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

过度的剥削压榨易致其破产,不利于社会 稳定
练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 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青铜耕作 C、刀耕火种
B、个体农耕 D、石器锄耕
C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A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A 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确立③曲辕犁的出现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4.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②以 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 入的主要来源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概念 (二)形成条件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铁犁牛耕技术的出 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生产关系:生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 提高
4、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 担
小农经济的特点
•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3.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犁壁
犁评
犁铲
犁箭
唐朝的曲辕犁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翻车的模型
筒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 (三)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2、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四)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 水车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封闭性) • 4.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脆弱性) • 5.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
态和民族性格(落后性)
(四)小农经济地位: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五)评价
积极面:小农经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是封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极面:人民是国家赋役的承担者,但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耕作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2、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3、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完善阶段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周王室的衰弱
D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
D.农耕技术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6.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
概括为 A.精耕细作
A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小农经济的概念
发达的古代农业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五谷:







六畜: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你知道“神农”的传说吗?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
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劳作 ”。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原始农业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耒耜的出现和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4、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 国 铁 农 具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