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收集有关光源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首先来朗读一首优美的小诗。
(2)、猜猜这里的“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3)、谈谈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4)、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光与色彩的知识。
二、认识光源
(1)、你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
(2)、学生说,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说的物体写在黑板上。
小学科学学科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五
时间
任课教师
第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
光的行进(2)
教学目标
会做小孔成像实验,并能解释小孔成像
教学重点
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教学难点
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教学准备
小孔成像的图象资料及实验材料
预习提纲
试做小孔实验
教
学
过
程
了解小孔成像
(1)、导入:在古代有个叫墨子的学者有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吗?
二、制造彩虹。
1、指导学生用三棱镜或水盆、镜子制造彩虹水影
2、学生交流实验后的发现和想法
3、教师小结;
三、用陀螺做合成彩色光的实验
1、带领学生转动七彩陀螺
2、学生汇报发现
3、解释现象
4、小结:阳光是有七种彩色光构成的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四、阅读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关于牛顿发现白光奥秘的故事,配合制作的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这一段科学史,然后提出问题:牛顿的发现是什么?人们都不相信,怎样才能说服人们?牛顿使用的是怎样的方法使人信服的?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历史有深层次的理解,并认识到:许多独特的见解在刚提出时总会遇到困难,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信服的,坚持真理需要一定的勇气;同时,也意识到科学讲究证据,一切都要靠证据说话。另外也让学生了解到如果把七色光合成白光,那就能说明自己提出的论断: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色光合成的。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三、拓展延伸:尝试做一个望远镜
发给学生一面透镜,让学生观察这是一片什么样的镜片?与凸透镜比较,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给这种镜片起一个名字。
将两面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处面的景物,有何发现?
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放大,看远处的物体就好像是在眼前,学生可以通过调节两面镜子的距离从而让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一些。调换镜片的前后(将两片镜子一前一后换放),发现将近处的景物变小了,变远了。在孩子的一阵阵的惊喜声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 只要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份惊喜就够了。教者抓住这种惊喜,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一番:望远镜是什么道理?从而把对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对理性的认识。最后补充一些望远镜的发明史,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好处。
(2)多媒体介绍墨子的发现,认识到什么叫小孔成像。
(3)、我们也来试一试小孔成像。
(4)、介绍制作方法。
(5)、学生制作、实验、观察现象。
(注意小孔成像实验最好在遮光比较好的教室里进行,这样现象会比较明显。)
(6)、汇报你们有什么发现?
(7)、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
(8)、讲解小孔成像的成因。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五
时间
任课教师
第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
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1)
教学目标
1、能自行研究镜子并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
2、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3、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教学重点
(3)、介绍光源的定义: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辨别会发光物体中的真假光源。
(5)、黑板上的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你能分分类吗?
(6)、学生讨论分类说出理由。
(7)思考:会发光的物体都会发热吗?
(8)介绍冷光源。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三、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1)、出示三幅图片,问:光怎样行进?
小学科学学科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五
时间
任课教师
第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
光的行进(1)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
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教学准备
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分组实验材料:小孔板,电筒、白纸屏
预习提纲
五、做滤光实验
1、在分别用罩着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滤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会有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
2、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3、教师小结: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取决于他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为什么在日光下物体呈现白色?
5、学生尝试解释
6、教师小结:
验不同颜色物体只能透过与之颜色相同的光线。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由不同颜色线条构成的图案,孩子们会有惊奇的发现:有的线条消失了,换种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不一样。原因是某色玻璃纸只能透过这一种色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看起来图案发生了改变。
你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了吗?
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师:镜子的用途很广呢,你瞧!(出示一个简易潜望镜)让一位学生上来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课后大家也可以做一个。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五
时间
任课教师
第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
照镜子(2)
教学目标
1、会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并能画图解释。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五
时间
任课教师
第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
七色光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2、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3、能够对具体的滤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教学难点
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二、制作平面镜玩具
1、我们玩一玩用阳光打靶的游戏
2、制作潜望镜
(1)说一说怎样制作潜望镜
(2)动手制作
(3)说一说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三、照曲面镜
1、课前,让大家找一找能照出别的东西的物体,你找到了哪些?向大家介绍一下。(汤匙的两面、汽车的后视镜、河水面、比较光亮的金属面等。)
2、照一照,和刚才用的镜子比,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教学重点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教学难点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三种类型的凸透镜各一片,蜡烛一支,火柴一盒,纸屏一个,支架三个,凹透镜一片,布卷尺一把,记录纸一张。
预习提纲
玩一玩透镜,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六、欣赏
欣赏大自然缤纷美丽的图片。出示一些颜色鲜艳,对比比较强烈的图片给学生观赏,愉悦他们的视觉,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五颜六色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材料:有关彩虹的图象材料,牛顿与七色光的制作幻灯片。分组实验材料:三棱镜一块,喷雾器一只,彩色玻璃纸。
学生准备:白纸,自制陀螺,彩笔一盒,手电筒一只,纸筒。
预习提纲
尝试制作彩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以彩虹的图片导入,问学生是否见过这样的景观?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暗示彩虹出现是有一定的天气条件的。然后请学生根据回忆描述一下彩虹的样子,如果学生不能回忆,就让学生看着图片进行描述。
2、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小组讨论: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进行实验验证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3、让学生说一说,凸透镜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等)
4、教师进行小结
5、比较老花镜与近视镜
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通过摸,让学生知道近视眼镜是中间薄,而边缘厚的镜片,通过看,发现在近视眼镜下面看到的是缩小的像,而并非放大的像,最后再和老花镜一比较,发现老花镜才是凸透镜做的,而近视眼镜恰恰与之相反。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一支铅笔,然后把它放入水中
2、提问: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样了?在什么地方弯了?为什么?
3、学生尝试解释
4、讲解: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现象。
二、研究凸透镜形状特点及其作用
1、观察凸透镜,并总结其特点
通过学生的看,摸,学生很容易发现放大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
3、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4、教师小结:镜子里能照出自己;镜子里的左右和物体本身的左右相反;镜子在阳光下可以在墙上照出光斑还能移动;我可以利用镜子看到坐在我身后的人;把书放在镜子前,镜子里的字是反的.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5、你能想个办法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吗?想好可以试一试。
( 可以提供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脑后的头发在后面的镜子第一次成像,又在前面的镜子第二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