲畜存栏21735头(只),比2016年增1401头(只),增幅为%;大小牲畜出栏16945头(只),比2016年增1685头(只),增幅为%;肉类总产量万公斤,比2016年增万公斤,增幅为%。

转移输出劳动力782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39万元,比2016年增60万元,增幅为%。

农民人均纯收入1401元,比2016年增201元,增幅为%。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到2016年,共修建“三面光”沟渠61千米,灌溉面积达14729亩。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不断提高。

2016年,大春共完成播种面积20165亩;其中推广良种面积10490亩, 比2016年增190亩,增幅为%,科技创新样板种植面积1200亩,比2016年增200亩,增幅为200%;引进投放良种母猪249头,完成生猪改良6375窝。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求,整合各方面的项目资金,合力深入开展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3/ 14显实效。

到2016年,实施了“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完成村间道路硬化万米,改厕改厩317个。

在项目村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校舍改造、科技培训和产业开发扶持等工程,共完成抗震安居工程242户,正在建设危房改造工程225户。

历年来,共解决3000人的温饱问题。

——农业农村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措施,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到2016年,支出综合直补资金万元,良种直接补贴面积亩,实施了万元农机具购机补贴项目; 补贴群众家电购置资金万元。

兑现能繁母猪补贴20900元;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全乡共承保能繁母猪11743头。

继续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到村工作。

到2016年,共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16人到村工作,选派6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农村基层工作力量,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素质得到加强。

建设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6个,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不断健全。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建设扎实推进。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四个百万”基地建设为主的产业开发项目。

到2016年,全乡共种植核桃13100亩,种植漆树4200亩,种植日本甜柿990亩,种植草果8800亩。

已形成经济效益核桃200亩,漆树800亩,日本甜柿120亩,草果189亩。

其中,2016年共种植各类林果8700亩,其中,核桃8000亩,日本甜柿700亩;种植中药材6500亩,其中,草果6300亩,云黄连206亩,重娄4亩。

(四)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大项目促进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创新工作思路,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抓项目规划。

编制了《**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础上编制了以村组为单位的6个行政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二抓项目申报。

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我乡的困难,将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了国债项目。

三抓项目的落实。

成立项目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项目实施办法,加大对项目监管督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到2016年,实施完成南安建村道路硬化公里;完成达大科村村通公路加宽;实施完成乡计生服务中心办公楼一幢、乡文化站办公楼一幢、乡直机关公厕一幢、九年一贯制学校综合食堂一幢、公房完小学生住宿楼一幢、架科村腊土得完小教学楼一幢、架科村架科自然村教学楼一幢、乡边防派出所办公楼一幢、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学生住宿楼一幢;完成**乡医院5/ 14卫生设备标准化建设;建设完成里吾底、达大科、维独、南安建村天保所;实施完成架科村、维独村、达大科村水泥球场5块;实施完成里吾底村、架科村、达大科村、南安建村安全饮用水项目7个,乡直机关饮水工程1个;修缮里吾底村安全饮用水工程1个、“三面光”、田间排灌沟渠2000米。

实施完成里吾底村、维独村新农村建设,架科村排谷民族示范村,南安建村腊光自然村、里吾底自然村、架科自然村、阿达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完成里吾底村、阿达村、架科村、达大科村办公楼,维修南安建村、维独村办公楼;建设完成6个村基层组织活动室,并把阿达村列入宗教重点地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实施完成维独村、架科村一事一议工程。

正在建设木古甲至**通乡水泥路工程13公里、全乡农网改造工程、九年一贯制学校廉租住房和**乡集贸市场;乡直机关绿化、亮化工程和**乡至子里甲乡金秀谷村通村油路已立项。

2016年,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00多万元,全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

(五)抓牢社会事业发展不懈怠,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工作有序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步伐逐步加快,“两基”水平进一步提升,2016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州、乡检查评估,实现“两基”攻坚目标。

到2016年,先后收缩校点4个,4名教师和75名学生并入食宿学校,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全乡适龄儿童1254人,已入学1240人,入学率为%;适龄少年577人,初中阶段在校生570人,初中毛入学率为%,教育合格率达100%。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完成**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征地亩,征地资金万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有了新发展。

——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乡村二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卫生院和村医疗室医疗器械设备进一步配齐配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覆盖面和群众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6年,全乡参加新农合农民11304人,参合率达93%,对参合农民全面实施二次补偿,群众受益程度进一步提高。

截止目前,累计补偿新农合群众15282人次,补偿新农合资金万元。

实施医疗救助250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万元。

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孕产妇24人次享受免费住院分娩,分娩率达到100%,儿童保健服务顺利开展。

深入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抓好乡村二级医疗人员的培训。

2016年,全乡共培训乡村二级医疗人员6次,参会人员达72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启动卫生乡7/ 14村一体化管理工作,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人员得到有效整合并进一步配齐配强。

——城乡科技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大力推进村级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村级科技设施设备不断完善,群众学科技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切实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2016年共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6期,比2016年增4期,增幅为%。

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广泛开展,文化事业取得新突破。

到2016年,通过争取项目,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州县乡电视信号实现互联互通,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

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群众体育活动和民族竟技体育广泛开展,在怒江州第十七届乡级农村文艺汇演暨**乡第二届石月亮民俗文化节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6年新一轮《**乡志》修编完成。

(六)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全面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真落实“奖优免补”等奖励政策,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大力推进“生态立乡”战略实施步伐。

扎实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巩固和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