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2020年中考数学冲刺复习(二)

苏科版2020年中考数学冲刺复习(二)

初三数学冲刺复习(二)1.如图,AB是圆O的直径,O为圆心,AD、BD是半圆的弦,且∠PDA=∠PBD.延长PD交圆的切线BE于点E(1)判断直线PD是否为⊙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2)如果∠BED=60°,,求P A的长.(3)将线段PD以直线AD为对称轴作对称线段DF,点F正好在圆O上,如图2,求证:四边形DFBE 为菱形.2.已知:如图,在半径为2的半圆O中,半径OA垂直于直径BC,点E与点F分别在弦AB、AC上滑动并保持AE=CF,但点F不与A、C重合,点E不与A、B重合.(1)求四边形AEOF的面积.(2)设AE=x,S△OEF=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求x取值范围.3.如图,已知BC是⊙O的弦,A是⊙O外一点,△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M为⊙O上一点,并且∠BMC=60°.(1)求证:AB是⊙O的切线;(2)若E,F分别是边AB,AC上的两个动点,且∠EDF=120°,⊙O的半径为2,试问BE+C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4.已知A,B,C,D是⊙O上的四个点.(1)如图1,若∠ADC=∠BCD=90°,AD=CD,求证:AC⊥BD;(2)如图2,若AC⊥BD,垂足为E,AB=2,DC=4,求⊙O的半径.5.如图(1),∠ABC=90°,O为射线BC上一点,OB=4,以点O为圆心,BO长为半径作⊙O交BC 于点D、E.(1)当射线BA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时与⊙O相切?请说明理由;(2)若射线BA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与⊙O相交于M、N两点(如图(2)),MN=,求的长.6.如图点P在线段AB上,⊙P与x轴相切于D点,且与线段AO相切于C点,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8,6),(5,0),求:圆心P的坐标和⊙P的面积.7.如图,⊙O的半径为,正三角形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2,0),顶点A在⊙O上运动.(1)当点A在x轴上时,求点C的坐标;(2)点A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直线AB与⊙O相切的位置关系?若存在,请求出点C的坐标;(3)设点A的横坐标为x,△ABC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与最小值.8.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以AB为直径的圆O经过点D,E是⊙O上一点,且∠AED=45°.(1)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半径为6cm,AE=10cm,求∠ADE的正弦值.9.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D是AB延长线的一点,AE⊥CD交DC的延长线于E,CF⊥AB于F,且CE=CF.(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AB=6,BD=3,求AE和BC的长.10.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垂直平分OB于点E,点F在AB延长线上,∠AFC=30°.(1)求证:CF为⊙O的切线.(2)若半径ON⊥AD于点M,CE=,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1.已知Rt△ABC的斜边AB=,两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2m+1)x+2m=0的两个实数根.(1)求m的值.(2)求Rt△ABC的内切圆的半径.12.如图,⊙C经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解答下列各题:(1)求线段AB的长;(2)求⊙C的半径及圆心C的坐标;(3)在⊙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OB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BOP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已知:,PB=4,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1)如图,当∠APB=45°时,求AB及PD的长;(2)当∠APB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的最大值,及相应∠APB的大小.14.对于钝角α,定义它的三角函数值如下:sinα=sin(180°﹣α),cosα=﹣cos(180°﹣α)(1)求sin120°,cos120°,sin150°的值;(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1:4,A,B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顶点,sin A,cos B是方程4x2﹣m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及∠A和∠B的大小.15.如图,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30°)绕其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得到Rt△A′B′C,A′C与AB交于点D,过点D作DE∥A′B′交CB′于点E,连接BE.易知,在旋转过程中,△BDE为直角三角形.设BC=1,AD=x,△BDE的面积为S.(1)当α=30°时,求x的值.(2)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以点E为圆心,BE为半径作⊙E,当S=时,判断⊙E与A′C的位置关系,并求相应的tanα值.16.如图,某防洪指挥部发现长江边一处长500米,高10米,背水坡的坡角为45°的防洪大堤(横断面为梯形ABCD)急需加固.经调查论证,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是: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并使上底加宽3米,加固后背水坡EF的坡比i=1:.(1)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2)求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土石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根号)17.