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1、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2、初步了解色彩纯度的表现方法。

3、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认识纯度渐变,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用纯度渐变的方法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

教学准备:范例、水粉颜料、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准备好水粉画用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展示上一课的作业,复习有关明度渐变的知识。

出示反映不同色彩纯度的挂图。

问:这两种色彩都是红色,但它们却是不一样的红色,你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吗?说一说:为什么另一个颜色显得灰暗呢?2、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那是因为这种色彩里有了杂质,没有另一种色彩纯净。

我们把色彩纯净的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

二、精讲探究1、欣赏书上纯度渐变的作品。

问题(1):这些作品与上一节课上的明度渐变作品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色彩都是渐变的,但色彩的感觉没有前面的鲜艳、明快。

问题(2):你知道这样的渐变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吗?2、讲解示范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1)调配灰色,注意在用黑加白调配时,黑色用得要少,白色要多,黑色多了,灰色会显得很深,不适合用来调配。

(2)在高纯度的颜色里逐渐加入灰色,每调一点,就涂一下色块或色条,有序排列,就成了色彩纯度渐变。

注意点:(1)所加的灰色要适量。

(2)颜料中加入的水不宜多,色彩要饱和、均匀。

3、教师问: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对比色?红的对比色是什么?黄与蓝的对比色又是什么?4、组织学生复习已学知识。

教师:色彩纯度渐变还有一种调色方法,就是选一种纯净色,逐渐加入它们的对比色。

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试这个方法。

三、练习展评做一个色彩纯度渐变的调色练习。

作业要求:(1)调色方法正确。

(2)涂色认真。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展评部分作业。

四、反思拓展1、小结本课2、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色彩画工具,有关风的知识和图片。

板书设计:1、色彩纯度渐变色彩纯净的程度灰色=白+黑对比色红黄蓝绿紫橙2、漂亮的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的灯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礼堂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感受灯的功能美与装饰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掌握写生的画法。

教学重点:感受灯的形式美,认知古今中外的灯的基本知识,感受其装饰美。

教学难点: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自己所喜爱的造型、色彩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准备丰富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参观灯具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灯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展示上节课优秀作品,全班同学欣赏。

二、精讲探究现在我们生活处处离不开灯,仔细想一想什么地方会有灯呢?到处可以看到灯,教室里有日光灯,路边有路灯,家里有吊灯、台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晚上路边的彩为。

灯有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那么这些灯都有什么用呢?(红绿灯是指挥交通的;路灯是为了方便在夜晚走路的人;教室里、家里的灯都是为了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彩灯则是为了美观)灯最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来照明。

这么多的灯,你喜欢什么样的灯呢?为什么?欣赏书上的图片小朋友们,刚才讲的都是一些电灯,其实灯除了电灯以外,严寒有其它成员,比如说古代的青铜灯,后来的油灯,现代的太阳能灯等。

我们来欣赏这些灯的照片。

现代的灯和古代的灯有许多方面不同,一是现在灯大多数用电,二是现代戏的灯设计简洁大方、美观、精巧;而古代的灯花纹繁琐,稍笨重一些,用油或蜡点。

请小朋友来评一评,书上这些灯都怎么样。

三、练习展评画你见过的,最喜欢的或家里的一盏灯。

注意:1、可以照着家里的灯画,也可以凭记忆画。

2、注意构图,画大一些3、可以多画几盏,先用铅笔画形再涂颜色。

巡回指导展评作业,小结。

四、反思拓展板书设计:2、漂亮的灯种类造型2、漂亮的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前一课学习灯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灯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提高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加强学习的探索性。

2、通过对实物及课本图片的欣赏,学生应尽可能地以立体造型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取得直观的效果。

3、吸取设计制作经验,启发和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表现出自己新奇的创意。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与制作,展示灯的功能性,突出灯的装饰性,表现灯的造型美及色彩美。

教学难点:设计立体的灯,展示它们的魅力,突出个性。

教学准备:灯具模型及图片、用于灯具制作所需的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收集有关灯的装饰图片,看一看自己家里的灯有哪些造型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小朋友们,我们上节课了解了各种漂亮的灯具,有动物的、有植物的、也有图案的等等,这些灯好看吗?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盏灯呢?那么该怎样来设计呢?先来看看看车些作品吧。

二、精讲探究1、图片分析:课本图片欣赏,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师:我们先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打开课本,《漂亮的灯》书上的照片都是设计师或小朋友们设计的。

第一盏灯是以摩天大厦的形象设计的。

第二盏设计的灯是用花的形象想象而成的;花的茎作支撑,花朵花瓣做灯罩,看起来很漂亮;第三盏灯以草莓的样子做原形;第四盏最有趣是一个的脸谱,你看他很凶狠的样子,好像是海盗,嘴里叼了一个烟斗,烟斗里有一盏灯,设计新奇巧妙,很有创意。

