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近年来雾霾频现,大气质量堪忧.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是()A.治理工地扬尘B.广泛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C.短途出行多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D.露天焚烧秸秆、树叶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果榨汁B.海水晒盐C.蜡烛燃烧D.冰山融化3.(2分)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铜B.食盐C.氧气D.水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滴加液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5.(2分)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B.硝酸钾和水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6.(2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液态水凝固成冰,所占体积变大──分子变大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D.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8.(2分)明矾[KAl(SO4)n•12H2O]可作为净水剂,其中n的值为()A.2B.3C.4D.59.(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10.(2分)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B.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钢铁B.人体若缺少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因此要尽可能多吃含碘食物C.生铁和钢都与铁的性质有所不同,都属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12.(2分)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电脑等用户的青睐。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Li十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C.LiMnO2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3.(2分)如图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B.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D.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114.(2分)下列有关盐酸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是纯净物B.该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C.该溶液的溶质是气体D.镁、铁、铜都能与稀盐酸反应15.(2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武德合金:制电路保险丝B.氧气:作食品保护气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D.活性炭:除异味16.(2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紫色──红色──无色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7.(2分)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A.5g B.10g C.20g D.50g18.(2分)通过半年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和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19.(2分)乙酸乙酯(C4H8O2)是一种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旨中有14个原子B.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4%C.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D.“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是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20.(2分)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A.反应物含3种元素B.生成了2种物质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1.(2分)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过滤和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B.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C.电解水时负极和正极生成气体的质量比为1:8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22.(2分)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炼铁厂的废气可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B.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原理,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C.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成黄金D.经常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能使之光亮、耐用23.(2分)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Ⅱ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Ⅰ),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①溶液可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②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③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④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24.(2分)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①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②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④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③④25.(2分)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 反应前6410116t时刻32a反应后054b0A.乙、丙、丁为生成物B.a等于32C.b等于36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4分)请用化学符号表示:(1)2个镁离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3个氢氧根离子;(4)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7.(4分)请用“>”或“<”或“=”填空.(1)沸点:水氯化钠溶液(2)含碳量:甲醛(CH2O)醋酸(C2H4O2)(3)20℃,3.0mL水与3.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 6.0mL(4)20℃,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2.0g.28.(8分)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常温下,铝和氧气发生反应,在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2)“湿法冶铜”的原理:。
(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
(4)目前汽车尾气多采用催化转化的方法加以治理,写出在催化剂作用下氮的氧化物(用NO x表示)与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29.(6分)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填字母序号).A.金属的硬度B.金属的耐腐蚀性C.金属的导电性(2)高炉炼铁时需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等.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对铁质零件进行“发蓝”处理后,其表面会形成致密氧化膜,从而有效避免腐蚀.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30.(9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2)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的缘故.(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字母序号).A.使用的漏斗叫长颈漏斗B.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C.玻璃棒应不停搅拌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4)若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则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g,量取水(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择规格是mL的量筒(选填“10”、“100”或“250”),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10%(填“<”、“=”或“>”).31.(7分)下图A~E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用乳胶管连接装置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导管口,然后稍稍用力将玻璃导管旋入乳胶管中.(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己集满的方法是.(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选填上图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一定条件②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成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有关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32.(7分)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对间(s)1104052002203051003302067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g.③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同学们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33.(5分)小苏打(主要成分为NaH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品牌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样品加入稀盐酸质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质量(g)18110.8120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试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2.C;3.A;4.C;5.D;6.B;7.D;8.A;9.A;10.C;11.C;12.D;13.A;14.C;15.B;16.B;17.B;18.D;19.C;20.D;21.A;22.B;23.D;24.A;25.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Mg2+;Al;3OH﹣;O;27.<;═;<;═;28.4Al+3O2═2Al2O3;Fe+CuSO4=Cu+FeSO4;Ca(OH)2+CO2=CaCO3↓+H2O;2NO x+2xCO2xCO2+N2;29.AB;石灰石;Fe2O3+3CO2Fe+3CO2;隔绝氧气和水;30.肥皂水;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BD;10;100;>;31.锥形瓶;用水湿润;CaCO3+2HCl=CaCl2+H2O+CO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A;C;N2;32.5;2H2O22H2O+O2↑;5;反应物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排水;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