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期改造方案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期改造方案

北京规划展览馆简介北京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南侧,是国家4A 级景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是全面展示北京城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专题展览馆。

2010年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重点改造项目自2004年开馆起,作为国内大型综合性规划馆的领军展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一直及时地对北京城市日新月异的规划工作作出响应,适时地推陈出新,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的展陈手段对规划进行诠释。

2010年,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陈再次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区域包括四层交通展区(260平方米) 和三层古城变迁区、历史名城保护区(690平方米改造周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低碳展厅(320平方米改造周期2010年3月-2010年4月)以及新增加的国土资源规划长期展(约200平方米改造周期2010年3月-7月)。

总面积约1470平方米。

展陈更新方案实施介绍1.1改造目标针对原有的展示手段已经变得相对陈旧,展示形式不利于观众的观看,展项缺少互动,难以体现艺术性,展览流线上不顺畅的一些问题,馆里对2010年的展馆改造提出了如下期望:体现北京特色,图少,少而精,少而美,图像需要有艺术性。

展览分区中需要打造主题亮点,展项主次分明。

除了设置专业性展项外,还要加入针对非专业性观众的展项,展览的形式需要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和交流。

1.2展陈改造设计方案历史变迁展区和旧城保护展区改造鸟瞰效果图北京交通规划展区鸟瞰效果图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展厅鸟瞰效果图低碳展厅鸟瞰效果图1.2.1 展项介绍一、北京历史变迁展区传统的历史展区布展方式多采用暗环境焦点采光,这次馆内改造革命性地运用了较明亮的采光,空间构造宽敞通透,小中做大。

展项中尽可能少用投影,多采用LED液晶屏,这样不易受环境光的影响,后期维护也较为容易。

打造焦点及亮点展项,弃用传统的展板,使用承载信息量更多的液晶屏和互动触摸屏,使观众能够专注于感兴趣的展项和亮点,腾出更多空间来营造氛围,提高展区艺术性。

室内装饰方面运用了大量带有北京文化韵味的元素,如汉白玉,云纹柱子,灰砖墙,雕花窗,朱漆大门,门墩等。

营造出浓厚的北京古城氛围。

1.天衢丹阙浮雕墙北京古城变迁展区的主题背景墙天衢丹阙浮雕,为大型汉白玉浮雕,(长约12.9米,高约2.3米)上有赵丽馆长亲笔题字,展现了明清时代北京城市中轴线的风貌,浮雕内容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

2.北京地貌LED灯箱采用通顶到底的电子展板,结合卫星图版进行动态展示。

满足专业观众的观展需求。

3.北京历史轴与北京城市轮廓变迁4.北京历史名城卷轴5.北京城市轮廓演化图用古香古色的画卷展现原来展板上专业性的图表及文字,形式上使观众更容易接受信息。

6.历史触摸台A:周-金、B:元明清、C:近代古典造型和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雕花红木屏风,青花瓷,古色古香的案台。

内中镶嵌液晶触摸屏,介绍北京周到金以及元明清的历史。

把原来馆内几十张展板的内容汇聚在两块液晶屏幕上,做到了内容的集中,使观众能够专注地驻足在一个地方观看,同时也增加了互动性。

7.数字书场北京城市轮廓的变迁以及北京水系的建设变迁是北京历史变迁的核心内容。

为了打造重点亮点展项,创造性地引入了虚拟数字书场的概念:搭建一个写实的小型传统剧场舞台,舞台上通过一块背景荧幕表现历史影像和舞台背景,三块分立左右的前景背投幕分别投射出与真人等高的实拍古装人物影像,并呈现出互动对话场景。

随着对话内容的变化背景荧幕会相应呈现出人物所述内容的具体影像,将故事的内容解析的更加通俗易懂。

虚实结合的数字书场通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皇帝和城市设计师的对话场景将北京城市变迁的历史原因和设计思路充分表现出来。

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回到历史。

该展项解决了用单纯影片展现历史的问题。

通过现场实体布景和多屏幕的组合使用的方式开创了数字剧场的应用模式。

数字剧场多媒体展项在北京规划展览馆2010年改造项目中深受好评,是领导参观和重要接待的必看内容。

书场前还设有一个电子海报屏,在节目播放空当循环播放节目剧照。

8.北京印象是在数字书场的旁边设置的墙面投影内容;循环播放如故宫,北海,天坛等带有浓厚皇家气息的景点风光。

呼应衬托着明清书场中的帝王将相的角色。

9.天衢丹阙电子屏中国画院刘洪宽所绘《天衢丹阙》工笔长卷,长53米,高0.7米,画中人物5000多个,建筑物超百栋,是表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北京中轴线风物图。

原来的展项在墙面上展示图卷,由于空间所限,无法展现完整的画面。

另外由于画卷太长,也不方便观众观看。

此次改造的要求是将整个画面展现完整,打造亮点展项。

基于此,我们采用了五连屏流动播放画面的形式展现长卷。

为了增加趣味性,将画卷中的部分人物做成可以活动的,使静态的画面活跃起来。

中轴线的长街上有拉骆驼的,有嫁娶的,有推车的,有提笼架鸟的,熙熙攘攘,生动有趣!而且整个播出过程中连接平滑,没有人物突然消失和凭空出现的现象。

使观众在观赏大师古典画作的同时,又能偶获其中生动有趣的数码小人穿梭来往,趣味盎然。

由于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馆内又在这个展项前增设了了茶几、座椅以及售卖点。

在这里一天售卖的图册的数量是过去一个月售卖的量!10.规划馆影片点播触摸屏用中国风的界面加以包装,把馆内原有的老影片集中在一个点播软件上播放。

点播机与座椅做了一体化设计,使观众可以专注的欣赏影片。

这个展项满足了艺术性、互动性以及展示信息的集中。

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北京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皇城文化,第二部分是由胡同、四合院组成的北京民居。

