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初中病句的常见类型与修改方法:
一、成分残缺。
主要是指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例1:通过学习,使我们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病因:缺主语。
修改:去掉“使”即可。
例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
修改:应在强国后面添加“奋斗”。
例3: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
病因:缺宾语。
修改:在现代化后面添加“的道路”。
二、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病因:质量与提高可以搭配,但数量与提高不能搭配,应该为“数量增加”。
三、前后矛盾。
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前后不一致。
例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病因: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删去“否”。
四、语序不当。
句子的语序不恰当。
例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
修改:“ 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五、重复累赘。
句子中语义重复。
例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
修改:“空前的”与“前所未有的”重复,修改时将同义的词语删去一个。
六、用词不当。
句子中用词不恰当。
例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生疏。
修改:“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七、句式杂糅。
把两句话的意思放在一句里说。
例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修改: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八、关联词不当: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
例如:只有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修改:“只有”应对“才”,所以,应把“就”改为“才”。
九、不合事理: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或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例如:深蓝的夜空中明月高照,繁星密布。
修改:明月高照时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月朗星稀”。
十、分类不当。
句子中分类不妥当。
例如:商店里摆满着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
修改:“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类,应删去。
十一、否定误用。
有时使用否定句,不恰当的使用否定词导致句子意思偏差。
例如: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修改: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