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难点解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难点解读
第三单元:缅怀先烈
教材解读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缅怀先烈”,选编的四篇 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 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毛泽东在追悼张 思德会议上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开国总理周恩 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本组 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 “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像这样人文主 题较为鲜明的文章,要抓住语文课的核心价值,把 学习的重心从关注内容转到揣摩人物品质与学习表 达方式上来。
从本单元的科学故事中体会相关人物的 精神品质,并感受科学精神的鼓舞,成为自 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从人物形象中具体感受科学精神 : 《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顽强、执著 追求、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 默默无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重点、难点
: 1.学生通过诵读和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2.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 强语感。
: 学[ 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 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那方法,并试着在习 》学习中,让学生把握每句 的停顿和大概意思,理解文中内容: (1)两个小孩学习不同的学习态度和结果的 语句; (2)两个小孩争辩的的问题和各自的理由, 从而得到感悟。 2、其他课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教学,重点在理解古 代名言和运用的语言环境与拓展意思相近的 古代名言和成语故事。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 阅读、思考,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 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4、课外书屋的革命题材小说有主次积累。 重点积累一篇革命题材小说的主要内容。
[
第四单元:外国名篇名著
教材解读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 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 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 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 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 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 赏析,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 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其中“日积 月累”外国作家的名言警句,也紧扣单元主题,收 集了关于意志品质及做事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 《学会生存》提出遇到灾难或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 话题;习作中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了解的关于 “自我保护”的事。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 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 的感情。让学生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 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 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 面的活动:(1)积累临别赠言,让学生产生 共鸣,[丰富语言。(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 别赠言,增强真情实感,表达对老师和同学、 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语感。。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Thank You!
L/O/G/O
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
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选编的4 篇课文,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 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向我们 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 文化的丰厚博大。在编排上采用了“一篇精读课文+ 三篇略读课文”的方式。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的语 言,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 美好。三篇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 居》、《和田的维吾尔》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 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但像这样人文 主题较为鲜明的文章,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 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解与积累各地民 风民俗和表达方法上。
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教材解读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 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 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 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 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 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 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
3、“精彩片段”中,鲁滨孙用刻斫痕做日历和用 当时的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的方法聊以自慰,汤姆
[
和贝琪洞中迷路用风筝线脱险为重点。
4、《学会生存》提出遇到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话 题是现时的热门。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 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诠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 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赞美 了她的人生态度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 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 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 “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 于实现,赞扬了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 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 怀疑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见微知著、善于发 问、不断探索。
《我最好的老师》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 法(论点、论据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为人民服务……)。
3、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 利大还是弊大”。
可以从实际中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但新 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引导。【正方:⑴汽车等交通更 方便。⑵电话等通讯更方便。⑶因特网拓宽了人们 的视野[…… 反方:⑴尾气排放污染环境。⑵电视等 娱乐使人交流越来越少。⑶网络的出现使一些人可 乘之机。】明了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发 展观。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 文的叙述顺序。。
: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 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回忆 录——现实-插叙-现实的前后照应写法)并 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
2.四篇课文都是革命题材类的,要让学生 概括他们的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 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材重难点解读
L/O/G/O 2018、4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
教材解读
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本单元有五篇课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 的哲理。《文言文两则》在一“学”一“辩”之中, 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 度的道理。《匆匆》一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 过洗手、吃饭、睡觉等生活小事,在对自己的一再 追问中,表达出要珍惜时间的道理。《桃花心木》 启示我们: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 主。《顶碗少年》让学生领悟“失败乃成功之母” 的道理。《手指》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团结就是 力量。本组课文在编排上采用了“三篇精读课文+两 篇略读课文”的方式,其中文言文已是第三次出现。 综观整组文章,可以发现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作 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细节来抒发自己的感悟。
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教学。
:
1、紧扣文中的重点句段的理解,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
2、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的阅读 ,“作品梗概 +精彩片段”,成了教学难点。 教学这类课 文最核[ 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读整本 书的兴趣,也就是借助于“梗概”与“精彩片 段”作一个高效的“名著导读”。课堂教学的 定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多给学生
提问的机会,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多听 少说,多组织,引导,多观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 梗概猜测具体的故事情节,或到精彩片段中找答案, 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鲁宾孙来到荒岛是怎么 过着寂寞生活?他又是如何克服寂寞、孤独的?野 人野蛮的宴会是什么样的?鲁宾孙是怎样教化“星 期五”的?鲁宾孙和“星期五”是怎样救船长的?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
了解有关民风民俗,在理解语言文字所 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1、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流利读文,理 解课文内容,了解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积累、交流其他民族的节日风俗,拓展 延伸自[ 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如每个传统节日的 风俗、活动与食物、家乡的土特产…… 3、日积月累教学时,应拓展延伸传统佳节 重阳节、清明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