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一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

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

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

”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

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

明年,复拜翰林学士。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

②咸:和睦。

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

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时胡伸亦以文名A.时胡伸/亦以/文名 B.时/胡伸/亦以文名C.时/胡伸亦以/文名 D.时胡伸/亦/以文名【解析】“时”是句首表示时间的状语可停顿,“胡伸“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与后面的谓语之间要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 比得上 ) (2)假( 借 )【解析】中考中考查到的字词很多是课内学过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及”就是“比得上”的意思。

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

__当时王黼和汪藻同室居住,向来不和睦。

__【解析】时:当时。

素:向来。

咸:和睦。

(2)后十年,卒如其策__过后十年,最终像汪藻的策论说的那样。

__【解析】卒:最终。

策:策论。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聪颖有才;有远见。

__【解析】从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无人能及可以看出他聪颖有才;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会逐渐形成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富有远见。

二、入蜀记陆游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①,谒②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③,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④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⑤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⑥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⑦,四顾无纤翳⑧,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注释】①观(guàn):道教徒的活动场所。

②谒(yè):拜见。

③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④祝史:司祭祀之官。

⑤丝竹:汉族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

⑥达旦:直到第二天早晨。

⑦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⑧翳:遮盖,这里指云。

1.对下面句子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A.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B.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C.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D.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解析】主谓之间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悉( 全,都 ) (2)是( 这)【解析】《桃花源记》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悉”正是“全,都”的意思;而“是”翻译为代词在课本中也极常见。

“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这是“这”的意思。

只要平常对这些重点词语加以识记是不难做的。

3.用现代汉语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这种奇特。

__【解析】谓:说。

奇:奇特。

4.文段所写的“山”有着怎样的特点?__高、奇、秀等特点。

(意思差不多即可)__【解析】从“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可以概括得出答案。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__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大意相近即可)__【解析】写景诗词、散文大多会表达作者的这一类感情。

三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也。

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及长,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以书相分。

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

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节选自《三国志》)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B.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C.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D.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哀:___感到哀伤。

___ 诣:___拜访。

_______3.说说“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这句话的意思。

__孩子你如果有读书的志向,我白教你,不要学费。

__4.用自己的话说说邴原经过书舍时为何痛哭。

__一是羡慕坐在书舍里的孩子没有成为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心里悲伤,因此流泪。

__ 5.邴原将孙崧的推荐信藏于家中,孤身前往寻师求学,你如何看待他这一行为。

__我同意他的这种做法,邴原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拜师求学应凭自己的真本事,而不应该徇私情。

__四、陈灌陈灌,字子将,庐陵①人也。

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②种树,人莫能测。

后十年,盗蜂起。

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

与语奇之,擢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

从大将军徐达北征。

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

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访问疾苦,禁豪右④兼并。

创户帖以便稽民。

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

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注释】①庐陵:今江西吉安市。

②筑场:住处。

③擢:提拔。

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

④豪右:豪强。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A.帝取/为式颁行天下B.帝取为式/颁行天下C.帝取为式颁行/天下D.帝取为/式颁行天下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谒( 拜见 ) (2)延( 邀请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

__(陈灌)在他住处周围兴办林场种树,人们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__4.简要概括选文第二段讲述的陈灌的事迹。

__兴办学校;访问民间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创户帖”,兴办水利。

__5.简要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__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重视教育;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

__五、柳开传柳开,字仲涂,大名人。

开幼颖异,有胆勇。

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①十三,亟②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

徙全州。

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余人,常钞劫③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④,使入,谕⑤之曰:“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⑥。

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

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⑦之。

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⑧。

赐开钱三十万。

(选自《宋史·柳开传》,有删减)【注释】①裁:同“才”。

②亟:立刻。

③钞劫:抢劫。

④辈:人。

⑤谕:告诉,使之明白。

⑥争以鼓吹饮之:意为热情欢迎款待他们。

⑦戒:告诫。

⑧上佐:官名。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A.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B.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C.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D.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逾( 越过,爬 ) (2)如( 按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__粟氏家庭非常害怕,就留下两个官吏做人质,(粟氏的首领)亲自率领他们部落中的四个人与另外一个官吏一同前来(见柳开)。

__4.为了让全西溪洞粟氏遵纪守法,柳开采取了怎样的策略?__(1)给予恩惠;(2)施以威严(晓以利害)。

(意近即可)__5.文中写少年柳开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少年柳开怎样的形象?__通过把其他人与十三岁的柳开进行对比,反衬出少年柳开胆识过人、十分英勇。

__六、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

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

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

③磁州:今河北磁县。

④率:都。

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

⑥开德:今河南濮阳。

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⑧生兵:指生力军。

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

⑩薨(hōng):死亡。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A.泽/自幼豪爽有大志B.泽自/幼豪爽有大志C.泽自幼/豪爽有大志D.泽自幼豪爽/有大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即日单骑.就道( 一人一马 )(2)度.将孤兵寡( 推测,估计,考虑 )3.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__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__4.宗泽为什么会“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因为宗泽上书皇上回到京城20多次,每次都被潜善等人阻挠。

__5.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__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熊鼎传熊鼎,字伯颖,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