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二、《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乐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嫦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四、《公输》1.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吾义固不杀人。
译:我坚持道义,一定不会杀人。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译:楚国有的是土地,却缺少民众,如今去杀自己缺少的民众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
4.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他。
6.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译:我知道用来抵抗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7.我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我知道你用来抵抗我的方法了,我不说。
8.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五、《愚公移山》1.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译: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六、《曹刿论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是根据实情判断。
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6.小惠未扁,民弗从也。
译: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八、《口技》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在这个时候,妇人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间一起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九、《桃花源记》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十、《与朱元思书》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产生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像鸢一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十一、《三峡》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十二、《马说》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