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电解原理及应用1.如下图所示a、b装置分别用来电解氯化铜溶液和饱和食盐水。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阳极失电子的离子相同、产物相同B.阴极产物因得电子的离子不同而不同C.电解后两装置中溶液的pH都减小D.电解后只有a装置阴极的质量增加答案 C解析都是Cl-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因而产物相同,A项正确;a 中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b中水中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B、D项均正确;b中水中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生成氢氧根,pH增大,故C项错误。
2.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为负极B.通电使氯化钠发生电离C.c出口收集到的物质是氯气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pH降低答案 C解析a口加入的饱和食盐水变成稀食盐水从左上排出,则电极反应为2Cl--2e-===Cl2↑,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室,M为电源正极,A项错误,C项正确;氯化钠溶于水或熔融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不需通电,B项错误。
3.某实验小组用石墨作电极进行如图实验,实验观察到: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并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极为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B.b极为阳极,涉及的反应有:2Cl--2e-===Cl 2↑、Cl2+H2OHCl+HClOC.电解过程中,电子流向:电源负极→a→c→d→b→电源正极D.若将铁丝改成铜丝,其余条件相同,电解一段时间后,能发现c 处附近变蓝答案 C解析a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选项A正确;b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且产生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涉及的反应有:2Cl--2e-===Cl2↑、Cl2+H 2O HCl+HClO,选项B正确;电解过程中,电子流向:电源负极→a、d→c、b→电源正极,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选项C错误;c处为阳极,若将铁丝改成铜丝,铜失电子产生铜离子,其余条件相同,电解一段时间后,能发现c处附近变蓝,选项D正确。
题组二电解原理的应用4.(制备新材料)铝表面在空气中天然形成的氧化膜耐磨性和抗蚀性不够强,控制一定的条件,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氧化法,可在铝表面生成坚硬的氧化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阴极上有金属铝生成B.电极A为石墨,电极B为金属铝C.OH-在电极A上放电,有氧气生成D.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l-6e-+3H2O===Al2O3+6H+答案 D解析根据原电池装置和题目信息可知电解总反应为:2Al+3H 2O=====电解Al 2O 3+3H 2↑,电解质为硫酸溶液,氢氧根离子不可能参加反应,阳极反应为:2Al +3H 2O -6e -===Al 2O 3+6H +,阴极反应为:6H++6e -===3H 2↑。
5.(制备新物质)利用电解法制备Ca(H 2PO 4)2并得到副产物NaOH 和Cl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膜可以为质子交换膜B .阴极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O -4e -===O 2↑+4H +C .可用铁电极替换阴极的石墨电极D .每转移2mole -,阳极室溶液质量减少71g 答案 C解析 根据装置图各室的物质成分可知,产品Ca(H 2PO 4)2中的Ca 2+来源于阳极室,H 2PO -4来源于原料室,为了保持原料室中溶液为电中性,原料室中Na +移向阴极室,故C 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 项错误;阴极室中为碱性溶液,不会产生H+,发生“放氢生碱”的反应:2H2O+2e -===H2OH-,B项错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可用铁电极替换阴2↑+极的石墨电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若用铁电极替换阳极的石墨电极,Fe失电子,无法得到副产物氯气,C项正确;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 --2e-===Cl2mole-,生成1molCl2,同时有1molCa2+移2↑,每转移向产品室,因此阳极室溶液质量减少111g,D项错误。
6.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稀H2SO4中利用电催化可将CO2同时转化为多种燃料,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B.铂极上的电势比铜极上的高,且一段时间后铜极区溶液质量增大C.铜极上产生乙烯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 D.若铜极上只生成0.34molCO和0.66molHCOOH,则电路中转移2.5mol电子答案 D解析该装置为电解池,铂极为阳极,铜极为阴极,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A项正确;阳极(铂极)上的电势比阴极(铜极)上的高,且根据碳原子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进入阴极区的H+和CO2的质量之和大于从阴极上产生的气体(CH4、C2H4和CO)的质量之和,故一段时间后铜极区溶液质量增大,B项正确;铜极上产生乙烯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C项正确;若铜极上只生成0.34molCO和0.66molHCOOH,则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D 项错误。
