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锥探灌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锥探灌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锥探灌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XX监理咨询公司二OO三年二月锥探灌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总则1.1为有利于实施锥探灌浆工程的施工监理,规范监理活动,依据工程施工承建合同文件、《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以及有关规程、规范和设计文件编制本细则。

1.2本细则适用于锥探灌浆工程施工监理。

1.3锥探灌浆施工监理应以施工过程现场控制为重点。

工程质量应实行以单元工程和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的标准化、程序化和量化管理。

2开工条件控制2.1开工条件控制按下列程序进行:(1)向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作交底监理工作交底主要包括明确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监理签证的程序;明确监理作业表格等。

(2)审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措施计划锥探灌浆工程如不属于独立的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其施工措施计划可以结合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进行统一编制。

编制内容至少包括:1)工程概况(灌浆工程部位、施工布置等)。

2)施工工序、工艺。

3)灌浆材料供应。

4)组织管理机构、劳动力组织与机械设备配置(包括规格、型号、数量、台时生产率及使用说明书等)。

5)施工进度计划。

6)质量控制措施。

7)安全、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8)环境保护措施。

9)作业原始记录资料记录与整理。

(3)组织设计交底。

在工程开工前,监理人应组织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使施工单位明确设计意图、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

(4)测量放样成果复核施工单位完成测量放样并做好标记后,按[监理工作规程之二]表式,填写《施工测量成果报审单》并提交监理人进行审查和校验。

(5)检查施工条件1)施工设备进场查验。

施工单位必须按合同要求组织施工设备进场,并向监理人报送《进场设备报验单》。

监理人应检查施工设备是否配套和完好;检查运至施工现场用于锥探灌浆作业的各种机械设备、仪器仪表、计量观测装置和其他辅助设备是否经过检查、率定,并安装调试合格;检查进场设备数量、型号、技术性能、台时生产率能否满足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要求。

未经监理人签证批准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灌浆材料进场检验。

在生产试验和施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人报送灌浆《材料进场报验单》。

监理人应检查用于灌浆工程的粘土、膨润土、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材料的性能指标(第一次还应检查产品生产许可证)、施工单位的复检报告和检测单位的资质、资格,必要时还应进行见证取样、送样。

3)审批浆材配比。

在灌浆作业开始前,应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浆材配比的试验工作。

浆材配比试验成果应报送监理人审批,浆材配比试验未经审签批准,工程不得开工。

(6)上述施工单位报送的报审材料一式四份经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或总工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人,监理人在合同规定时间内返回审签意见,施工单位可按监理人审签意见组织施工。

2.2如果施工单位未能按期向监理人报送开工所必需的材料,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施工单位承担合同责任。

施工单位在期限内未收到监理人的审签意见或批复文件,可视为已报经审阅同意。

3施工过程监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应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施工措施计划和按合同技术规程规范作业,严格执行工序质量“三检”制,上道工序未经监理人检验签证,下一道工序严禁开工。

监理人还应对作业工序进行巡视、跟踪、检查和记录,发现违反技术规程规范作业,可采取口头违规警告、书面违规警告直至指令返工、停工等方式予以制止。

3.1灌浆材料、制浆和设备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原材料进场、检验和使用记录制度。

施工单位应对所有材料包括配制的浆材必须进行周期性检测试验以及监理人指示的质量抽检试验。

必要时,监理人应进行见证取样、送样或监理抽样检测,并留下见证记录。

未经监理人签证批准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3.1.1灌浆材料(1)粘土:应选用成浆率较高、体缩率较小、稳定性较好的粉质粘土或重粉质壤土,在隐患严重或裂缝较宽、吸水量大的工程部位可适当选用中粉质壤土或少量砂壤土。

灌浆土料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膨润土:使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3)水玻璃:模数为2.4~3.0,浓度宜为30~45波美度。

(4)灭蚁药物: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每立方米浆液加入0.2kg灭蚁药物,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5)水:灌浆用水一般为不含过量杂质的淡水。

3.1.2制浆(1)制浆材料必须称量,称量误差应小于5%,粘土等固相材料宜采用重量称量法。

(2)泥浆浆液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未列明具体指标值,可按下列指标控制:1)容重:1.3~1.6t/m3。

2)粘度:30~100s。

3)稳定性:<0.1g/cm3。

4)胶体率:>80%。

5)失水量:10~30 cm3/30min。

(3)浆液应采用专用机械制浆,搅拌应均匀并测定浆液密度。

(4)浆液各项指标应按设计要求控制。

灌浆过程中浆液密度和输浆量应每小时测定1次并记录,浆液的稳定性和自由析水率10d测1次,如浆料发生变化,应随时加测。

3.1.3设备(1)灌浆孔钻孔可采用各式合适的锥探钻机和钻头。

对先导孔、质量检查孔应采用回转钻探的设备;软土地层宜采用螺旋钻探芯样钻探设备,采用合适的螺旋钻头、勺形钻头和芯样钻头;硬岩地层应采用芯样钻探设备,使用合适的芯样钻头。

(2)施工单位应提供足够的双缸泥浆泵和泥浆搅拌机。

灌浆泵性能应与浆液类型、浓度相适应,容许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并应有足够的排浆量和稳定的工作性能。

搅拌机的转速和拌和能力应分别与所搅拌浆液类型及灌浆泵排浆量相适应,并能保证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

(3)灌浆管路应保持浆液畅通,并能承受1.5倍的最大灌浆压力。

(4)灌浆泵和灌浆孔口处均应安装压力表,进浆管路也宜安装压力表。

所选用的压力表应能使灌浆压力在其最大标值的1/4~3/4之间,压力表在使用前应进行率定,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核对,误差不应大于5%,不合格和已损坏的压力表严禁使用,压力表和管路之间应设有隔浆装置。