某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底部可以到达的学校操场上的旗杆AB高度,他们采用了如下两种方法:方法1:在地面上选一点C,测得CB为40米,用高为1.6米的测角仪在C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28°;方法2:在相同时刻测得旗杆AB的影长为17.15米,又测得已有的2米高的竹杆的影长为1.5米.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可行吗?若可行,请你任选一种方法算出旗杆高度(精确到0.1米)若不可行,自己另设计一种测量方法(旗杆顶端不能到达),算出旗杆高度(结果可用字母表示)18.已知,如图,A、B、C三个村庄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沿线上,AB=12千米,在B村的正北方向有一个D村,测得∠DAB=45°,∠DCB=28°,今将△ACD区域进行规划,除其中面积为0.5平方千米的水塘外,准备把剩余的一半作为绿化用地.(1)求BC的长.(2)求绿化地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1,sin28°=0.4695,sin62°=0.8829,tan28°=0.5317,tan62°=1.8808)19.如图(1),将Rt△AOB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90°,∠AOB=60°,OB=,斜边O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第一象限,∠AOB的平分线OC交AB于C.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折线CO﹣Oy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O时P、Q同时停止运动.(1)OC、BC的长;(2)设△CPQ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当P在OC上、Q在y轴上运动时,如图(2),设PQ与OA交于点M,当t为何值时,△OPM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2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点A的坐标为(m,0).将正方形OABC 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得到正方形ODEF,DE与边BC交于点M,且点M与B、C不重合.(1)请判断线段CD与OM的位置关系,其位置关系是;(2)试用含m和α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M的长:;α的取值范围是.21.九年级甲班数学兴趣小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测量一山坡的护坡石坝高度及石坝与地面的倾角∠α.(1)如图1,小明所在的小组用一根木条EF斜靠在护坡石坝上,使得BF与BE的长度相等,如果测量得到∠EFB=36°,那么∠α的度数是;(2)如图2,小亮所在的小组把一根长为5米的竹竿AG斜靠在石坝旁,量出竿长1米时离地面的高度为0.6米,请你求出护坡石坝的垂直高度AH;(3)全班总结了各组的方法后,设计了如图3方案:在护坡石坝顶部的影子处立一根长为a米的杆子PD,杆子与地面垂直,测得杆子的影子长为b米,点P到护坡石坝底部B的距离为c米,如果利用(1)得到的结论,请你用a、b、c表示出护坡石坝的垂直高度AH.(sin72°≈0.95,cos72°≈0.3,tan72°≈3)22.已知:在△ABC中AB=AC,点D为BC边的中点,点F是AB边上一点,点E在线段DF的延长线上,∠BAE=∠BDF,点M在线段DF上,∠ABE=∠DBM.(1)如图1,当∠ABC=45°时,求证:AE=MD;(2)如图2,当∠ABC=60°时,则线段AE、M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3)在(2)的条件下延长BM到P,使MP=BM,连接CP,若AB=7,AE=,求tan∠ACP的值.答案与解析1.如图,AB是圆O的直径,O为圆心,AD、BD是半圆的弦,且∠PDA=∠PBD.延长PD交圆的切线BE于点E(1)判断直线PD是否为⊙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2)如果∠BED=60°,,求P A的长.(3)将线段PD以直线AD为对称轴作对称线段DF,点F正好在圆O上,如图2,求证:四边形DFBE 为菱形.【分析】(1)连接OD,由AB是圆O的直径可得∠ADB=90°,进而求得∠ADO+∠PDA=90°,即可得出直线PD为⊙O的切线;(2)根据BE是⊙O的切线,则∠EBA=90°,即可求得∠P=30°,再由PD为⊙O的切线,得∠PDO =90°,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OD,由勾股定理得OP,即可得出P A;(3)根据题意可证得∠ADF=∠PDA=∠PBD=∠ABF,由AB是圆O的直径,得∠ADB=90°,设∠PBD=x°,则可表示出∠DAF=∠P AD=90°+x°,∠DBF=2x°,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出x的值,可得出△BD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证出四边形DFBE为菱形.2.已知:如图,在半径为2的半圆O中,半径OA垂直于直径BC,点E与点F分别在弦AB、AC上滑动并保持AE=CF,但点F不与A、C重合,点E不与A、B重合.(1)求四边形AEOF的面积.(2)设AE=x,S△OEF=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求x取值范围.【分析】(1)先根据BC为半圆O的直径,OA为半径,且OA⊥BC求出∠B=∠OAF=45°,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BOE≌△AOF,再根据S四边形AEOF=S△AOB即可得出答案;(2)先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BAC=90°,再根据y=S△OEF=S四边形AEOF﹣S△AEF即可得出答案.3.如图,已知BC是⊙O的弦,A是⊙O外一点,△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M为⊙O上一点,并且∠BMC=60°.