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和毫升认识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相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容量的含义和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升的空间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和两个冷水壶,两种玻璃杯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纸杯若干个,1升的量杯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2.每个小组准备1升的量杯,一个比1升大(2〜3升)的容器,若干个相同的纸杯;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悟容量1.问题引人。
引导: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校园一起生活、学习。
暑假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好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大家来说一说。
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喝的水就一定就多吗?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杯子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
大杯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小杯盛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
引导: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儿?(板书:容量)让学生—起说两遍:容量。
那究竟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内容——认识升。
(板书课题)2.情境感悟。
(1)初步体验。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说明像这样能盛水的杯子、水壶、瓶子、锅等都是容器。
(板书:容器)让学生说两遍:容器。
比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谁的容量大?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这个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小。
(2)比较感悟。
出示两个直观上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壶。
引导:同学们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让多个同学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结合交流出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①把两个冷水壶装满水,倒在同样大的杯子里,比较哪个冷水壶里倒出的水杯数多。
②把其中一个冷水壶倒满,再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根据结果比出哪个容量大一些。
演示:先把一个冷水壶倒满水,再往另一个冷水壶里倒,看哪个能盛的水多。
提问:哪个冷水壶容量大?为什么?追问:如果把这个冷水壶和杯子比,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你觉得说冷水壶的容量大、杯子的容量小,是说什么的大小?(它能盛水的多和少,就是杯子、冷水壶里面的大小)你能用生活里的一些容器作个比较,举例谁的容量比谁大、谁的容量比谁小吗?(学生举例)3.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说说图里的意思,并思考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交流:哪个容量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样知道的?说明:要知道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可以像这样互相倒一倒、比一比。
容器盛的液体多,它的容量就大;盛的液体少,它的容量就小。
4.感受需要统一单位。
谈话: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这个水壶的容量有几个杯子大。
实验:出示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把水壶盛满水;然后把水壶的水依次倒满玻璃杯,数出倒了几杯,并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这样的几杯。
出示若干个另一种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与前面玻璃杯大小不同),用同样的实验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又是这种杯子的几杯。
追问:你能确定地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几杯吗?质疑:同一个水壶,为什么两次得出的表示容量有几杯的数不一样呢?那怎样可以让每次得到容量的数都相同呢?指出:大家都想到了,要每次得的数相同,那就要用同样容量的容器来测量。
也就是要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那计量容量的单位有哪些呢?现在来看看生活中经常用什么单位。
二、联系实际,认识单位1.感受单位“升”。
出示例2的主题图,让学生思考能从图上知道什么。
提问:观察这些容器的图,你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要说的?说明:图里的“升”或“L”是表示每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能盛多少液体。
像这个“1升”就表示容器里盛了1升酱油,这个“5升”就表示容器里盛了5升油。
所以,这个“升”就是一个容量单位。
(板书:升)计量像水、油、饮料这样的液体是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板书:L)这里3L、19L的意思分别是3升、19升。
2.认识单位“升”。
(1)实验感知,形成观念。
引导:你对升这个单位有哪些想要了解的?说明:1升有多少呢?我们来观察这个量杯。
量杯是计量容量的工具,量杯上的刻度表示倒人的液体有多少,比如往量杯里倒水,水面对准到0.2就表示有0.2升,对准到0.4就表示有0.4升。
如果往量杯里倒水,到水面升到1时,就表示量杯里的水是1升。
实验观察:现在老师这里有1个每边的长度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出示正方体容器,并指着三条棱的长度说明是1分米)老师先在量杯里倒人1升水。
