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保护屏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 (2)1.1编写依据 (2)1.2作业(工序)流程图 (2)1.3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3)1.4 作业准备 (4)1.5 二次屏柜接地 (6)1.6 屏顶小母线安装 (6)1.7 二次接线 (7)2.直流电源安装作业指导书 (7)2.1编写依据 (7)2.2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8)2.3安装调试准备工作 (9)2.4安装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10)2.5电池放电 (11)2.6电池充电 (11)3.综合自动化系统安装 (12)3.1配合施工内容 (12)3.2编写依据 (12)3.3作业流程 (12)3.4作业方法 (13)3.5通电检查 (13)3.6单机校验 (13)3.7后台联调 (13)3.8远动联调 (14)3.9微机五防系统调试 (14)3.10 GPS系统调试 (14)4.电流、电压回路检查 (14)5.开关试验及信号量检查 (17)5.1主要开关量 (17)5.2开关分合调试试验 (18)5.3信号量检查 (18)6.保护调试 (18)6.1主变差动保护调试 (18)6.2主变后备保护调试 (21)6.4电动机定时限相过流 (25)6.5电动机过电压保护 (27)6.6电动机低电压保护 (27)6.7电机长启动保护 (28)1.保护屏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1.1编写依据1.2作业(工序)流程图图1-1 作业流程图1.3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施工单位检查人:日期:注:对存在风险且控制措施完善填写“√”,存在风险而控制措施未完善填写“×”,不存在风险则填写“―”,未检查项空白。
1.4 作业准备1.4.1 人员配备1.4 作业方法1.4.1开箱检查1.4.1.1 屏柜开箱前应提早报请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同意后方可开箱。
开箱时需有监理单位人员现场见证。
1.4.1.2开箱时应首先检查设备包装的完好情况,是否有严重碰撞的痕迹及可能使屏内设备受损的现象;根据装箱清单,检查设备及其备品等是否齐全;对照设计图纸,核对设备的规格、型号、回路布置等是否符合要求。
厂家资料及备品备件应交专人负责保管并做好登记。
1.4.1.3开箱时应使用起钉器,先起钉子,后撬开箱板;如使用撬棍,不得以盘面为支点,并严禁将撬棍伸入木箱内乱撬;开箱时应小心仔细,避免有较大振动。
1.4.1.3有做好开箱检查记录,有监理、厂家各方签字。
发现质量缺陷、损坏拍照留证。
1.4.2屏柜搬运1.4.2.1保护屏柜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开箱并将其转运到主控室,不允许存放在室外。
1.4.2.2保护屏搬运可采用吊车搬运和人工搬运两种方式。
采用吊车搬运应有起重工专门指挥,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
屏柜起吊绑扎时,不得用钢丝绳直接绑扎屏柜,防止刮伤屏架漆面。
1.4.2.3在屏柜采用人工搬运,搬运时委派一名有经验的人员做现场指挥,并设专职监护人员进行现场监护。
同时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1.4.2.4屏柜搬运前应对参与本项工作的全体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做好人员分工并告知搬运过程中的路线。
1.4.2.5屏柜搬运前可将易破损的玻璃门拆除,待屏柜搬运至主控室后在安装恢复。
1.4.2.6屏柜搬运至主控室后,应按照平面布置图使屏柜靠近指定位置附近放置,以避免下一步屏柜安装时的往返搬迁。
1.4.3屏柜安装1.4.3.1检查预埋基础槽钢的水平度和不直度,按规范要求应少于1mm/m,全长不大于5mm。
清除槽钢面上的灰砂,完成基础槽钢的接地工作。
1.4.3.2盘柜的就位时应小心谨慎,以防损坏屏(盘)面上的电气元件及漆层,进入主控室应根据安装位置逐一移到基础型钢上并作好临时固定,以防倾倒。
1.4.3.3对屏柜必须进行精密的调整,为其找平、找正;调整工作可以首先按图纸布置位置由第一列从第一面屏柜调整好,再以第一块为标准调整以后各块;一般用增加铁垫片的厚度进行调整,但铁垫片不能超过三块;两相邻屏间无明显的空隙,使该盘柜成一列,做到横平竖直,屏面整齐。
1.4.3.4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1.4.3.1经反复调整使全部达标后,可进行屏柜的固定;控制屏、继电保护屏和自动装置屏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固定方法如下:(1)压板固定法:在基础型钢上点焊螺栓,用小压板及螺母把屏柜固定。
(2)螺丝固定法:在平放的基础型钢上钻一个固定螺丝的直径孔,然后再攻丝,再拧入螺丝加以固定。
1.5 二次屏柜接地1.5.1箱体的接地1)二次屏柜在进行安装时,已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基础槽钢连接,基础槽钢再通过接地扁钢与变电站的主地网连接。
2)有特殊要求时,可在屏柜设专用接地点,用铜导线与变电站的主地网进行连接。
1.5.2二次屏柜内接地铜排用于各类保护接地、电缆屏蔽层接地,并有两种不同形成,一种是与柜体绝缘的接地铜排,另外一种是与柜体不绝缘的接地铜排,无论是那种形式,每根均须通过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铜导线与变电站主地网可靠连接。
1.6 屏顶小母线安装1.6.1屏顶小母线按设计要求,安装前我们应对到货的小母线用木锤进行校直,要求平直不能有死弯。
然后在屏顶按施工图的位置装好小母线的固定端子。
