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程硝化细菌的简介及培养研究

短程硝化细菌的简介及培养研究


结论3
亚硝酸盐在进水5~6h 时达到最大积累,在 之前的测量中一直没 有发现亚硝酸盐积累 的原因是对于短程硝 化反应的认识不足, 没有考虑到水力停留 时间的影响,由于亚 硝态氮可能在过长的 停留时间内反硝化为 氮气,这导致在检测 时没能发现亚硝酸盐 的积累。
31
结论
1
温度仍然是控制脱氮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15
【1.3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
分析项目 检测方法 备注
NH4+-N
NH4+-N NO3--N NO2--N NO2--N TOC SV(%) DO 温度 生物相
氨气敏电极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法 硝酸根离子电极法 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 硝酸根离子电极法 TOC分析仪 100mL量筒 溶解氧仪 温度计 光学显微镜
6
1
2

SHARON-ANOMMOX 工艺、CANON工艺、 OLAND工艺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目录页】
1
2 3
水体脱氮综述 短程硝化简介
实验概况与结论
7
【短程硝化反硝化】
NH4+-N
NO2--N
NO3--N
21
【不同控制条件下SBR短程硝化试验分 析】
1
温度对TOC去除率的影响
31℃下TOC的去除 率几乎一直比常温 下高,说明在此条 件下,31℃更有利 于微生物的活动。
另外,单独比较常温 下TOC与水温的关系 也可以发现,适宜的 高的温度对TOC的去 除是有利的。
22
【不同控制条件下SBR短程硝化试验分 析】
实验参数选择:
参数 pH 温度 DO TOC NH4+-N
数值 7.5-8.0
31℃与常温
0.5mg/L
100-200mg/L
50-100mg/L
19
【实验概况】
实验概况及 各模式下启动 运行情况
1
SBR短程硝化 时序分析 实验 部分 不同控制条件下SBR 短程硝化试验分析
3
2
20
【实验污泥驯化情况 】
氮素对水体的危害
•降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破坏水体的观赏性 •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毒害水生生物 •造成制水成本增加 •污染地下水 •影响渔业生产
3
我国氨氮排放总量主要以工业和生活
氨氮废水为主,其次是规模化畜禽养 殖等重点农业的氨氮废水。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
通过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联合作用 使污水中的含氮污染物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30
【SBR短程硝化时序分析 】
结论1
通过近一个月的 驯化过程,模拟废水 处理过程中已有亚硝 酸盐的积累,也可以 推断出反应器内已有 了短程硝化细菌的存 在。但是,但其积累 量不高,只占了氨氮 去除量的65%,要得 到亚硝酸盐更高的积 累量和氨氮更高的去 除率应进行进一步的 驯化培养。
结论2
TOC的去除与氨氮的 去除有明显的依赖关 系,且可以看出在进 水1个小时左右,反 应器内TOC与氨氮的 处理效率最高;但是 两者间的具体关系并 未得到考量,目前的 数据来看并不确定是 否是因为C/N的降低 导致反应速率的减慢, 需进一步的研究。
短程硝化细菌的环境影响因素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09-1班 王璐 200905021001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薛嵘 副教授
【目录】
1 2 3
水体脱氮综述 短程硝化简介 实验概况与结论
2
【水体中氮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性 】
水体中氮污染的来源
城市污水中的氮≧74.00% 工业废水中的氮≈26.00% 农业退水中的氮≈1.00%
日期
进水 TOC
出水 TOC
TOC绝 对值
TOC去除 进水氨 率(%) 氮浓度 81.74 95.67
出水 氨氮 47.79
氨氮绝 氨氮去 对值 除率(%) 47.88 50.05
27
5-18 158.03 28.86 129.17
模式三 5月18日原始数据表
【实验概况】
实验概况及 各模式下启动 运行情况
24
【不同控制条件下SBR短程硝化试验分 析】
4
磁力搅拌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在驯化的初始阶 段磁力搅拌没有 明显的区别。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随着驯化的进行和氨 氮浓度的提高,可以明显看 出磁力搅拌有助于脱氮,其 可能是因为搅拌促进了脱氮 反应向着正方向移动,具体 原因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N2 短程硝化-反硝化 NO2--N
