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摘要:桥梁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桥梁工程越来越多见。

因此对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探讨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影响着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也是是每一个技术人员的责任。

本文从技术控制、原材料控制、施工及养护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对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桥梁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其质量控制非常关键。

一、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控制
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是每一个技术人员的责任首要的工作就是下达混凝土配合比。

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生产实际的技术和施工人员来说,由于施工及材料情况的千差万别,很难说下达的配合比能完全满足施工的要求。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在原材料的情况与过去不尽相同,或者结构上比较重要的情况下,必须根据gbj107-87的规定,通过计算和试验,以确定适合当地施工条件的配合比来指导施工。

一般情况下,计算配合比都是采用鲍罗米公式,即
c/w=rn/0.48rc+0.61(砾石)计算时,首先计算水灰比,然后根据规范提供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来确定配合比的基本数据。

但该公式与坍落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靠规范提供的用水量又太笼统。

波动范围较大不易掌握。

而坍落度又是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及施工便利程度的重要指标,完全靠试验时调整又加大了试验的工作量。

因而本人在实践中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使用经验公式计算确定。

用水量计算公式为
w0=136.25+400dm-3.12500-3t+0.7375t式中dm为砾石最大粒径, t 为混凝土坍落度。

(2)用鲍罗米公式确定水灰比,并计算处水泥用量。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fcu=fcu+1.645式为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由前一阶段的混凝土强度计算求得该式可以切合施工实际,并且施工管理的水平越高,其标准差就越小,所需的配置强度就越低,反之配置强度就越高。

这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作用。

同时也便于施工单位能够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该式具有95%的保证率可以较好地满足施工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3)鲍罗米公式的应用问题。

对于其它系数,已经过时间检验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对水泥标号的富余系数,应以水泥试验为准,虽然规范给出为1.13,但对于现今的水泥来说,国标大厂的水泥能够达到或超过该项要求。

但一些小厂生产的水泥却不一定能达到该项指标。

因此,应根据试验得出的数据采用,对于小厂水泥,尽量
用富余系数为1较好。

求出基本数据后,可采用假定容重法。

根据施工经验或计算确定砂、石用量,然后增减水灰比5%进行试配,试配中应检验混凝土的容重,看其是否与假定容重一致,否则应予以调整,以免偏差过大。

通常试配应做混凝土试块6组。

即3个配比每个配比做两组。

在试配过程中,应测试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坍落度,以保证施工要求。

两试块一组在7d试压,用以指导施工。

另一组标养28d,以确定最终配合比。

上面所求得的配比,是理论上计算的配比,在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砂、石中都会有一定量的石、砂和水份。

是造成施工配比与计算配比不符的主要原因。

本人在实践工作中推导出合理的公式,供大家参考,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砂、石的实际投量分别为
x=x1+sy=g-x1其中x1为砂的增量式中s、g分别为砂、石的计算投量。

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应考虑各种因素对配比的影响,以求得最佳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用以回归鲍罗米公式,求得最佳的效益。

二混凝土施工的原材料控制
(一)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为主要的材料。

通常水泥的标号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的强度也越大。

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对于使用的水泥,应先取得出厂化验单,并且应以28d出厂化验单为准,并进行二次复试后可使用,收到化验单后应认真核对化验单是否与所进水泥相符,各项检验指标,尤其是主
要指标,如抗压、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必须合格。

(二)细骨料(砂)
砂的试配标准一般为400m3为一个比量。

值得指出的是,砂的级配固然重要,但其仍有回旋的余地。

砂的含泥量的大小,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对其水泥含泥量较难处理,如果含泥量超标,该骨料即不能使用。

即使在容许范围内,含泥量如有1%的变化,即可使水泥用量增减10kg,或强度变化2~3mpa。

因此用砂必须注意其含泥量的大小,同时为了节约水泥,增加强度,应尽量采用中粗砂,少用细砂,因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因而需要更多的水泥。

(三)粗骨料(粗集料、石子)
粗骨料是混凝土主题的组成部分,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都是围绕粗骨料展开。

混凝土中使用的粗骨料应根据结构形式和配筋情况的不同尽量采用了较大的粒径。

以获得较高强度或收到水泥用量较低的效果。

且使用前应过筛水洗。

在水及外加剂作为两种材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施工及养护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接到配合比后,首先应核对配合比所用材料是否与现场所备材料相符合,然后根据材料情况调整配合比。

对材料应做如下几项工作:
(1)抽检袋装水泥平均重量:一般取10~20袋水泥称重后,取平均值,并以此为基准计算其它材料用量。

(2)对砂、石进行筛分,确定砂中的含砂量,进行砂、石含量
调整。

根据上述调整结果,下达施工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制备。

混凝土制备完毕后,进行浇灌振捣,对模板的要求是:①有较好的刚度和稳定性;②几何尺寸准确;③拼缝严密平整;④内部光洁。

在施工中可预先制作挡板,在留茬振捣完毕后拆除。

采用振捣棒时,应做到快插慢拔,减少内部空隙。

在达到密实的情况下,应避免过振。

有人片面的认为振捣时间越长,混凝土就越密实,强度也越高。

其实不然,由于过振,造成粗骨料大量下称,而上部形成砂窝,反而降低了混凝土强度,给建筑物结构带来危害。

四混凝土质量的验收
质量验收是混凝土施工的最终环节,虽然产品已经成型,但通过验收可以鉴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承载能力有无不良影响,并且通过验收。

验收合格后,才算完成了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也就告一段落,可以将产品交付使用。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桥梁工程的质量。

因此我们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和建设者,需要从思想上、技术上都予以重视,切实抓好桥梁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工程的符合建设质量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