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ppt课件
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珊瑚笔架图 宣纸(美自律
提示: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 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比较 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早春图 (北宋)郭熙 《早春图》是宋代郭熙的代 表作之一,它敏锐地展现了严冬 刚过,大地复苏的细微变化。远 处峰峦高耸,山谷间雾气弥漫。 中景楼阁,瀑布高悬,涧水奔流。 近处河流刚刚解冻,渡口山路上 旅客行色匆匆,枯瘦清简的松树 有主有宾,攲正多姿,新芽初绽。 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展现了季 节的特点,细微地表现出悄然而 至的早春气息,环境优美舒畅, 意境深远。《早春图》山水灵秀, 构图幽奇,变化多端,既有“春 山艳冶而如笑”之姿,又给人 “可游可居”之感。虽然篇幅不 大,所画之图是兼具三远的全景 式山水,但布景立意,妙合自然, 几乎无懈可击,体现了郭熙严肃 认真的创作态度,也是郭熙绘画 理论的一个很好诠释。郭熙是宋 《早春图》(北宋)郭熙 代杰出的画家和卓有建树的山水 画理论家。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2010年11月30日
2009年2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导
学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
对 个人风 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之作。它像 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绍 兴),遂为浙江人。他是司徒王导的侄儿,初为秘书郎,累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王右军,被尊为“书圣”。会稽佳山丽水,当时不少名士居于此地,吟咏性情。
第五课
审美自律
他的理论成就见于其子郭思辑录 的《林泉高致》一书。他主张继 承前人的成果,反对“局于一家” 和“蹈袭”;主张“兼收并览, 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 他认为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不 应仅限于技术的追求,一个优秀 的画家还应力求做到“所养扩 充”、“所览淳熟”、“所经众 多”、“所取精粹”,要广泛接 触生活,深入实践,师法自然, 并且还要撷取典型,创造典型, 绘制出“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的山水世界。 他指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 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认为自然山 水变化万端,远近深浅、风雨明 晦、四时朝暮,无不相异。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潇湘奇观图》(南宋)米友仁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元朝以后,很多艺术家在题材、内容、方式进一步与画家的人品 联 系在一起。绘画对他们来说其实更多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方式。 因此画家们开始有意识地用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题材来隐喻 自 己的高洁,用丰富的笔墨来捕捉即兴的情感。
风景( 法国 )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题材的变化
在欧洲的传统观念 中,伟大的画作必须表 现高贵的人物或重大的 事件,胆子米勒却使普 通的农民生活进入了画 面。通过他的作品使人 们不得不把收割看成是 一项严肃的事情。
拾麦者 ( 法国 )1857 米勒
第五课
审美自律
题材的变化
在欧洲的传统观念 中,伟大的画作必须表 现高贵的人物或重大的 事件,胆子米勒却使普 通的农民生活进入了画 面。通过他的作品使人 们不得不把收割看成是 一项严肃的事情。
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山阴兰亭(故址在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 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有东山再起名满天下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 辞赋家孙绰、名理精湛游心物外的高僧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这天风 清云淡,名士们分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司令的人将斟满的酒杯从上游顺流漂下,停搁 在谁的跟前,谁就得饮酒赋诗。宾主兴致盎然,成诗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 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妙墨,当时即以蚕茧纸、鼠须笔乘兴所作。手稿共28行,324字, 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 酒后微醺,如有神助。醒后曾再书,竟不能复得。 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墨梅图 ( 元 )王冕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墨竹 ( 元 )王冕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墨葡萄图 ( 明 )徐渭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水鸟 ( 清 )八大山人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搜尽奇峰打草稿 ( 明 )石涛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山水 ( 明 )石涛
第五课
人间生活
活动建议
选择你感兴趣的中国某个历史时期,从中选二至三 幅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尝试从表现手法、章法布局 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并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潇湘奇观图》(南宋)米友仁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拾麦者 ( 法国 )1857 米勒
的内在联系。
第五课
作品
作者 风格流派 流派特点
审美自律
荷拉丝兄弟的宣誓
达维特 新古典主义 1.力求恢复古典主义(古希腊、 古罗马)的传统,受理性主义美 学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2.传达有关正义、荣誉、爱国主 义等道德观念。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 1.体现与时代解放运动相联系 的人民路的愿望和理想,关注 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2.对正义和幸福未来的向往。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此帖传为唐代冯承素双钩廓填本,纸本,故宫博物院藏,素称 “神龙本”。千百年来,流传有绪的《兰亭序》已深入人心,并 孕育了以“中和”为极则的书法审美观念。其书势如“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用笔秾纤得体,遒丽天成;章法如斜反正,纵横自 如。文中“之”字重复达二十多次,然字字意殊,极尽和畅变化 之美。从书法美学上讲,表现为空灵、自然,以韵为尚;流露在 笔尖墨端,则是任情适性,天真烂漫。
第五课
审美自律
阿拉伯幻想曲 ( 法国 )1832 德拉克洛瓦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在小船上作画的莫奈 ( 法国 )1874 马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日出 . 印象 ( 法国 )1872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日出 . 印象 ( 法国 )1872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冬天的风景 ( 法国 )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对于山水画的构图,他认为“大山 堂堂为众山之主”,“长松亭亭为 众木之表”,至于溪谷桥径、渔艇 钓竿、人物楼观等,都须分布合理。 特别重要的是,郭熙阐明了山水画 构图取景的三种形式:“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 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 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把理论 成功地运用到自身的山水画创作上。
3.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表现,偏 3.重视历史的精确性,试图重现 爱幻想的主观世界,追求灿烂 当时的情景,追求细节的真实性。的色调。
题材
构图 色彩 笔触 内涵
古罗马早期故事
戏剧性构图 朴素而强烈 轮廓线描摹精细 表明画家立志投身大革命的决心
1830的革命行动
稳定的三角形 响亮 厨房 旋动 讴歌人民为自由和权利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