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地质学基础知识矿物硬度等级1~10: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 玉、金刚石;(指甲硬度2.5;小刀5~5.5;陶瓷碎片6-6.5)。
方解石滴稀盐酸剧烈起泡;白云石滴浓盐酸或热盐酸可以起泡。
粘土矿物亲水性由大到小: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岩浆SiO 2含量分类:酸性(> 65%);中性(52-65);基性(45-52);超基性(V 45%)。
地层年代表、地质年代表:(于P56)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表示方法分:象限法和方位法。
断层要素:段层面、断层线、断层带、断盘、断距。
背斜:中间地层老,两边新; 向斜:中间地层新,两边老;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上移;(J /T )逆断层:上盘上移,下盘下降;(J T )。
地垒:两边岩层沿断面下降,中间上升;地堑两边上升,中间下降。
断层野外识别标志:地层的重复或缺失;构造不连续;断层破碎带及构造岩;断层擦 痕和阶步;牵引现象及伴生节理;地貌及地下水特征。
新构造运动特点:(于P107); 活断层标志:(于P110);土力学基础知识水力学基础知识、 2 CpCp 应力圆:w =b3tg (45+—)+2ctg (45+—)2 2f 线:圆心连接极限总应力圆顶点的直线。
横坐标 P=( (T 1+ C 3)/2 ;纵坐标 q = ( (T1-(T 3)/2; 土压力:墙背与土体c 或W 时,E a J , E p(T 3与顶点的a 角=45° 04A07时,E a 和E p 均04B48 流网特点:1)流线n 与等势线m 彼此正交;3 /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 流速v 、单宽流量q 计算步骤:达西定律: I . L h丄 h'1): 1_ h = ---- ; 2 /: v=ik =k ——= 每个网格的长宽比为常数;各流槽的渗流量相等。
q = v A k i AkLIh2) m -1 I (m -1)l※注:I 底边界和板桩都算流线;顶面算等势线土力学P70 常水头变水头试验:常水头法: 变水头法:渗透系数:水平等效渗透系数 q 心(n -1), q = -------- X — (m —1) Ih :水头差;L h 相邻等势线势能差 ;3): V :水量;L 渗径长度A :截面积;h 水位差 适用于透水性弱的 粉土和粘性土 (水头随t 而变化) «L , hCt L , h, a 为内截面积k = -------- In — -------- ic 旦 ------------A (t 2 -匕)h2适用于砂和碎石土 (水头保持不变)。
42.3U kh H1+H 2k*Aht A (t 2 )lg町'其余同上垂直等效 k v渗透系数H1+H 2 H 1/k^H 2/k 2压水试验:单位吸水量:W =(0.01LU 戶%^试验段底部距离隔水层的厚度 >试验段长度时,土层渗透系数k=0.527wIg 鑒r1 32I隔水层的厚度 <试验段长度时,土层渗透系数k =0.527wIg '.321r流线:当地下水绕过隔水帷幕渗流时,沿流线流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低水头侧 渗透断面沿流线逐渐增加,等 Q 条件下流速沿流线逐渐减小;高水头侧渗流断 面面积沿流线不断减小,等流量条件下流速逐渐增加;在帷幕底部渗流断面面 积最小,等流量条件下流速最大。
04A14 裘布依公式假定条件:稳定流;以井为中心所有同心圆柱截面上流量相等, 水力梯度04A46渗透变形判别:抽水试验:Q 的单位换算 cm 3/s X 0.0864=m 3/d两个观测孔的潜水完整井渗透系数:0.732Qr2k = -------- i- ----------- Ig 二(2H -5-82 )(5-82 )近似;同心圆截面上流速不等,圆柱半径越小流速越大。
流土;管涌;接触流失;接触冲刷;亠 细粒 1流土:——PC > ------ X100% ;管涌:含量 4(1 一n )不均系数C u =如;曲率系数d细粒C c =1F C < ------- X 100%W-n )d 为有效粒径;2 (d30 )d10d60水利水电P101碾压土石坝P76 C u >5同时满足为d 60为限制粒径;C c (1,3)级配良好流土型临界水力比降: J cr =(G s -1X 1- n ) = (G s -1X 1 + e )渗流力J 等于土的 T 时,土处于流土的临界状态。
附录G 附录Cd s —1 Y 'i = ----- =— cr1 +e yh €宀]i cr ;[i]―容许水力梯度L 」 K ; K-安全系数,取2.0d — 1J =i x7 =7'=—7 =y crwwI1 +eds U + w )%_丄d 1 +e2-1波速测试跨孔法测土波速注意:孔斜影响剪切波速传播的距离;剪切波初至新号的正确判读。
跨孔法与测试深度无关,与孔距有关;单孔法与测试深度有关03A43单孔法识别S 初至波特征:S 初至波比P 晚到,S 振幅比P 大I ,相反敲击S 波相位差 180°°S横波;P 纵波又称初至波;由S 和P 可求动弹,动剪和动泊松比 02A112-2物探测试直流电法:电测深、电剖面、高密度剖面法【利用电阻率】;充电法【电位】;自然电场法【利用自然电位差】;激发极化法【极化率】02 11A交流电法:大地电磁测深及剖面法、人工源电磁频率测深、甚低频率法【电导率】 ;地质雷达【介电常数】弹性波勘探:地震勘探、声波探测、地基微动测定; 地震勘探包括: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瑞雷波法2-3室内试验I l S环刀试验:e^ =e 0 -(V^e 0)——H o :环刀高度为20mm ; e 为天然孔隙比。
