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1421. 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且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的是:()A. H2、O2B. SO2、H2SC. NO、O2D. HCl、NH32.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定,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A.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B.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继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入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可推断该溶液中含有NH4+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可推测溶液中含有CO32-3. 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C.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4.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操作A 配制100 mL 1.0 mol·L-1 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B 除去Fe3+溶液中的Fe2+加入适量的H2O2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B题: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6.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①从碘水中分离②用铜和稀硝酸③证明铁生锈空气④检验装置气密性碘单质制取少量NO 参与反应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8.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采取的试剂:(1)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O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CO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O2(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CO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右图装置的用途多种多样,有“万能瓶”之称。
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气体从进入;(填A、B,下同)收集二氧化硫,气体从进入:收集一氧化氮,先将瓶子注满水,塞紧瓶塞,气体从进入,(2)用该装置除去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广口瓶应装溶液,混合气从进入;(3)用该装置测量O2的体积时,将广口瓶注满水后,塞紧瓶塞,O2从进入,与带导管的量筒相接。
(4)医院里用盛蒸馏水的该装置连接氧气瓶与病人,接氧气瓶,与病人相接。
10.用右图所示的Ⅰ和Ⅱ装置组合与Ⅰ和Ⅲ装置组合可以进行相关实验(夹持仪器略),回答下列问题:⑴若用Ⅰ和Ⅱ装置或Ⅰ和Ⅲ装置组合,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⑵在Ⅰ和Ⅱ装置组合中,若a为浓硫酸,b为铜粉,c容器中盛放品红溶液,旋开f后,给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是,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⑶在Ⅰ装置中,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欲制取氨气并证明氨水有碱性,最好应选用(填“Ⅱ”或“Ⅲ”)装置与其组合,原因是,当c容器中盛放AlCl3溶液时,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1.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
其中A、F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装置A中的烧瓶内试剂可选用(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D.五氧化二磷E.烧碱(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右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 、D 、E 。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
(5)若从装置C中G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N2和少量C12,应如何处理?。
12.下图所示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①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B→B→D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无水CuSO4粉末。
此实验的目的是。
D装置的作用是。
②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若烧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①烧瓶内产生的气体主要有(写化学式)。
②用产生的气体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是(填字母)()→()→()→();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13. 在实验室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备漂白粉,并进行有关实验探究(1)装置④中的x试剂为。
(2)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较高时有副反应发生。
改进该实验装置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方法是。
B题:[探究] 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称取1.000 g漂白粉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调节溶液的pH,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1 KI 溶液进行滴定,溶液出现稳定浅蓝色时为滴定终点。
反应原理为:3ClO-+ I-= 3Cl-+ IO3-IO3-+5I-+ 3H2O = 6OH-+ 3I2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KI溶液体积/mL 19.98 20.02 20.00(3)该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若滴定过程中未充分振荡溶液局部变浅蓝色时就停止滴定,则测定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4.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
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12.8 g 铜片和20 mL 18 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1)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再与铜片继续反应?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再加入铁粉b.再滴入BaCl2溶液c.再加入银d.再滴入Na2CO3溶液(2) 甲同学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
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c.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3) 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反应后的混合液中Cu2+的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 mL,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请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的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题:(5) 丙同学提出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较复杂,为此他设计了下列较为简易的实验方案:取出反应后的铜片,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若称得剩余铜片的质量为W 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V mL,请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ADDAC BB10.⑴.关闭f,c中装蒸馏水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热(或微热)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松开手(或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
⑵.气泡产生红色溶液褪色,Cu+2H2SO4(浓)CuSO4+SO2↑+2H2O⑶.Ⅱ;使用Ⅲ装置会产生倒吸现象11.12.13.(1) NaOH溶液(2) 2Cl2+2Ca(OH) 2= CaCl2+ Ca(ClO) 2+2H2O将装置③置于冷水浴中进行实验(3) 42.90%偏低14. (1)反应中浓硫酸不断消耗,且有水生成,使浓硫酸变稀,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d(2)a、c(3)Cu2++S2―→CuS↓(4)烧瓶中反应后溶液的体积(5) 0.36-(12.8-w)/32V×1×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