硝 化 阶 段
反 硝 化 阶 段
传统生物脱氮途径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8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优点】
节约供氧 好氧反应 量25% 增加能耗 减少 硝化产酸 投碱量 投加碱度 节约碳源40% 外加碳源
驯 化 情 况
5月16日—5月20日增加曝 气量(控制在2mg/L),5 月21日—5月25日减小曝气 量(控制在1mg/L以下), 期间TOC浓度、氨氮浓度、 pH值保持不变。
5月26日—5月31日降低C/N 比到3:1,氨氮浓度提高到 150mg/L左右,pH值保持 在8左右。6月1日—6月5日 降低C/N到1:1左右,氨氮 浓度保持在200mg/L,pH 值保持在8左右。
亚硝态氮mg/L
硝态氮mg/L
0.56
1.27
10.04
1.56
28.06
2.77
48.99
5.39
74.06
6.03
78.43
5.74
79.43
3.77
6月8日模式三反应器内各物质浓度变化情况
29
【SBR短程硝化时序分析 】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搅拌也是SBR反应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
3
SBR短程硝化时序分析
对于工程上的放大,温度仍然是目前最需要攻克的难关
4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恒温水浴锅 500mL广口试剂瓶 DO仪 pH计
曝气装置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13
【1.1试验装置及主要仪器设备 】
3
模式二:31℃+手动摇匀
主要仪器: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500mL广口试剂瓶 DO仪 pH计
曝气装置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减少污泥 生成量
水力停留 污泥回流 缩短反应时间 时间长 消耗动力 减小反应容积35%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9
【目录页】
1
2 3
水体脱氮综述 短程硝化简介
实验概况与结论
10
【实验概况】
实验概况及 各模式下启动 运行情况
1
SBR短程硝化 时序分析 实验 部分 不同控制条件下SBR 短程硝化试验分析
25
【不同控制条件下SBR短程硝化试验分 析】
5
冲击负荷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
5月16日的实验配水出现操作失误, 致使进水TOC浓度过高 (323.6mg/L),虽然三个模式下 的去除率均为受到严重影响,但是 出水的TOC绝对值相对升高。
TOC去 除率 (%) 75.28
日期
进水 TOC 323.6
出水 TOC 79.9 8
TOC绝 对值 243.6
进水氨 氮浓度 104.33
出水氨 氮 62.24
氨氮绝 对值 42.09
氨氮去除 率(%) 40.34
5-16
模式一5月16日原始数据表
26
【不同控制条件下SBR短程硝化试验分 析】
6
意外情况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
5月18日,在调节进水pH后,没有在进水 前测一下pH值,导致运行pH在9~10之间, 两个小时后发现问题,将反应器上清液弃 去,重新进水。后续检测的污泥各项指标 均正常,废水各方面去除率仍保持良好, 镜检污泥仍呈片絮状。
5月4日—5月10日期间,实 验配水按C/N=10:1的比例 进行配制,氨氮浓度为TOC 浓度为200mg/L,氨氮浓度 为50mg/L,pH为7.0左右, DO为0.1mg/L,微量元素 适量。
5月10日起将配水氨氮浓度 提高至100mg/L左右,同时 降低C/N比为5:1,配水TOC 浓度为150mg/L左右,pH 为7.5左右,微量元素适量。
蛋白质
NH4+-N
N2
反硝化
有机氮
氨基酸 氨化
酰 胺
氨态氮
硝化
硝态氮
氮气
尿

NO2--N NO3--N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4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
好氧反应 增加能耗
硝化产酸 投加碱度
外加碳源
抗冲击负荷 能力差
污泥回流 消耗动力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2
温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 31℃下氨氮的去除率一 直高于常温 ,说明适宜 的更高的温度有利于脱 氮过程的完成。
因为有其他变量的存 在,在常温条件下温度 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不 是很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