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廉颇与蔺相如》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2.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信陵君窃符救赵》1.众人广坐:犹大庭广众。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出处:“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觽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2.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同“一言半语”。
出处:“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3.急人之困: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出处:“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管鲍之交》1.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淳于髡》1一鸣惊人:鸣:鸟叫。
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范蠡》乘坚驱良: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
形容生活豪华。
出处“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毛遂自荐》1.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告奋勇。
出处:“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也指工作时,通过努力超人一等。
出处:“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4.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出处“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贬义。
含贬义。
5.九鼎大吕: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孙膑》1.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方向加以引导。
出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批亢捣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出处“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4.《井陉之战》1.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信乃使万人行出,倍水阵。
赵军望见,大笑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
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比喻越多越好。
5.一饭千金: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张良》1.偃武修文: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出处“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2.独当一面: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出处“……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3.借箸代筹: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
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出处“请借前箸以筹之。
”4.向风慕义: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
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出处“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
”5.感恩戴德:感激别人的恩德。
戴:尊敬;推崇。
常含贬义。
6.运筹帷幄: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用于处事。
《田单》1.衔枚疾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
2.出奇制胜:。
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
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或其它行动。
3.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4.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
《垓下之战》1.拔山扛鼎:扛:双手举起。
拔起大山,举起重鼎。
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2.霸王别姬: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3.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荆轲》1.燕市悲歌: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出处:“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出处:“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4.切齿痛(拊)心: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
形容愤恨到极点。
出处:“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5.图穷匕见(读“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
《伍员之死》1.吊丧问疾:向有丧事和有疾病者进行慰问。
出处“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2.食不重味:形容生活简朴。
出处“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飞将军李广》1.霸陵醉尉: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出处:“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3.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4.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同“意气自若”。
出处:“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一、给史记人物写颁奖辞1、颁奖辞的写作指导:“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1)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
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
人物事迹点到为止。
(2)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
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
(3)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颁奖词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4)言简意丰,自然流畅。
2、示例司马迁(司马迁不是史记里的人物)废寝忘食,他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他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
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蔺相如“献”璧而去,表面风轻云淡,但他用睿智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比心斗智,只愿不辱国威,将相和成为史上佳话。
蔺相如,一个平凡的人,但他用忠心、睿智、包容,在历史的长卷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程婴为了赵氏的复兴,他选择了忍辱偷生;为酬知遇之恩,他选择倾尽一切,将赵氏遗孤抚养大。
然大业已成,他选择慷慨赴死,他用生命践行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大义。
二、给史记人物写对联1、写对联的要求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
对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从上下联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三种:正对(用来表现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从两方面来说明一个事物,描绘一种景象),反对(用来表现相反的事物,上下两连的内容是相反的)和流水对(上下联的意思具有因果、条件、假设、承接等关系)。
关注对联这种修辞特点,我们来拟写2004年全国考卷中“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这一联,就可以发散思维,寻求多种答案,如:可以正对“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爆竹迎春举国上下万事兴”;可以流水对“佳人领路举国上下百姓殷”“科技强兵全军上下士气高”。
2、示例廉颇攻城拔寨,赢得威信镇帝国;负荆请罪,留得美名传千古项羽霸王别姬,英雄儿女情长;乌江刎颈,壮士慷慨悲歌三、仿句1、做题指导: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1)努力从“形似” 到“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2)给仿写的句子“体检”。
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3)语言格调要高雅。
仿句答案丰富多彩,但是同学们如果不正确审题,在仿写时会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对生活产生厌倦的态度。
流露出悲观念头,体现出做人素质方面的不足。
有的甚至是盲目逆反,写出了是非判断标准偏颇的怪论。
由于思想格调不高,甚至错误,降低了仿句的品味,这样即使表达再通畅,也难以得到理想的分数。
3、示例《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
司马迁像一个高明的画家,以传神的笔墨,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像________。
仿句: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以锋利的刻刀,塑造了一座座神采各异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