(1)求证:AB是⊙O的切线;(2)若E,F分别是边AB,AC上的两个动点,且∠EDF=120°,⊙O的半径为2,试问BE+C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结OB、OD、OC,如图1,由于D为BC的中点,根据垂径定理的推理得OD⊥BC,∠BOD=∠COD,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BOD=∠M=60°,则∠OBD=30°,所以∠ABO=90°,于是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得AB是⊙O的切线;(2)作DH⊥AB于H,DN⊥AC于N,连结AD,如图2,根据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得AD平分∠BAC,∠BAC=60°,则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DH=DN,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得∠HDN=120°,由于∠EDF=120°,所以∠HDE=∠NDF,接着证明△DHE≌△DNF得到HE=NF,于是BE+CF=BH+CN,再计算出BH=BD,CN=DC,则BE+CF=BC,于是可判断BE+CF的值是定值,为等边△ABC 边长的一半,再计算BC的长即可.4.已知A,B,C,D是⊙O上的四个点.(1)如图1,若∠ADC=∠BCD=90°,AD=CD,求证:AC⊥BD;(2)如图2,若AC⊥BD,垂足为E,AB=2,DC=4,求⊙O的半径.【分析】(1)根据题意不难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结论可以得到证明;(2)连结DO,延长交圆O于F,连结CF、BF.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DCF=∠DBF =90°,则BF∥AC,根据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得弧CF=弧AB,则CF=AB.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5.如图(1),∠ABC=90°,O为射线BC上一点,OB=4,以点O为圆心,BO长为半径作⊙O交BC 于点D、E.(1)当射线BA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时与⊙O相切?请说明理由;(2)若射线BA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与⊙O相交于M、N两点(如图(2)),MN=,求的长.【分析】(1)要求当射线BA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时与⊙O相切,就要先利用切线的性质画出图形,从图中可以看出旋转的度数就是∠A′BC的度数.然后利用图形来计算.从图中可看出,OG =OB的一半,所以角PBG=30°,所以当射线BA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或120°时与⊙O相切;(2)由勾股定理边的关系可知弧所对的圆心角是一个直角,然后利用弧长公式计算6.如图点P在线段AB上,⊙P与x轴相切于D点,且与线段AO相切于C点,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8,6),(5,0),求:圆心P的坐标和⊙P的面积.【分析】过A作AE⊥x轴于E,PF∥x轴交OA于F,连接OP、PC、PD,由勾股定理求出OA=10,求出PC=PD,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出∠FOP=∠FPO,推出PF=OF,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比例式,求出=,求出r=2,求出BD、OD,得出P的坐标.7.如图,⊙O的半径为,正三角形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2,0),顶点A在⊙O上运动.(1)当点A在x轴上时,求点C的坐标;(2)点A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直线AB与⊙O相切的位置关系?若存在,请求出点C的坐标;(3)设点A的横坐标为x,△ABC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1)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A在x轴负半轴,②点A在x轴的正半轴,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点C的坐标.(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①点A在上半圆上,②点A在下半圆上,8.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以AB为直径的圆O经过点D,E是⊙O上一点,且∠AED=45°.(1)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半径为6cm,AE=10cm,求∠ADE的正弦值.【分析】(1)首先连接OD,由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即可证得OD⊥AB,又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得OD⊥CD,即可证得CD与⊙O 相切;(2)首先过点O作OF⊥AE,连接OE,由垂径定理可得AF=5cm,∠AOF=∠AOE,又由圆周角定理可得∠ADE=∠AOE,继而证得∠AOF=∠ADE,然后在Rt△AOF中,求得sin∠AOF的值,即可求得答案.9.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D是AB延长线的一点,AE⊥CD交DC的延长线于E,CF⊥AB于F,且CE=CF.(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AB=6,BD=3,求AE和BC的长.【分析】要证DE是⊙O的切线,只要连接OC,再证∠DCO=90°即可.10.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垂直平分OB于点E,点F在AB延长线上,∠AFC=30°.(1)求证:CF为⊙O的切线.(2)若半径ON⊥AD于点M,CE=,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由CD垂直平分OB,得到E为OB的中点,且CD与OB垂直,又OB=OC,可得OE等于OC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OEC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sin∠ECO的值为,可得∠ECO 为30°,进而得到∠EOC为60°,又∠CFO为30°,可得∠OCF为直角,由OC为圆O的半径,可得CF为圆的切线;(2)由(1)得出的∠COF=60°,根据对称性可得∠EOD为60°,进而得到∠DOA=120°,由OA =OD,且OM与AD垂直,根据“三线合一”得到∠DOM为60°,在直角三角形OCE中,由CE的长及∠ECO=30°,可求出半径OC的长,又在直角三角形OMD中,由∠MDO=30°,半径OD=2,可求出MD及OM的长,然后利用扇形ODN的面积减去三角形ODM的面积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11.