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
高效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是一种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导致教师的课堂管理成功与否。因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目标。
1、目标定位,明确班级管理着眼点。
(1)主体性。教师要承认学生是教育和教学的主体,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高效课堂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其着眼点是“人的本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民主性,让全体学生参与管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强调学生自主管理不是班主任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班主任要特别重视角色变化,主动从前台退到后台,把教育的“主角”还给学生,而且要善于指导“主角”扮演好角色,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的目标。
班干部的选拔应引进“竞争”机制,鼓励人人参与竞选,可采用公开发表“竞选演说”、竞争上岗的民主选举等办法。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推行“值周班长”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班级平台。为全面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在班级管理中可推行“值周班长”制度,每周由一名学生担任值周班长,主持一周班级工作开展的计划、组织、检查、总结和评价。
二、班级管理的主体:
高效课堂模式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也一样,学生是主体,班级管理从建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完善班级组织、建立轮换竞争机制等方。
1、建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构,给学生建立完善个性的班级平台。
班级设立班委会、值周班长等,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方面制度的制定、执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实行岗位轮换,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实行班级公约,在班主任引导下由学生共同来制定,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等等。
2、真正做到“民主选举班干部”,给学生发展个性才能的班级平台。
班级管理-
———————————————————————————————— 作者:
———————————————————————————————— 日期:
高效课堂教学不是对过去教学的修补和改良,而是对过去传统课堂的颠覆与革新。因此高效课堂模式下的班级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与时俱进,规范班级管理,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和谐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集体,形成一套成熟的班级管理模式。
(2)值周班长管理制。每周设值周班长一人,值周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其任务是,主管一周的工作,监督检查班级各个方面的情况,并把检查的结果记在班级日记本上,使大家明确当周班级总的情况和每个小组、每个人的情况。
(3)组长管理制。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日常管理,值日班长指出的问题是他的工作要点,他要负责对有问题的学生帮助教育,并定期召开小组会,统一本组学生的思想。
2、目标到人,人人明确前进的方向。
目标的达成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所以目标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制定出个人目标。个人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班集体的目标,不能与班级目标相悖。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个性等方面各不相同,目标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如班委的目标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期末要拿出实在可见的成绩;组长的目标是督促组内成员的学习纪律、课堂表现等;组员的目标是根据自己的基础制定出短期可以达到的标准,如考试的分数,操行分的分数,约束自我行为。这些目标都是可望又可及的,避免了盲目性,而且明确、具体。学生认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大,所以都加倍努力,为顺利地实施班级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
3、把班级建设权还给学生,让班级有独特的个性。
班级应设立多种岗位,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班级平台。如设立学习组长、作业检查员、早读巡视员、卫生员、图书管理员、纪律检查员、班级财物管理员等各种岗位,让全体学生人人有事做,让每位学生参与管理班级,增强责任感。让学生在班级服务中张扬个性,增长才华。实行岗位轮换制、竞争上岗制,构建起“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的岗位轮换模式,培养学生的民主、合作、创新、竞争等意识、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现个性优势的舞台。班级活动应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自主地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定主题、自定活动方式、自定活动方案、自己组织班级活动。班级文化自己建,班级个性共建。其次,构建独特的班级精神,可鼓励学生设计班训、班歌,小组自行设计组训、组歌,体现班组的价值追求,让学生有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做到自我激励和同辈群体激励,实现现有发展水平的超越。
(4)发展性。教师要坚信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人都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可供开发,青少年的心理有极大的可塑性;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观念;要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追求,他们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教书育人。
(5)开放性。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教育必须和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教师要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中去,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时把社会实践、调查带回课堂,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为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三、班级管理的手段:
1、建立管理机制,寓“育人”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育人的成功就在于“科学的管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且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班级管理科学化、具体化、系统化。
(1)班委管理制。可民主选拔班委,按学校和班级的工作要求给他们分工,使他们各行其责。
(2)民主性。教师要力戒权威架势,彻底改变“教师说了算,学生围着转”的现象,尽力为学生创设各种自理活动的条件,创设宜于学生萌生独特见解的氛围。
(3)集体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依靠班集体来发展班集体,通过集体探讨、观察、看书、讨论、思考来追求知识,强调在集体中学会创造、长知识、增才干,使学生在集体发展中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