在北京历史变迁展区的设计中,打造的是皇城的气度,而下一延伸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设计则是走得北京胡同以及四合院民居的风格。

这片展区的最大亮点是严格按照北京的四合院制式,做了一个老北京地道的广亮门,走廊两边的墙壁采用仿灰砖墙的装饰,使观众有身处北京胡同的感觉。

1.感受北京北京小院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域的亮点展项,进入广亮门,迎面是一个八角花窗,窗下一口青花瓷鱼缸。

从窗口望去,可望见京城各大公园的优美风光,碧波泛舟,绿柳红墙,银杏金黄等,这其实是一部名为“感受北京”的印象片,正好呼应着近邻的“北京小院”这部主题影片。

2.北京小院北京小院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的主题影片,关注京城民居的改变,以三折幕的形式展现北京旧城改造的影像。

观众穿过广亮门,进入月亮门,即被三面影像所环绕,让观众有一种如同身处老北京旧城的感觉。

这部影片通过旧城改造前后的实景照片的对比,让观众在院子里看变化,深刻体会到旧城改造的好处,有更强烈的切身的感受。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介绍触摸台沿袭北京历史变迁展区的做法,针对专业的观众需求,将大面积展板的内容浓缩到一个展项上。

观众可以自助查询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以及保护片区的分布。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电子屏-(历程、内容、方案、实例)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LED灯箱这个区域弃用传统的展板,使用承载信息量更多的液晶屏,将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历程、内容、方案、实例等分开按专题信息集中展示,滚动播放。

用传统的灰砖墙和花窗加以包装,观众如同逛胡同时通过窗户观景般接受信息,增加了趣味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LED灯箱是采用通顶到底的电子展板,结合规划图纸进行动态展示。

满足专业观众的观展需求。

6.古城改造模型这个展区的空间是一个狭窄的角落,为了节省空间,将展示模型做成壁挂式沙盘,从不同尺度展现旧城的街区,更加直观表现旧城改造的成果。

三、交通展厅是相当于对原有的交通展区的改造,北京的交通规划展区包括交通发展史和未来的规划,由于是规划类专的业展馆,相对来说,交通未来规划是表现的重点,需要作成主题亮点展项;而交通发展史虽然不是重点,但能代表城市的文化,替现城市的性格,展项要做的具有趣味性。

有关交通规划的专业性内容,则还是采用电子屏幕以及电子展板的方式。

1.北京交通历史小幻影剧场为了表现北京交通发展史,我们创造性的引入了小幻影成像。

通过6个视窗,展现了不同年代的北京交通的场景。

幻影成像是利用了玻璃或者成像膜半透射半反射的原理,将虚像和模型场景进行结合,如同在微小空间里上演舞台剧一样的效果。

这个展项深受年观众的喜爱。

2. 交通大游行在小幻影剧场的对面,通过不同年代交通工具模型的展示,更加直观的展现了北京交通发展史。

3.大幻影交通影片——北京未来交通这是一部不戴立体眼镜观看的立体影片,前景从背景中跳脱出来,漂浮在其上,有很强的立体感。

原理类似于小幻影剧场。

北京的交通未来规划,是以北京的轨道交通为重点规划方向,引领其他交通系统,来整体改善北京的交通环境,针对此,交通规划展厅的主题影片《未来北京交通》即是以北京的轨道交通为线索,展现未来北京交通的美好愿景。

大幻影现场效果图,播放区前摆放的是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模型,左侧柱子上是交通详规的公示电子屏,右侧是交通规划图电子展板,配合LED循环介绍交通线路。

4.北京轨道交通LED灯箱、北京轨道交通触摸查询在轨道交通电子展板旁设了一个触摸查询台,方便观众了解除了线路外更加详细的信息。

四、低碳生态城市展厅北京市规划展示馆低碳展示厅,首次和国家权威机构合作,从低碳学术角度出发,按照低碳内容的学术结构划分进行展示设计,从而保证了内容的精确性和前瞻性。

这是一个时效性非常强的展厅,在歌本哈根会议召开的同时展厅的布展工作已经启动了,整个布展的要求是要展现低碳理念,效率高,且运营维护方便简单。

展示面积320平米。

整个施工工期1个月。

从2010年3月16日开始进行方案设计,3月28日进场拆除原有展厅,4月28日接受了第一批领导的检阅,工期为一个月。

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低碳的概念本身很新,展示内容多,面积小,所以在展示内容的梳理上,是从总到分,由大到小,从世界到中国,到北京、到个人,让观众理解低碳的方方面面。

从展示手段和设计中,特别遵循了简单、深入浅出、趣味性、互动性让观众理解低碳,从而达到展示的目的。

整个展示区共分四个部分:世界的危机、中国的承诺节能减排的难度和中国政府决心北京市在行动绿色北京人1.LED大屏幕高清数字影片:低碳展区的核心影片,讲述世界环境危机中国面临的挑战。

2.用最简单的文字表述了中国低碳发展历程及中外发展曲线对比,人群剪影轮廓暗示了万众一心的群众基础3.多媒体影片层层解读了北京市低碳规划策略。

4.使用射频设备,模拟社区垃圾分类及处理流程。

5.多媒体互动触摸屏,通过大幅拼图游戏,介绍北京各类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

6.使用真实的低碳建材搭建低碳样板屋,结合多媒体液晶屏,介绍低碳建筑。

7.互动展项,在展区出口,观众可以在留下祝福,并显示在墙面的手绘大树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