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 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 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 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 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 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 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 实。
疏 通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
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
如此。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
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 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 简要概括。
文 及怎样获得“意境”。 章

第二层(9): 阐述什么是“意匠”。

第三层(10):阐述“意境”与 “意匠”二者的关系。
细读感悟
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 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 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山水画
摄影作品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 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 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 取代。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 《井冈山》《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 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惆(chóu)怅( chàng):伤感,失意。
真挚(zh)ì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渲(xuàn)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


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词 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
研读课文最后两段
•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 出作好者的认山为水除画了作意品境来之,外请,结还合需最要后有两意 匠段。做意简匠要即说表明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 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 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快速浏览课文
4.试着给本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1-8):阐述什么是“意境”
9“意境”与“意匠”是什么系
没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可使;没意匠,意境也就 落了空,二者不可偏废。
合作探究 10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 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 作有哪些启示?
1.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 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第四段中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 举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诗画有意境,就有了 灵魂”,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7.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深刻认识对象
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认识深度: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高于现实
注重长期观察的结果,意境的独创性
8.什么是“匠”? 意匠即表现手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 是加工手段。
5.作者是怎样论述“意境是山水画
的灵魂”的?
意 直接指出(1)


山 水 画
意境的作用 (2-4)

灵 魂
怎样获得意境
(5-8)
意境的含义 及作用
诗句中的意境
认识深度 高于现实 表现结果独创
6.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 果。
第三段中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举例论证。此诗情寓于景,有力地证明了“古诗里, 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 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 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 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 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 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2. 文章简洁生动,论述明白晓畅。众多的例子、 名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的美学观 念,又寓艺术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 独具一格。
课堂小结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 阐述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最后 指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关键。让我们 明白如何欣赏山水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 对艺术作品的领悟力。
资料链接
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以描绘山川景色为主。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 思路。 2.弄清什么是“意境”“意 匠”?二者是什么关系? 3.初步学习欣赏山水画的方 法。 4.积累重点词语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 近代杰出的画家,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 自幼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 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 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 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 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文章结构
意境 意匠
意境的作用 诗句中的意境 怎样获得意境
加工手段:表现方 法、手段的设计
拓展延伸
运用课 文中有关意 境的论述, 选择一首自 己喜欢的古 典诗词进行 赏析。
山水画的意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 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 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 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3.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 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 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写作特色
1. 本文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层层深 入地阐述什么是意境,如何获得意境,意境与意匠 的关系等问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 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 的深刻含义。
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 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 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 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 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 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