已知Rt△ABC的斜边AB=,两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2m+1)x+2m=0的两个实数根.(1)求m的值.(2)求Rt△ABC的内切圆的半径.【分析】(1)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AC+BC=2m+1,AC×BC=2m,求出AC2+BC2=4m2+1,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即可求出m;(2)求出方程的解得出AC、BC,连接OD、OF,根据三角形的内切圆求出∠ODC=∠OFC=90°=∠C,推出四边形ODCF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OD=OF=CD=CF,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出AC﹣OD+BC﹣OD=AB,代入求出即可.12.如图,⊙C经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解答下列各题:(1)求线段AB的长;(2)求⊙C的半径及圆心C的坐标;(3)在⊙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OB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BOP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A、B的坐标,即可求得OA、OB的长,进而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2)由于∠AOB=90°,由圆周角定理知AB即为⊙C的直径,根据AB的长即可求得⊙C的半径;若过C作y轴的垂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很明显的可以看出C点横坐标是B点横坐标的一半,C 点纵坐标是A点纵坐标的一半,由此得解;(3)由图知:若△POB是等腰三角形,则P点一定是OB垂直平分线与⊙C的交点,可据此求出P点的坐标及∠BOP的度数.13.已知:,PB=4,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1)如图,当∠APB=45°时,求AB及PD的长;(2)当∠APB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的最大值,及相应∠APB的大小.【分析】(1)作辅助线,过点A作AE⊥PB于点E,在Rt△P AE中,已知∠APE,AP的值,根据三角函数可将AE,PE的值求出,由PB的值,可求BE的值,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将AB的值求出;求PD的值有两种解法,解法一:可将△P A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P'AB,可得△P AD≌△P'AB,求PD长即为求P′B的长,在Rt△AP′P中,可将PP′的值求出,在Rt△PP′B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将P′B的值求出;解法二:过点P作AB的平行线,与DA的延长线交于F,交PB于G,在Rt△AEG中,可求出AG,EG的长,进而可知PG的值,在Rt△PFG中,可求出PF,在Rt△PD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将PD的值求出;(2)将△P A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P'AB,PD的最大值即为P'B的最大值,故当P'、P、B 三点共线时,P'B取得最大值,根据P'B=PP'+PB可求P'B的最大值,此时∠APB=180°﹣∠APP'=135°.14.对于钝角α,定义它的三角函数值如下:sinα=sin(180°﹣α),cosα=﹣cos(180°﹣α)(1)求sin120°,cos120°,sin150°的值;(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1:4,A,B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顶点,sin A,cos B是方程4x2﹣m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及∠A和∠B的大小.【分析】(1)按照题目所给的信息求解即可;(2)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①当∠A=30°,∠B=120°时;②当∠A=120°,∠B=30°时;③当∠A=30°,∠B=30°时,根据题意分别求出m的值即可.15.如图,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30°)绕其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得到Rt△A′B′C,A′C与AB交于点D,过点D作DE∥A′B′交CB′于点E,连接BE.易知,在旋转过程中,△BDE为直角三角形.设BC=1,AD=x,△BDE的面积为S.(1)当α=30°时,求x的值.(2)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以点E为圆心,BE为半径作⊙E,当S=时,判断⊙E与A′C的位置关系,并求相应的tanα值.【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A=∠α=30°,得出x=1;(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AB=2,AC=,由旋转性质求得△ADC∽△BCE,根据比例关系式,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3)当S=时,求得x的值,判断⊙E和DE的长度大小,确定⊙E与A′C的位置关系,再求tanα值.16.如图,某防洪指挥部发现长江边一处长500米,高10米,背水坡的坡角为45°的防洪大堤(横断面为梯形ABCD)急需加固.经调查论证,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是: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并使上底加宽3米,加固后背水坡EF的坡比i=1:.(1)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2)求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土石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根号)【分析】(1)分别过E、D作AB的垂线,设垂足为G、H.