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月相》实践活动设计

《观察月相》实践活动设计

专题2 观察月相
一、实践内容:六年级上册专题2 观察月相
二、实践目的:
1、观察月球,总结出不同日期的月相变化规律。

2、观察并绘制不同时期的月相,找寻其中的规律。

三、实践准备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2B铅笔、记录本。

教师准备:月相变化规律表格,月相变化图课件
四、实践步骤
1、查资料明白月相的概念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2、看好天气预报,确定一个29天的观察周期,根据下表确定每天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时间。

3、在记录本上用圆规和直尺画上直径5厘米呃圆,一个圆代表一天的月亮。

4、在圆的下面标上日期,从第一天到第29天。

5、每一天晚上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看看月亮,根据自己的观察,把看不见的地方涂黑。

6、重复第四步如果阴天无法观察,把那天的圆形空着。

7、完成29天的观察工作后,认真研究这些圆形,看看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8完成下列观察表
月相观察变化规律
五、实践成果
1、通过一个月内的连续不断地查看,记载月亮圆缺变化,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月相的变化规律。

2. 同一天,月亮在天空中方位的变化大致是由东向西移动,
月亮在天空中仰角的变化是呈现由低到高
,再由高到低的曲线变化。

3.不同天,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其变化周期约30天(即为农历的一个月)。

月相经历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变化过程
六、成果展示
1、月亮的面貌每天都在变化,我们把这些变化称为月相。

2、将同学的实验观察记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3、展示课件
月相观察变化规律
4、月相变化图以及相关名称:
5、把课件打印张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观看。

6、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反思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月相观测,我发现我们的月相观测并不是很成功,通过分析,我发现有以下这几个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1、并不是任何天气状况下都能观测到月相的,在观测月相期间,有连续一周天气是阴天或是雾霾天,这时候我们是观测不到月相的。

2、并不是每个方位都能观测的到月相。

刚开始观测月相时,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寻找方位观测月相,得出的数据有些是错的,经过老师指导后,分辨了东西南北后,找到正确的观测位置,才能准确地观测到月相。

3、学生并不是每天早晨起来后我们都能看得到月相,有时起床晚了,也失去了观测月相的机会。

这是由于冬天,昼短夜长,太阳升起的时间比较晚,学生六点多床后天还不是很亮,我们还能看得到月亮,到了夏天,昼长夜短,太阳升起的时间比较早,学生六点左右起来,就不能看得到月亮。

永安乡黄庄中心校梁宗玲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