(倒水)大家看一看,这些水正好是1升,感觉到1升有多少了吗?接着老师把这1升水倒进这个每边长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把1升水倒进正方体容器)交流:现在观察这个正方体,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出:每边长都是1分米的容器,正好能装1升水。
1升就是这么规定\的,这样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
追问:多大的正方体容量就表示1升?(2)实践操作,加深体验。
要求小组合作实验,测量1升水并观察大约有多少。
①六人一组,每个小组用1升的量杯测量出1升水,观察1升水有多少。
②把量杯里的1升水倒进准备好的大容器,观察、感受1升有多少;再举例估计常见的容器里哪些容量大约是1升。
③估计盛水的大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设计说明:1升是多少,需要通过学生一次次的感知,并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时,对“1升”才会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建立1升的表象。
让学生首先观察1升水就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大小,可以有“标准”的印象;再在“不规则”的大容器里观察、感知,并举出日常生活里大约1升的容器,有利于形成“升”的大小的印象,培养“升”的量感,建立1升的观念。
】3.强化单位“升”。
让每个小组学生在量杯里倒进1升水,再拿出若干个相同的纸杯。
估计:把1升水倒进这样的纸杯,大约能倒满几杯?(学生估计、交流)操作:到底可以倒满这样的几杯呢?大家倒一倒、看一看。
交流:倒满了几杯?这样的几杯大约是1升?指出:现在又一次认识了升,知道这样的几杯大约是1升。
4.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读题、观察,再说说图中各个容器分别盛水多少升,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说明:一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用能盛液体多少升来表示。
三、观察思考,深化认识1.做练习一第1题。
大家看一看这三幅连续的图,想想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发现的根据是什么?指出:左边杯子盛液体多,容量就大;右边两个不同杯子盛的液体相同,它们的容量就相等。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交流各自的结论和想法。
3.做练习一第3题。
引导:请大家根据1升大约有多少,想想这里每个容器的容量大约多少,在下面的合适答案右边打“√”。
交流结果,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说明:估计一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可以联系1升有多少,或者一些常见的容器大约几升,比较一下大小,估计出它的容量大约几升。
四、总结回顾,交流体会引导: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认识升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认识毫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3、例4、“试〜试”和“练一练”,第5〜6页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操作感受、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初步学会用毫升作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中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联系实际观察、思考和认识有关毫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及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容量单位毫升的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小瓶(如眼药水瓶)或纸杯,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的量筒一个,矿泉水瓶和若干纸杯。
学生每小组准备滴管,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用的量筒一个,1瓶矿泉水和若干纸杯,一定量的染色水,常见的一些容器如碗、杯、保鲜盒、脸盆等。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唤醒升的概念1.回顾旧知。
提问: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容量、已经认识的容量单位是什么吗?1升大约有多少?按你的想法说一说。
(可以按“标准”说,可以比划,可以举例,如1热水瓶少点大约1升)2.情境引入。
出示准备的小瓶或纸杯,提问:这样的1瓶水(或1杯水)有1升吗?不满1升时就要用新的单位,那是会什么单位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
请注意下面看到的一些容器。
二、实验感知一一认识单位毫升1.引入单位毫升。
出示例3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有些什么,说说从图中看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
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说明:图中容器的容量单位用“毫升”和“mL”表示,(板书:毫升mL)这就是容量的一个比较小的单位。
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容量单位——(毫升)。
(板书课题)2.感知单位毫升。
提问:对于毫升你想知道什么?先猜猜看,你认为1毫升大约有多少?实验:请同学们拿出这个有橡皮头的细小玻璃管,这叫作滴管。
玻璃管上有刻度,看到了吗?这里的“1”,表示从下面吸进的水上升到这里的“1”就有1毫升。
现在各个小组来一个人做实验,怎样做呢?先看老师做:把滴管插进水里吸入1毫升。
(演示)看看这里面的水就是1毫升。
水吸到滴管的哪里是1毫升?在自己的滴管上看看1毫升的位置。
再把1毫升水滴在手掌里,数一数大约有几滴。
(演示)能这样做吗?现在请每个小组里一人负责做这个实验,其余同学看做得对不对。
吸满1毫升时,大家看看1毫升有多少,互相说一说。
然后把这1毫升水滴在手掌里,数数大约有多少滴。
能行吗?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提问:看了这1毫升水,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交流的?指出:像这样很少的一点点水就是1毫升,只有十几滴。
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和1升比可小多了!3.观察几十毫升。
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相应刻度表示的毫升、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