在Rt△EFG中,根据坡面的铅直高度(即坝高)及坡比,即可求出水平宽FG的长;同理可在Rt△ADH中求出AH的长;由AF=FG+GH﹣AH 求出AF的长.(2)已知了梯形AFED的上下底和高,易求得其面积.梯形AFED的面积乘以坝长即为所需的土石的体积.17.某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底部可以到达的学校操场上的旗杆AB高度,他们采用了如下两种方法:方法1:在地面上选一点C,测得CB为40米,用高为1.6米的测角仪在C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28°;方法2:在相同时刻测得旗杆AB的影长为17.15米,又测得已有的2米高的竹杆的影长为1.5米.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可行吗?若可行,请你任选一种方法算出旗杆高度(精确到0.1米)若不可行,自己另设计一种测量方法(旗杆顶端不能到达),算出旗杆高度(结果可用字母表示)【分析】方法1:在直角三角形AED中,利用BC的长和已知的角的度数,利用正切函数可求得AB的长.方法2:根据物高与影长的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18.已知,如图,A、B、C三个村庄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沿线上,AB=12千米,在B村的正北方向有一个D村,测得∠DAB=45°,∠DCB=28°,今将△ACD区域进行规划,除其中面积为0.5平方千米的水塘外,准备把剩余的一半作为绿化用地.(1)求BC的长.(2)求绿化地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1,sin28°=0.4695,sin62°=0.8829,tan28°=0.5317,tan62°=1.8808)【分析】(1)在Rt△ABD中,由∠DAB=45°,可得出∠BDA=45°,故DB=AB=12,在Rt△BCD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BC的长;(2)根据S绿化地=S△ACD﹣S池塘[(AC+BD)×12﹣0.5]即可得出结论.19.如图(1),将Rt△AOB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90°,∠AOB=60°,OB=,斜边O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第一象限,∠AOB的平分线OC交AB于C.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折线CO﹣Oy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O时P、Q同时停止运动.(1)OC、BC的长;(2)设△CPQ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当P在OC上、Q在y轴上运动时,如图(2),设PQ与OA交于点M,当t为何值时,△OPM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分析】(1)先在直角三角形AOB中根据OB和cos60°,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OA,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OC等于30°,在△AOC中,利用OA和cos30°,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OC的长,根据等角对等边可知BC等于OC;(2)分两种情况考虑:第一,P在BC边上,根据速度和时间t得到PB等于CQ都等于t,过Q作DE 与AC垂直,QE等于CQ sin60°,CP等于BC减去PB,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第二,当P在边CQ上时,同理可得S与t的关系式;(3)分三种情况考虑:第一,OP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由∠MOP等于∠MPO都等于30°,则∠QOP为60°,得到PQ与OQ垂直,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OP等于2OQ,分别表示出OP和OQ代入即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的值;第二,当OP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过P作PN⊥OQ,得到∠QPN=45°,所以△QP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N=QN,分别表示出PN和QN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的值;第三,当OP=PM时,PQ∥y,不存在三角形.2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点A的坐标为(m,0).将正方形OABC 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得到正方形ODEF,DE与边BC交于点M,且点M与B、C不重合.(1)请判断线段CD与OM的位置关系,其位置关系是垂直;(2)试用含m和α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M的长:CM=m•tan;α的取值范围是0°<α<90°.【分析】(1)连接CD,OM.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MC=MD,OC=OD,再证明△COM≌△DOM,得出∠COM=∠DOM,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CD⊥OM;(2)首先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COM,然后在Rt△COM中,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CM的长度;由OD与OM不能重合,且只能在OC右边,得出α的取值范围.21.九年级甲班数学兴趣小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测量一山坡的护坡石坝高度及石坝与地面的倾角∠α.(1)如图1,小明所在的小组用一根木条EF斜靠在护坡石坝上,使得BF与BE的长度相等,如果测量得到∠EFB=36°,那么∠α的度数是72°;(2)如图2,小亮所在的小组把一根长为5米的竹竿AG斜靠在石坝旁,量出竿长1米时离地面的高度为0.6米,请你求出护坡石坝的垂直高度AH;(3)全班总结了各组的方法后,设计了如图3方案:在护坡石坝顶部的影子处立一根长为a米的杆子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