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美术主要作品集

中外美术主要作品集

中国主要作品:概况代表画家及作品早期中国画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春秋时代就有表现人物的绘画◆战国楚墓《龙凤仕女图》绢本帛画,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它是现存两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与“◆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期晚段,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比较,它的笔触显得较为古拙和简劲。

◆敦煌莫高窟笔画《鹿王本生图》(北魏)(佛本生故事画)西汉◆长沙马王堆帛画魏晋中国古典主义的发源基础,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顾恺之《女史箴(zhen)图》(东晋绘画作品。

作者顾恺之。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

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

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洛神赋图》(多为宋代摹本)(以三国时代曹植《洛神赋》为题材,南北朝“秀骨清像”为基本特征的人物形象◆陆探微和◆张僧有,◆南朝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其中六法指的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隋唐五代人物画成熟,花鸟的独立发展,山水画开始形成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齐至隋之间的一位大画家(青绿山水)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bo)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历代帝王图》(描绘的是两汉至隋代的13位帝王形象)◆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萱《捣练图》(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虢(guo)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周昉(fang)《簪(zan)花仕女图》(绢本,层次分明,体现出尊卑和透视关系,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韩滉(huang)《五牛图》(花鸟画,现存最早的纸本作品, 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琐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画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其中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宴散等五个场景,每个场景间用屏风自然的分开。

)宋代山水画成熟,花鸟画发展高峰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高远)◆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无款,长卷,主要以披麻与斧劈皴表现,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对于北宋京城汴梁(开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赵佶(北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写实,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

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

)南宋:◆梁楷“简笔画”《李白行吟图》(南宋纸本水墨纵81.2公分横30.4公分,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

梁楷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

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夸张手法,立轴、纸本、墨笔、纵48.7厘米、横27.7厘米)元文人画成熟(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体现,“不学为人,自娱而已”中心论调.) ◆王冕《墨梅图》◆倪瓒《六君子图》(《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

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

全图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 用笔简洁疏放)◇《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画,纵96厘米、横47厘米。

元山水画家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另外还有一幅《渔庄秋霁图》是清王翚hui 所作,字石谷,号瞿樵﹑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是黄公望7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

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

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

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明清继承和发展;木板年画在明代已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三大木板年画产地在清代形成明:曾鲸《张卿子像》(在传统肖像画创作上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徐渭《墨葡萄图轴》(大写意)清:朱耷《鹌鹑图》《荷石水禽图》“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清初四僧:朱耷、石涛、髡残、弘仁)郑燮《丛竹图》(扬州八怪之一,善画竹子)近现代传统型、融合型中国画传统中国画:齐白石《虾》《蛙声十里出山泉》(花鸟画)黄宾虹《山水册页》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雄视》融合型中国画:徐悲鸿1940年《群马图》《愚公移山图》李可染1984年《春雨江南图》蒋兆和《流民图》(长卷)新形式绘画(彩墨画)林风眠:1987年《山村》《油灯花果》吴冠中:《根扎南国》《春雪》版画:分传统版画和创作版画(20世纪20年代鲁迅引入)国统区: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解放区:古元《减租会》《一弯解冻的湖水》素描1959年王式廓创作《血衣》反映农村土地革命斗争油画董希文:1952-53年《开国大典》詹建俊:1958《狼牙山五壮士》三角形构图、仰视,抗日战争时期吴作人:1954年《齐白石像》罗中立:1980年《父亲》陈丹青:1980年《进城-西藏组画之一》写实陈坚2003年创作《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西方主要作品:时期绘画流派画家代表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佛罗伦萨画派“文艺复兴”运动,核心思想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提倡以自然为师,以科学的精神探索写实性的美术技巧,发明了解剖学、透视学和绘画的光影造型技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以耶稣为中心组成严格对称的构图,用透视法画出了深远的空间(焦点透视),作品提倡取自圣经故事。

)《蒙娜丽莎》(既是肖像作品也是主题性的,画中的人物以特有的神秘微笑传达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自信和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椅中圣母》(以善画圣母而出名,笔下的圣母形象善良、温情,人间母亲的形象)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创造亚当》(他的雕塑写实代表了文艺复兴最高水平,《大卫》创造一个战斗过程中的大卫,他肩负石袋,手块,怒视前方,准备迎敌。

)17世纪荷兰现实主义风俗画(通过描绘平凡、朴素的事物,揭示恬静、和谐之美。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写实,描绘普通市民的生活细节现实主义伦勃朗《夜巡》善于用光而出名以法国为代表的18、19世新古典主义(希望重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达维特《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加冕》《荷拉斯兄弟宣誓》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

浪漫主义(不满现实,重视个人价值追求个性解放,注重个人情感表现。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们》再现了巴黎人们起义的情景,《但丁之舟》取材于但丁的长篇史诗《神曲》现实主义(以“真”为美,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米勒《拾穗者》杜米埃《三等车厢》(把画笔深向社会下层,描绘三等车厢中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寄寓了画家对下层民众的同情与关注。

)纪的欧洲印象主义(关注“光”与“色”,强调笔触的感动,对形体造型的刻画处于次要地位,提倡到户外写生。

)莫奈《日出·印象》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用纯色点排列笔触后印象主义(不去模仿客观世界,而是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梵高《星月夜》塞尚《水果盘、玻璃杯和苹果》“现代艺术之父”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富有哲理,画出人生三部曲,整个形象寓示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

19世纪俄国巡回画派(现实主义)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0世纪后的现代绘画野兽派(使用纯色,平面化处理画面强调线条的作业。

)马蒂斯《马蒂斯夫人》表现主义(强调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发泄内心的苦闷。

)蒙克《呐喊》立体主义(否定从一个试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在二维画面上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1937年西班牙发生内战,德国轰炸格尔尼卡,为了控诉战争,毕加索用了黑、白、灰三种颜色,运用象征手法,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康定斯基《即兴之31》《黄-红-蓝》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称为“热象征”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几何块面构成,称为“冷抽象”超现实主义(将“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