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规则》教学设计
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学校里的规则》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第二课的内容。
主要通过学生实际调查学校里的规则,知道规则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和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而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学校里处处有规则”。
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科书展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找规则,从而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
在联系实际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校生活有规则,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人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通过谈话交流,我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
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是十分有必要的。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很多规则,课前他们认为在班级、学校、社会进行调查,了解规则。
教学目标:
1、道德认知目标: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学校里的作用。
2、道德情感目标: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让学生明白规则存在的意义。
3、道德行为目标:熟悉本校生活的规则,制定出大家应该遵守的班规,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学校里的规则。
教学难点: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
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主要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化,获取经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学本课通过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体验,认识到规则在学校的作用,熟悉学校生活的规则,制定出大家应该遵守的班规,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教学方法:
一、民主讨论法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学校和班级实际,进行讨论完善校纪、班规。
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二、故事讲解法
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把班规校纪较抽象的生活故事之中,使学
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情景设计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播放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视频片段,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四、典型分析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学校“文明守纪星”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产生的原因。
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教学准备:
1、新的《中小学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搜集本学校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
3、了解本班的学生在日常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4、收集学校活动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