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 术后5天出院,头昏,头晕症状 明显减轻 • 建议:改变生活方式:戒烟。 • 饮食结构改变:低盐, 低脂饮食。 • 长期抗栓,他汀 及降 压治疗。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创伤小,避免颈部切 开和全麻 , 住院时间短、相对安 全、痛苦轻。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
单纯颈动脉狭窄
• 经皮介入治疗 OK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CEA) OK
临床实际:高危复杂病例
• 高危----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 复杂----操作困难,处理棘手, 单一方法或手段受限制
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
• • • • 年龄大于80岁 合并严重心脏病 难控制的高血压 脑梗TIA频繁发作
• • • • • • 颈动脉重度狭窄 一侧重度狭窄对侧闭塞 两侧重度狭窄 多支血管狭窄 颅内颅外同时合并狭窄 人路困难(动脉迂曲,Ⅲ 型主动脉弓) • 溃疡内有血栓 • 交通血管不完整
男,73岁,多发脑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 心率45次/分
术前心动过缓慢 • 阿托品试验 • 术中植入临时起搏器 • 术前合并严重冠脉狭窄 PCI后CAS 术前合并严重高血压 • 术前联合降压,镇静, • 术中应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
• 复杂病例操作困难,反复试做不能成功者, 应当放弃,寻求其他方法
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卒中 患者的介入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75%TIA和60%脑卒中患者中 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脑血管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
影像学检查
• • • • • 多譜勒超声 经颅多譜勒(TCD) CT/CTA MRI/MRA 血管造影(DSA)
卒中症状轻,体征少,并不能说明 脑血管损害轻。
CEA
CAS
By-PASS
2年后CTA复查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处理
• • • • 理论上先处理责任病变 容易处理的病变 分期处理 狭窄血管扩张要熟练快捷
L
R
术中 术后三月
L R R
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处理
双支架置入后
一侧闭塞一侧重度狭窄的处理
• 狭窄血管扩张要熟练快捷
前循环合并后循环狭窄的处理
支架术后再狭窄处理
男,81岁
支架 狭窄 支架 支架
支架置入术后1年
再次支架置入
入路血管迂曲,闭塞的处理
• 颈动脉到位技术 • 途径: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颈动脉
经颈动脉途径
经肱动脉途径
颈内动脉线样狭窄,脑保护伞通过 困难的处理
• 病变的预扩 2*40mm球囊-----脑保护伞----4*40mm球囊 • 支架植入
• 理论上先处理责任病变 • 容易处理的病变 • 分期处理或同期处理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双支架置入后
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外 动脉狭窄的处理
• 理论上串联病变先颅内后颅外 • 多枝病变先颅外后颅内 • 可同期或分期处理
双支架置入后
支架
支架
支架术后再狭窄处理
术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支架
术后
CAS的禁忌症
• 严重迂曲,钙化,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粥 样硬化 • 有血栓在病变处或病变处以远 • 在病变内及周围严重钙化 • 颈动脉严重迂曲及成角 •存在抗血小板治疗的禁忌症
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粥样硬化
长段的接近闭塞
血栓
成角狭窄 近端病变
夹层 狭窄 钙化
多支血管病变处理
• 多支血管病变不强求一次处理,分期可避 免高灌注 • 多种方法结合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经皮介入治疗
*动脉溶栓 *血管成形 *支架置入
外科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颈动脉旁路术 *颅外到颅内动脉旁路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右椎动脉开口狭窄90%
左椎动脉正常
• 阿司匹林:100mg /日 • 氯吡格雷:75mg /日 • 阿托伐他汀 :40mg /日 • 左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 术后降压:缬沙坦80mmg/日 • 术后血压130/80mmHg
颈内动脉狭窄远端迂曲成角,脑保 护伞通过困难的处理
• 同轴技术 • 双导丝技术 • Ev3脑保护伞
王xx,M/59 y, 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 架术中并发大脑中动脉栓塞
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术后2天,左侧肢体肌力从0级恢复5级
右颈动脉支架植入 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 男,56y,基底动脉血栓栓塞8h
取栓前
取栓后
• 复杂病例操作困难,反复试做不能成功者, 应当放弃,寻求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