7.酸性废水中的NH+4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硝酸盐菌转化为NO-3,再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除去N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该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图中离子交换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O-3+12H++10e-===N2↑+6H2O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电解池的右侧NO-3转化为N2,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为0价,说明右侧为电解池的阴极,因此b为电源的负极,a为电源的正极,A项错误;该装置是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项错误;左侧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为保持电荷平衡,产生的H+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所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C项错误;右侧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O-3+12H++10e-===N2↑+6H2O,D项正确。
8.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是电源的负极B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 2O +2e -===H 2+O 2-、CO 2+2e -===CO +O 2-C .总反应可表示为H 2O +CO 2=====通电H 2+CO +O 2 D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答案 D解析 H 2O 和CO 2混合气体转变为H 2和CO 的过程在接电源X 极的电极上完成,说明该电极上发生了还原反应,该电极为阴极,则X 为电源的负极,A 项正确;阴极完成的是H 2O→H 2,CO 2→CO,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H 2O +2e -===H 2+O 2-,CO 2+2e -===CO +O 2-,B 项正确;制备过程的总反应为H 2O +CO 2=====通电CO +H 2+O 2,C 项正确;阴极与阳极产生的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项错误。
9、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 2O 和CO 2转化为O 2和燃料(C 3H 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 .该装置工作时,H +从b 极区向a 极区迁移C .每生成1 mol O 2,有44 g CO 2被还原D .a 电极的反应为3CO 2+18H +-18e -===C 3H 8O +5H 2O 答案 B解析 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 项错误;该装置工作时,a 极为阴极,b 极为阳极,H +从阳极(b 极)区向阴极(a 极)区迁移,B 项正确;根据电路中通过的电量相等,由2H 2O ――→失4e -O 2、CO 2――→得6e -13C 3H 8O 可得:3O 2~2CO 2,则每生成1 mol O 2,被还原的CO 2的质量为23 mol×44 g/mol=29.3 g ,C 项错误;a 极上CO 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转化为C 3H 8O ,D 项错误。
10、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
电极Ⅰ为Al ,其他电极均为Cu ,则( )A .电流方向:电极Ⅳ→Ⓐ→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答案 A解析左侧两烧杯构成原电池装置,Al为负极,右侧烧杯为电解池装置。
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电极Ⅳ→A→电极Ⅰ,A 正确;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Cu2++2e-===Cu,C错误;根据电解原理,电极Ⅲ的电极反应式:Cu-2e-===Cu2+,D错误。
11、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B .电解结束后,右侧溶液中含有IO -3C .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 +3H 2O=====通电KIO 3+3H 2↑D .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答案 D解析 依题意,左侧溶液变蓝,说明左侧Pt 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I --2e -===I 2……①,右侧Pt 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O +2e -===H 2↑+2OH -……②或2H ++2e -===H 2↑,A 正确;阴极生成的OH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迁移至左室,与I 2发生反应:3I 2+6OH -===5I -+IO -3+3H 2O……③,I 2浓度逐渐减小,故蓝色逐渐变浅,电解结束后IO -3可通过阴离子交换膜扩散至右侧,B 正确;①式×3+②式×3+③式得电解总反应:I -+3H 2O=====通电IO -3+3H 2↑,C 正确;若换用阳离子交换膜,OH -不能迁移至左室,反应③无法发生,①式+②式得电解总反应式为2I -+2H 2O=====通电2OH -+I 2+H 2↑,两种情况下电解总反应显然不同,D 错误。
12、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 作阳极、Pb 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
反应原理如下:电池:Pb(s)+PbO 2(s)+2H 2SO 4(aq)===2PbSO 4(s)+2H 2O(l) 电解池:2Al +3H 2O=====电解Al 2O 3+3H 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电池 电解池 A H +移向Pb 电极 H +移向Pb 电极 B每消耗3 mol Pb 生成2 mol Al 2O 3 C正极:PbO 2+4H ++2e -===Pb 2++2H 2O阳极:2Al +3H 2O -6e -===Al 2O 3+6H +D答案 D解析 电池中H +移向正极,即PbO 2电极,电解池中H +移向阴极即Pb 电极,A 错误;每消耗3 mol Pb 转移6 mol e -,生成1 mol Al 2O 3,B 错误;PbSO 4是沉淀,电池正极反应式为PbO 2+4H ++SO 2-4+2e-===PbSO 4+2H 2O ,C 错误;D 中电池中负极上Pb 生成PbSO 4使其质量增大,电解池中阴极上H +生成H 2,Pb 电极质量无变化,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