下面就是小朋友们设计的灯了,用色纸做成的手提灯,用色纸做的乌鸦灯,身体是个纸筒,再贴上眼睛,嘴巴羽毛,嘴巴里叼了一串联小灯:右边这一幅照片上是小灯笼,很简单,小朋友们以前手工课都做过。

左下角是用废旧材料,酒瓶,铅丝和色纸组合而成的灯,右下角是用黏土制作的灯。

(分析造型、色彩的特点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的呢?)2、实物欣赏:师:老师这里做了一盏走马灯,大家看一看,分析其材料应用、制作方法。

你想动手做一做吗?制作设想: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灯?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为什么?(教学重点从功能、造型上进行简单分析)3、设计方法:我们设计灯要在灯外形的设计,巧用材料和色彩搭配方面表现出新奇的创意。

灯的外形可以用任何的形象例如:动物、植物、水果、生活用品等。

做灯的材料可用黏土,纸或其他废旧材料,色彩搭配出要协调。

三、练习展评设计一盏灯,可以画出来出可以用工具材料做。

四、反思拓展1、展示秘书的制作作品,你觉得做得怎么样?2、发表对同学作品的看法,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教师点评作品。

板书设计:2、漂亮的灯图片材料方法3、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存在,从而能了解风的存在形态。

2、回忆不同事物在风中的样子,从而回忆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3、通过对风能的了解,以及其它各种能源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各种不同的事物在风中的形态,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用画面来表现风的形象。

教学准备:电风扇、塑料袋或皱纹纸、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1、预习课本内容。

2、准备好油画棒、水粉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教师在课前将教室的门窗紧闭。

在教室的周围挂上彩带,塑料袋,风车,风铃。

二、精讲探究。

1、请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将门窗打开,让学生感受风的到来。

2、学生睁开眼睛,观察风到来时教室周围彩带,塑料袋,风车,风铃的变化。

3、教师:小妹妹说风是天上神仙的喷嚏;小明说风是电风扇吹出来的;晶晶说只有跑得快才能遇见风,玲玲说风是空气的流动。

你同意谁呢?4、让学生相互讨论,也可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5、根据学生以往经验以及课前师生共同收集的有关风的文字、图片资料,讨论问题:(1)什么叫风?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风是一个向量,风包括风向和风速。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用十六个方位表示,以拉丁文缩写记录。

(2)风中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摇曳的杨柳枝条,翩翩起舞的落叶,云卷云舒的天空……(3)风中的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的?(4)对风进行更多的了解。

地球上的能源,石油最多还能开采40年,天然气还能开采60 年,煤还能开采200多年。

而风是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之上,你们再来说说对风还有哪些认识?6、教师将自己在风中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示范给学生,介绍“蜡笔水彩画”的技法,并用此方法作画。

7、欣赏画家以及同龄学生描绘风的画面。

欣赏要点:(1)表现内容;(2)表现工具等等。

8、春天到了,什么样的活动最能让你们感受到风?放风筝。

还有什么样的景物能够让人一下子就看出风的存在。

三、练习展评。

以“风”为题画一幅画。

作业展评。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

铅笔,水彩笔等色彩画工具材料。

四、反思拓展。

搜集资料,了解风的破坏性以及如何预防。

3、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风的观察,发现事物在风中的变化,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以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情趣、具有个性的作品。

2、本课以“激趣导入→寻找风儿→留住风儿→示范讲解→自由表现→展评延伸”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流程,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引导学生在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中大胆表现。

3、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或回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学习风的表现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风车玩具、彩带、气球、水粉颜色及范画等等。

预习要求:1、观察大自然中的风,了解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准备好油画棒、水粉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查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根据学生所带学习用具,分成若干小组,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2、复习回顾前面的知识,总结其特点,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二、精讲探究1、教师提出思考问题:风看不见,又摸不着,却常常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一些变化。

你能从下面这组图片中发现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吗?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伴随风的声音):风吹皱的水波纹、飘拂的柳条、飞舞的风筝、鼓起的风帆、吹得东倒西歪的大树。

师:看完之后,说说你的发现吧!2、教师提问:人们常称赞聪明睿智的诸葛亮能借来东风,同学们,你们能把风儿“借”来吗?用什么方法来“借”呢?可以使用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

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能“借”到风,谁的办法巧。

3、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都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巧妙地“借”到了风。

想把风留住吗?师:看,多美的画啊!(出示一张PPT,画上一个小姑娘,裙裾飞扬,伸手欲抓住刮飞的草帽……)提出问题——画家是怎样留住风的呢?风的痕迹在哪儿?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风的痕迹在飞扬的裙裾上,在刮飞的草帽上,在弯腰的小草上……4、教师带领学生玩游戏——“风来了”。

(每组一只盒子,内有各种待添画的图片和一些白纸片,白纸用来让组内同学互相出题。

)(1)让同学们抽选,并对选出的图片进行添加,使画面呈现出“风来了”;(2)利用白纸,组内同学互相出题。

看谁的创意好,表现精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