1.6.2大部分小母线到货为以实测小母线的长度,并剪切好小母线,注意要适量预留长度。
在小母线与固定端子的接触面进行搪锡。
1.6.3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于20mm。
安装完毕的小母线其两侧应标明小母线符号或名称的绝缘标志牌,字迹应清晰、工整,不易脱色。
1.6.4 屏内小母线强、弱电引下线应采用分开布置。
1.6.5 对照图纸,检查小母线到柜内的引下线是否正确。
防止接错,造成烧毁设备,或造成短路,或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1.7 二次接线1.7.1电缆接线前应进行芯线整理,首先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然后根据每根电缆在断子排的接线位置进行并拢绑扎。
1.7.2 电缆接线时可根据已接入位置进行二次绑扎,芯线扎带绑扎要求间距一致。
每根电缆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
1.7.3接线应有组织、有计划逐个系统进行。
电缆芯线两端编号必须核对正确,当电缆一端接好,再接另一端时要进行对线并确保线芯无误。
1.7.4接线前应考虑好整个屏柜(端子箱)内电缆的走向。
端子排接线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技术人员确认。
芯线水平地从线芯后部引向端子排,并弯成一个半圆弧,大小要美观一致,接线应牢靠.1.7.5对于螺栓式端子,要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制线头的内径与紧固螺丝外径应相吻合,其弯曲的方向应与螺栓紧固的方向一致。
1.7.6对于多股软铜芯线,要压接线鼻子才能接入端子,采用线鼻子应与芯线的规格、端子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相配.1.7.7对插入式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并紧固螺栓,注意剥除芯线外护套长度要与接入端子的深度一致。
1.7.8电缆线芯不应有伤痕。
导线与端子接触良好,端子螺丝紧固,每一端子一侧最多接两根线芯且导线截面应一致。
1.7.9引入屏内的电缆及线芯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接线时尽量使线芯弯度一致、平整、美观。
1.7.10线管号的规格应和芯线的规格相配,线管号裁切长度一致,,字体大小一致,线号的内容应包括回路编号和电缆编号。
1.7.11每条电缆的备用芯要高出端子排最上端位置,预留长度剪成统一,每根电缆单独布置。
备用芯端头宜包上自粘绝缘带。
1.7.12每块屏、柜接线完毕,对照端子排接线图检查接线是否正确,使用兆欧表检查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规范,每一个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不小于1MW,小母线绝缘电阻不小于10MW。
1.7.13接完线后,应全面清扫干净线头杂物,屏柜及端子箱下部电缆孔洞均应用耐火材料严密封堵。
2.直流电源安装作业指导书2.1编写依据表2-1 编写依据2.2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2.3安装调试准备工作2.3.1开始安装前,要仔细检查柜体包装是否完好,有无雨淋进水现象,有无柜体损坏现象等,如果有对系统造成损坏的可能,请及时通知厂家进行处理。
2.3.2螺栓固定或与基础槽钢焊接,柜体应可靠接地。
2.3.3柜体底部留有电缆进出孔,并带有防护橡皮圈,电缆安装完毕后,应将电缆孔封闭,防止小动物进入柜内。
2.3.4注意:安装电池前,请仔细检查电池的包装和外观,外观损坏的电池禁止上架安装;安装电池时,应戴护目镜和绝缘手套,使用绝缘防护垫和绝缘工具,禁止电池极性接反和电池短路,否则,将对设备和安装人员造成伤害!安装调试人员应特别注意!2.3.5注意:电池组接入系统之前,一定要仔细校对电池组的极性是否正确,,总体电压是否正常,严禁电池极性接反,否则系统将会造成致命性损坏!安装调2.3.6由于系统具有告警功能,但所有告警并不代表系统发生故障。
2.4安装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2.4.1电池和电池监测仪的安装2.4.1.1连接电池之前先检查电池开关的位置,必须把电池开关的位置置于“OFF”状态,直流屏送电必须按照先送交流电再送直流电池的顺序。
2.4.2充电模块的安装模块地址及模块母线可以在充电模块中设定,模块地址设定一般按照(假设充电模块为N台)合闸母线为1、2、N-1,控制母线地址为N。
2.4.3直流屏的交流电源线安装在接入交流电源前先把交流电源输入开关及模块开关置于“OFF”状态,用户需提供两路三相四线制交流电源作为直流屏的输入电源,按图纸要求接入到两路三相四线制电源的对应输入端,测试电源的相间、相相无短路现象,送上交流电源,测试相间、相相电压无交流缺相、欠压等情况后送上交流电源,合上交流电源输入开关,待交流接触器吸合后,合上模块电源输入开关,待充电机工作正常后,打开监控模块的电源开关。
2.4.4通讯连接按图纸定义通讯口,检查主监控单元同充电模块、交流监控单元、直流监控单元、开关量监控单元、电池巡检单元、绝缘检测单元、模块控制板的通讯线。
2.5电池放电2.5.1拔下直流屏电池的输出开关,用另一组电池供电;2.5.2在直流屏电池端接入一个10A直流空气开关,开关置于断开位;2.5.3在直流开关后端接入放电电阻(两套1000W碘钨灯并联后与三套5欧放电板串联后接入),保证C0.1放电曲线(C是电池容量);2.5.4检查电池总的端电压和每支电池电压,以及环境温度并做好纪录;2.5.5合上直流空开,电池开始放电,检测放电电流并做好纪录;2.5.6每隔半小时检测放电电流,电池总的端电压以及电池电压并做好纪录;2.5.7终止放电:电池总的端电压不低于198V,每支电池的电压不低于10.5V,同时纪录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