(5)施工单位应准备足够的流量表、压力表、压力软管、供水管及必要的阀门等设备,并有必需的备用量。

(6)施工现场应配备有比重计、粘度计、温度计、测斜仪等质量检验仪器。

(7)灌浆宜配备灌浆自动记录仪。

3.2钻孔作业控制(1)造孔必须分序进行,一般要求分2~3序。

其中l/10的1序孔应作为先导孔。

导孔中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取样,以探明地层情况。

(2)灌浆孔布置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隐患严重、吃浆量大的部位应加密布孔。

所有钻孔的开孔位置与孔位误差应不大于10cm,如特殊原因,需调整孔位时,应报监理人转设计人批准。

所有钻孔应编序号与孔号。

(3)孔径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设计文件无规定时选用孔径应宜在25~35mm之间,造孔深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造孔应保证铅直,偏斜不得大于孔深的2%。

应采用干法造孔,不得用清水循环钻进。

(5)在造孔作业中,施工单位应对孔斜、孔深及时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造孔报表。

如发现特殊情况时,应详细记录并分析处理。

各孔终孔前,应通知监理人参加终孔检查签证。

造孔结束后,应及时做好孔口保护直至灌浆完成。

3.3灌浆与封孔(1)在灌浆施工中,应先对一序孔轮灌,采用“少灌多复”、“先稀后浓”的方法。

减少出现裂缝和冒浆,应先灌迎水侧临水排孔,再灌背水侧排孔,最后灌中间排孔。

锥孔应当天锥,当天灌,防止孔眼搁置时间长,孔隙堵塞,影响灌浆效果。

(2)每孔每次最大灌浆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灌浆时必须一次灌满。

对吸浆量大的灌浆孔每次吸浆量每米孔深应控制在0.5~1.0m3。

若已知洞穴很大,可适当增加灌浆量和提高浆液稠度。

(3)灌浆时孔口压力应控制在0.049MPa左右,最大灌浆压力应由试验确定。

(4)灌浆综合控制是保证灌浆期间工程安全和灌浆质量的重要措施。

综合控制包括:灌浆量控制、灌浆压力控制、横向水平位移控制、裂缝开展宽度控制。

综合控制措施应实施于灌浆过程的始终。

(5)终孔标准:当浆液升至孔口,吃浆量符合设计终孔标准时即可终止灌浆。

(6)封孔:当每孔灌完后,待孔周围泥浆不再流动时,应按设计规定的要求封孔,封孔后缩浆空孔应复封。

(7)灌浆终孔和封孔时,施工单位应通知监理人检查签证,否则按不合格孔处理。

3.4不良问题的处理施工过程中,遇裂缝、冒浆、串浆时,可采取下述措施处理并记录。

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时,应报监理人批准,并在监理人现场监控下实施。

(1)裂缝处理:应尽可能地加大浆液浓度,采用慢灌、停停灌灌的办法,如遇裂缝中积水排不出时,要设法挖沟引水,灌浆结束后,裂缝表面要加土回填夯实。

(2)冒浆处理:对堤顶和堤坡冒浆,应立即停灌,挖开冒浆出口,用粘性土料回填穷实;对白蚁洞冒浆,可先在冒浆口压砂堵塞洞口,再继续灌浆;对水下堤坡或土堤与其他建筑物接触带冒浆,可采用稠浆间歇灌注。

(3)串浆处理:当第一序孔灌浆时,发现相邻孔串浆,应加强观测、分析,确认对土堤安全无影响后,灌浆孔、串浆孔可同时灌注,如不宜同时灌注,可用木塞堵住串浆孔,然后继续灌浆;对吸浆量大的孔眼,经检查无漏浆地点后,可用浓度较大的浆液灌注。

3.5灌浆观测在灌浆期间,施工单位应进行灌浆观测以及各项观测资料整理分析。

(1)灌浆观测项目主要包括:表面变形、位移、灌浆压力、浆固结观测等。

(2)在灌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业人员负责观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灌浆观测与灌浆控制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随时掌握灌浆期间的变化情况。

(4)观测点的设置及观测方法等应按照《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年)有关规定进行。

3.6环保(1)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前,监理人应督促施丁单位作好施工现场的各项清理作业:1)各项工程中埋人的钢筋、钢管、木桩、木塞及其他辅助设施,均应清除或切割与地面平齐;各类非要求永久保留的钻孔、探井,应按灌浆孔封孔的要求回填。

2)各项作业的废料、废渣、工作台等均应清除。

3)钻孔灌浆作业,排放的污水、废浆应做沉渣处理后排出。

4)其他必需清理的废物。

(2)废料、废渣、不需保留的其他弃物,应清运至图示或监理人指定的地点。

(3)有毒的污水应经处理后排放,有毒物质(如化学灌浆材料、凝固的浆体等),必须按监理人指定地点埋入地下,防止人畜中毒和污染水源及污染环境。

3.7施工记录(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监理统一制发或批准使用的施工记录表格于施工现场及时真实地填写施工记录。

监理制发的施工记录表格格式见表18.1至表18.3。

(2)施工单位应每7d向监理人报送一次本周的施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1)各项原材料试验、监测记录。

2)灌浆浆液配比及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试验记录。

3)灌浆各工序和工艺作业的各种记录。

4)观测设施的埋设记录。

5)观测、测试记录。

6)灌浆中断、事故处理、特殊处理、质量处理等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