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科学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资料《生物与环境》单元知识点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 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 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对照)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实验)组。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不过度放牧)、(保护环境)、建立(生态保护区)。

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下来。

《光》单元知识整理第一课: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日晷又叫(日规)。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 30万)千米。

2.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第四课:光的反射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反光镜)、医生的(额镜)、潜水艇的(潜望镜)。

第五课:光与热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阳光直射比斜射吸热(快)。

第七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第八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整理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有(陆地、海洋、高原、盆地、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3.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山)、东部地区多(平原)。

4.我国的主要地形有:(丘陵)、(山地)、(盆地)、(平原)、(高原)等。

《运动与力》单元知识梳理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一定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 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 慢)。

3.拉力的大小是通过(垫圈的个数)来表示的。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3.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物体的弹力。

4.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远)。

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4.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5.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组成。

3.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 N )表示。

1牛≈( 100 )克力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物体轻重)、(物体运动方式)有关。

3.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4.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第六课:滑动与滚动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2.同一个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小),滑动时的摩擦力(大)。

3.(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第七课:运动与设计滑动和滚动1.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2.当人们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减小)它。

3.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有(轮胎花纹)、(车把手)等;减小摩擦力的地方有(脚踏板轴)、(前后轮轴)等。

第八课:设计制作小赛车1.轮胎的设计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

3.车身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

4.设计流线型车身,减小空气(阻力)。

难点汇总:1、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2、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3、仙人掌(热带荒漠、叶变成刺)、香蕉(热带、亚热带;叶片宽大)、松树(温带地区,针叶形)4、食物链举例水稻老鼠猫头鹰;蝉螳螂黄雀;虾米小鱼大鱼。

5、认识弹簧测力计(右图)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a.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b.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7.弹簧测力计读数读数: (3.6N )8、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记录我们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不改变的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接触面光滑程度) 摩擦力大小 物体的重量同一弹簧测力计 光滑 0.35N 粗糙 0.75N 读数:(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