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
第1题(2.0) 分哲学教育人类学的本质生成理论分析模式认为研究()是认识教育的基础。

A、人的形成
B、家庭的形成
C、经济发展
D、道德问题
第2题(2.0) 分教育是人的()。

A、人生观
B、自我定义
C、世界观
D、价值观
第3题(2.0) 分()是创新文化的关键。

A、培养官场人员
B、培养教书匠
C、培养管理人员
D、培养创造性人才
第4题(2.0) 分多元文化教育最终要通过()来实现。

A、社区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家庭教育
D、课程与教学
第5题(2.0) 分哲学教育人类学主要以()的学者为代表。

A、欧美
B、太平洋地区
C、德语系等欧洲国家
D、东亚
第6题(2.0) 分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第7题(2.0) 分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学科特征是()
A、实地调研与文化分析
B、教育咨询
C、教育反馈
D、文化哲学
第8题(2.0) 分教育进化具有()
A、固体性
B、倒退性
C、文化性
D、物质性
第9题(2.0) 分()是教育文化功能的本质表现。

A、测量智力
B、塑造人格
C、锻炼体力
D、培养审美
第10题(2.0) 分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得益于()
A、辛亥革命
B、清朝瓦解
C、文化革命
D、改革开放
第11题(2.0) 分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A、政治模式
B、文化模式
C、经济模式
D、理性模式
第12题(2.0) 分人格的全面发展论强调培养()
A、政治人
B、经济人
C、健全人
D、复杂人
第13题(2.0) 分课堂人种志强调研究者尽可能实现()
A、研究对象参与
B、观察和访谈
C、研究对象的确定
D、参与观察
第14题(2.0) 分教育进化的特征有()
A、教育进化具有整合性
B、教育进化具有反复性
C、教育进化具有倒退性
D、教育进化具有无常性
第15题(2.0) 分教育人类学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主要在于人的遗传具有的()
A、本能
B、未特定性
C、自然性
D、价值性
第16题(2.0) 分课堂人种志的量化研究主要是以()描述研究对象。

A、层次关系
B、反馈关系
C、数量关系
D、人际关系
第17题(2.0) 分文化教育人类学关注教育中的()
A、普及问题
B、分班问题
C、经费问题
D、文化问题
第18题(2.0) 分人类的整体进化主要是以()的水平和形式实现的。

A、教育发展
B、社会存在
C、集体主义
D、能力进步
第19题(2.0) 分以下哪种不属于教育人种志的世界观特征?()
A、注重本地人作用
B、重视教育机构的文化联系
C、强调个人主观意见
D、重视学校文化功能
第20题(2.0) 分不属于教育选择文化的方式有()
A、就业
B、排斥
C、吸收
D、加工改造
第21题(2.0) 分
中华民族维系社会中形成的传统精神是()
A、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官本位
D、价值本位
第22题(2.0) 分()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A、房屋
B、语言
C、肤色
D、脸色
第23题(2.0) 分教育是通过()间接地促进文化变迁的。

A、培养人
B、培养官员
C、培养学究
D、培养天才
第24题(2.0) 分()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人类学特有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A、比较法
B、人种志
C、文献法
D、统计法
第25题(2.0) 分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策略首先应考虑的是()
A、学生的学习策略
B、学校的发展远景
C、家长支持策略
D、社会协调计划
第26题(2.0) 分现代教育发展需以()为准则
A、技术提高
B、法制法规
C、社会功效
D、政治制度
第27题(2.0) 分个体文化适应过程的特点不包括()
A、文化适应是人生过程
B、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C、个体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历史特点
D、文化适应有相同的发展阶段
第28题(2.0) 分当前中国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不包括()
A、弱势人群教育问题研究
B、有色人种教育问题研究
C、主流文化教育研究范型
D、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模式
第29题(2.0) 分教育人种志研究的核心工作是()
A、田野研究
B、推论
C、访谈
D、问卷
第30题(2.0) 分文化交际策略理论注重研究课堂内外各种()间的交际问题。

A、国家
B、文化
C、宗教
D、种族
第31题(2.0) 分“功能学派”主张重点研究文化与社会的()问题。

A、公民权利
B、结构互动
C、学校成长
D、社区发展
第32题(2.0) 分()强调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A、文化学模式
B、进化论模式
C、社会发展模式
D、工具主义模式
第33题(2.0) 分受过教育的人要通过(),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转变。

A、参与社会实践
B、参与政治革命
C、参与社交礼仪
D、参与社团活动
第34题(2.0) 分()是分组实践的基础和保证。

A、独立探讨
B、合作学习
C、课外实践
D、课内学习
第35题(2.0) 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A、道德建设
B、教育创新
C、政体稳定
D、经济增长
第36题(2.0) 分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第37题(2.0) 分关于学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校是文化传递的唯一场所
B、学校不能体现统治集团的文化价值
C、学校能够表现出文化间的相互竞争
D、学校可以代替其他文化适应过程
第38题(2.0) 分()不属于人的生成特征。

A、文化演进之历程
B、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
C、教育化之进程
D、只求温饱之过程
第39题(2.0) 分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是文化之间的()
A、相互歧视
B、相互排斥
C、相互承认和尊重
D、相互对抗
第40题(2.0) 分文化教育人类学主要以()等国家学者为代表。

A、欧美及亚太
B、欧盟
C、德语系国家
D、东亚
第41题(2.0) 分()是衡量教育人类学家研究水平的标尺。

A、教育社会学研究
B、教育人种志研究
C、家庭教育研究
D、学科教学研究
第42题(2.0) 分文化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性是什么
B、人是什么
C、文化对人形成的作用
D、人的社会责任
第43题(2.0) 分教育具有三大本质特征之一有()
A、遗传造人
B、服务生产和参与社会实践
C、办学教书
D、社会进化
第44题(2.0) 分中华民族在参与自然中形成了()精神。

A、中庸
B、安土重迁
C、学而优则仕
D、官本位
第45题(2.0) 分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指向()
A、文化创新
B、文化保留
C、知识积淀
D、内容筛选
第46题(2.0) 分()是文化的生命机制。

A、教育
B、习俗
C、宗教
D、法律
第47题(2.0) 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

A、文化要素
B、教育要素
C、技能要素
D、经济要素
第48题(2.0) 分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A、跨文化的适应能力
B、平等的教育机会
C、平等的学业成绩
D、平等的就业机会
第49题(2.0) 分人种志将课堂作为获得教学研究的()的“田野”。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C、第三手资料
D、间接性资料
第50题(2.0) 分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最初起端于()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