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成语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竞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
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百二山河]喻山河险固之地。
《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
[麦秀黍离]形容国家沦亡后触目伤怀的哀伤心理。
《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
感官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
[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
故:原来的。
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
[一狐之腋]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
比喻珍贵的东西。
《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
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
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
[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
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
[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侧目而视]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
[赤县神州]中国的别称。
《史记·孟子苟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
[耻与哙伍]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
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
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
《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假。
时不可失。
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
[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盲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诫。
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
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雄以为靡丽之赋。
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
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妇人之仁]妇女的软心肠。
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刷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
[高屋建瓴]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泥而不滓]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
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
[董狐笔]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的事。
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
(见《史记·赵世家》)。
[笔削]“笔”指记载,“削”指删改,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后用作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
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
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见《史记·孔子世家》)。
[富于春秋]谓年少,年轻。
《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