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运动和力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运动和力

科目 初一科学 日期

场次 2016年 5月21日 教案

类别

知识点 运动和力(四) 教

标 ① 二力平衡的条件

② 摩擦力的存在

③ 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

④ 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⑤ 压强

展示一 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一定是重力和支持力 D.一定是拉力和摩擦力

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人站在匀速下降的电梯里 B.正在空中匀速飞行的直升飞机

C.跳伞运动员落地前加速向下运动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 3.(2016?大连)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将绳的一端固定在砖上,绳的另一端系上重锤,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重锤静止时,与重锤的重力相平衡的力是( )

A.砖对绳的拉力 B.绳对砖的拉力

C.重锤对绳的拉力 D.绳对重锤的拉力

4.一个重20N的物体,受到20N竖直向上的拉力时,该物体( )

A.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一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

C.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电灯吊在天花板上,灯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灯向上的拉力是一对

力,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 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平衡力作用在 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物体上。

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

(1)如图,甲装置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一种方法,实验中通过改变砝码的 来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通过扭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状态,来探究二力是否 。 (2)小明发现用图甲装置无法完成全部探究过程,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

。把硬纸板支撑起来,不再与桌面接触的目的是 。

展示二平衡力的探究

1.(2015?安徽)如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

2.(2015?岳阳)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则( )

A.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

B.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

C.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木块上放一钩码后,继续拉动木块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3.一小孩用水平力推停在路面上的汽车,但是没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孩对汽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小孩对汽车的推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汽车所受的重力

4.有一个小汽车重力是1200N,受到的牵引力是200N,车在水平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是 N,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 N,如果把车受到的牵引力撤去,小车的速度将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5.(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如图甲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2)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小卡片容易扭转

(3)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将钩码直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

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展示三摩擦力(一)

1.(2016?衢州)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千克,“腹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车能牢牢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 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木块一定不受摩擦力的是( )

A.木块静止 B.木块匀速运动 C.木块静止 D.木块匀速下滑 3.(2015?杭州)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B.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

4.当马拉着载有800kg货物的雪橇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400N,雪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

N,方向是 ;若从雪橇上卸下500kg货物后,则雪橇受到雪地的摩擦力将会 。(填“增大”、“减小”、“不变”);

5.如图所示,体重是50kg的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

(1)小明在沿比杆粗糙的绳匀速下滑,其沿绳受到的摩擦力为f绳、沿杆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杆,则f绳 f杆(选填“>”,“=”,“<”)。

(2)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大小是 。 6.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每个木块的质量5kg,在16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图乙所示,若将A、B木块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是 N。

展示四摩擦力(二)

1.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他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他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向右滑行,可以确定的是( )

A.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右 B.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左

C.a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远 D.a鞋底是塑料会滑更远

2.(2016?凉山州)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 )

A.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

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10N 3.(2016?杭州)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

4.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拉木块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A在B上加速运动;丙同学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三位同学的操作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0

B.f甲=f乙=f丙

C.f甲=f丙<f乙

D.f甲<f乙,f丙不确定

5.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 。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 ,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

(4)分析实验数据,若 ,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展示五压强 1.(2016?青浦区一模)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坦克装有履带 B.在铁轨下铺设枕木 C.刀刃磨得锋利 D.滑雪时站在雪橇上

2.(2015?白沙县校级模拟)砌墙时,随着墙体高度的增加,地基受到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图中能正确描述砌墙时地基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是( )

A. B. C. D.

3.(2016?延庆县一模)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1,向右缓慢的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F、p不变,f变大 B.F、f不变,p变小

C.F变小,p、f变大 D.F、f不变,p变大

4.(2014台州)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是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