H o相对密实度:0v Dr w 1/3疏松 1/3 V Dr w 2/3 中密2/3< Dr w 1 密实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 1击实试验最优含水量:对特定的土在一定的击 实能量下达到的最大干密度所 对应的含水量。
与天然含水量 无关,垫层时与土中粗颗粒含 量有关。
02B252原位测试测地基土静止侧压力系数K o 时宜选:自钻式旁压试验或扁铲侧胀试验。
04A44D _emax ~e( e ~ P dmin)化 maxr — —On ax — epin ( H max — ^d min )p d第二章: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第三章:浅基础 1规范承载力公式基础底面Pmax 与Pmin 之比小于等于1.5。
(1+6e/b 比1-6e/b ; e < 0.033b ) 概念符合: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非极限承载力,只限于小偏心荷载基础承载力2承载力计算03A54合力偏心距:都是所有竖向力与水平力对基底形心的力矩之和, 对基底形心的力矩取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为正,则合力在基底形心左侧,如果计 算为负,则合力作用点位置在基底形心右侧综合类沉降缝的设置部位:地基规范P50 7.3.2第四章:深基础桩质量问题:泥浆护壁钻孔桩(沉渣和桩侧泥皮);沉管灌注桩(缩颈和断桩)。
04A581水平承载力用m 法计算桩基水平承载力时,I 水平抗力系数随深度呈线性增可 (附C.01)03B11哪些措施能有效提高桩的水平承载力? I P292 5.7.2条文: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及位移的因素包括: 桩身截面抗弯刚度, 材料强度,桩侧土质条件,桩的入土深度,桩顶约束条件。
加固桩顶以下2-3倍桩径范围内的土体;I 加大桩径I ;桩顶从铰接变为固接; 提高桩身配筋率;增加桩身刚度2负摩阻桩端持力层越硬,桩身变形越小,中性点埋深越大,因此负摩阻力越大; 桩侧土压缩性越低(或地面荷载越小)则桩侧土的变形减小,中性点埋深越小,因此负摩阻力减小。
负摩阻力不会超过极限侧摩阻力9A51 10B8中性点处:即无正摩阻力,也无负摩阻力;桩土相对位移为零,截面桩身轴力最大 单桩负摩阻力与桩周土的类别和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有关P266 5.4.4条文 03A18中性点深度随桩的沉降增大而减小;随桩端持力层的强度和刚度增大而增加 04A27① 摩擦型桩:由于受负摩阻力沉降增大,中性点随之上移,即负摩阻力,中性点与桩顶荷载处于动态 平衡.假想中性点(按桩端持力层性质取值)以上摩阻力为零验算基桩承载力 .03B04 03B41P max F v 丄 M= --- ± --P min lb "WF =F +G ;G kb 基础宽度;偏心距 P max P minY Ad Y e = M ;矩形抵抗矩WFv=20kN/m 3「 by2F v当 e> :时: P max =—6 3laN 基础底面竖向力(N=F v /A);lb 2b a =— 一e基底压力分布为三角 —抗倾覆稳定系数K=3 ; P max =2N/A03A52、 07B49、 11B52②端承型桩:由于桩受负摩阻力后桩不发生沉降或沉降量很小,桩土无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很小中性点无变化,故负摩阻力构成的下拉荷载应作为附加荷载考虑 . 08③ 当土层分布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由于下拉荷载是附加荷载的一部分 ,故应将其计入附加荷载进行沉降验算.框架柱下单桩基础设置纵向联系梁主要作用:增强基础整体性和水平刚度,共同承受03B47 04A32第五章:地基处理第六章: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高水位快速降低后,河岸出现I 临水面局部堤体失稳I 主要原因:水位下降,渗透力增加。
重力式挡土墙仰斜墙土压力最小,适用于挖方坡,开挖量与回填量小,适用地面横坡较缓;-A50设置泄水孔的目的:为了疏导墙后积水,防止产生静水压力,增加墙身的稳定性设置;反滤层的目的:以保证泄水孔不被堵塞,墙后土的细颗粒也不会被带走。
由于挡土墙 后填料中含水量一般较小,动水压力可不计。
04B11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一般不包括变形验算04B13滑坡稳定性稳定系数:水平地震力(F^aG )情况下的稳定系数;F s曲 X g '+cA I 坡角PHGsi n P+F H cos P㈣ y 、、““(Y'—YB tg 2P )tg ®F s =常 R ; 渗流水平溢出时 F s - — y, y ——S at tg P H g P挖方边坡失稳防止措施I 不适宜的是: 浅层土质滑坡主滑段及地表坡面平缓,_________岩石边坡 岩层倾向与斜坡同向,倾角大于 45° 且小于斜坡坡度I 对斜坡稳定性不禾叽 滑坡的滑动特征:周界形成,错台清晰,坡面生长歪斜树木,坡脚有泉水出露或形成湿地;I (不包括:坡面上开始开始出现不连续裂缝属于局部剪切)02A29抗滑段条件:与滑动面倾斜方向相反;方向一致时,滑动面倾角小于滑动土内摩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