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主回路安装关键路径进度控制要点及措施

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主回路安装关键路径进度控制要点及措施

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主回路安装关键路径进度控制要点及措施摘要:基于秦山二扩3号机组以及岭澳二期3、4号机组的实际安装经验,结合其他在建电站的实际进展情况,分析压水堆核电站主回路设备安装关键路径上各主要部分的合理工期,指出主回路安装关键路径进度控制的要点,提出主设备滞后时施工计划调整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核电主回路安装进度控制
随着秦山二扩3号机组和岭澳二期3号机组的相继顺利投产,以及岭澳二期4号机组按期实现热试,我国核电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认真分析总结岭澳二期和秦山二扩等各个机组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建设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显得尤为重要。

主回路设备安装作为安装阶段技术难度最大、受影响因素最多、对总工期影响最直接的一条关键路径,尤其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

1 进度控制的基础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是所有控制活动的基础,对于技术难度大,涉及接口纷繁复杂的核电安装工作更是如此,做好技术管理是有效进度控制的基础。

因此,设计文件、设备到货、安装环境、工艺技术、人员培训、专用工具等的落实才是影响进度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进度控制工作最应关注的内容。

对此多方专家都有详实的论证,这里就不再累述。

文中所说的合理工期是指先决条件具备、工艺技术成
熟,人员培训合格,资源配置合理,现场问题处理及时得当的前提下最有可能实现的工期。

2 主回路安装关键路径典型逻辑顺序
压水堆核电站主回路设备安装的典型流程为:穹顶吊装→环吊及龙门吊的安装和试验→重型设备支撑安装→主管道引入→重型设备就位安装→主管道焊接→堆内构件及主泵安装→核回路冲洗→开盖冷试→冷试,下面将针对主回路关键路径上的各个主要部分进行具体的分析。

3 关键路径上各主要部分的合理工期、安装逻辑及控制要点
3.1 环吊及龙门吊的安装和试验
环吊和龙门吊安装和荷载试验顺序通常为:环吊10T吊钩→70T 龙门吊→环吊205T吊钩→380T龙门吊。

自岭澳二期以来,龙门架大部分在穹顶吊装后开始安装,从穹顶吊装至环吊可用实际工期平均约为4.7个月。

目前各电站龙门架安装时间逐步提前,穹顶吊装前龙门架主框架安装完成已成为今后的趋势。

结合目前情况,对环吊和龙门吊安装阶段计划的建议有:[1]穹顶吊装前引入环吊10T吊钩的试重块、吊钩及钢丝绳等,尽量提前10T环吊可用时间;[2]龙门架主框架最好在穹顶吊装前完成,争取提前移交。

[3]龙门架70T吊车梁移交至环吊
可用合理工期3个月,乐观工期2.5个月;[4]考虑到设备引入的实际需求,现阶段将环吊所有吊钩可用节点安排在穹顶吊装后4.5个月是合适的,如总体工期安排需要仍有适当提前的空间;
3.2 重型设备支撑安装
虽然重型设备支撑本身结构相对简单,安装工艺并不复杂,但是由于设备支撑安装和土建接口较多,且直接影响后续设备的就位,结合安装技术要求及以往机组经验,该施工阶段安装的逻辑及进度控制要点有:[1]主泵和蒸发器垂直支撑安装及养护合理工期2.5个月,乐观工期2个月;[2]设备支撑的设计和制造进度应加强控制,多个核电机组都曾在重型支撑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出现较大失误,影响安装进度。

其中,岭澳二期3号机组曾因垂直支撑严重滞后,泵壳及蒸发器的安装就位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3台蒸发器到场后平均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才引入厂房。

3.3 重型设备就位及安装
根据以往电站的实际进度,压力容器从引入开始到安装完成通常工期1个月;蒸发器则为10天至15天;泵壳安装时间较短,通常在10天以内。

由于影响关键路径工期的是最后一台重型设备的安装,因此往往此前的重型设备安装工期压力不大,根据以往经验,各机组在经过前面几台重型设备安装的磨合和锻炼后,最后一台重型设备往往可用顺利且较快的安装完成,设备本体的安装通常不是工期压缩的
重点。

3.4 主管道安装和焊接
主管道焊接因其焊接质量的重要性和对安装关键路径工期直接的影响,一直是核电站建设过程中技术难度最大也是最受关注的焊接活动。

主管道组对和焊接的常规顺序为:[1]蒸发器就位后可开始U1焊口的焊接;[2]一个环路形成后可以启动冷热段测量组对等工作;[3]一个环路冷热段焊接完成且U1焊接超过50%后开始过渡段测量、破口和焊接。

经综合分析秦山二期和岭澳二期的实际工期,现阶段主管道焊接在采用手动焊且焊工配置充足的情况下,合理计划工期为3.5个月。

为提高主管道组对和焊接速度,通常的措施有:[1]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和详细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2]加强焊工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焊接速度和一次合格率;[3]改进专用工具,提高组对和焊接工作效率;[4]增加焊工、设备等资源投入,并延长作业时间和倒班施工;[5]提前启动部分焊口的焊接。

3.5 堆内构件安装
堆内构件安装通常在主管道冷热段焊接全部完成后开始,包括了下部构件第一次吊入→下部构件与压力容器的对中→管嘴、径向支承块与径向键的间隙测量→嵌入件的加工→上、下部构件的对中复测→嵌入件的安装→吊篮以下组件的安装等一系列的过程。

堆内构件安装
时主回路设备安装中过程最复杂、精度要求最高的一部分。

据统计岭澳二期和二扩3号机组堆内构件安装实际平均工期约4.5个月,这也是现阶段堆内构件安装的合理工期。

3.6 主泵安装
主泵的安装和堆内构件安装可以平行施工,正常安装工期通常短于堆内构件安装,主泵安装通常不在关键路径上,但常遇到类主泵到货严重滞后的情况,容易导致其上升为关键路径。

岭澳二期主泵为首次国产化,到货普遍严重滞后。

其中,最后一台主泵电机到货时间为冷试前2.5个月,造成后两台环路主泵安装上升至关键路径上。

由于工期紧张一阶段开盖冷试时3环路主泵电机仍未安装完成,最终在冷试前完成。

3.7 装卸料机及轨道安装
装卸料机及轨道的安装空间和堆内构件安装有一定冲突,通常计划安排为换料水池可用之堆内构件安装开始前这段时间安装装卸料机及轨道。

根据相关经验,该部分安装正常工期为3个月,堆内构件安装开始前的时间窗口可以保证装卸料机及轨道的正常安装。

但是如果因装卸料机设备到货滞后或其他情况造成安装和堆内构件安装时间冲突,则可以将装卸料机安装工作放到堆内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

3.8 核回路冲洗及一阶段开盖冷试
核回路冲洗是联合调试前最后一项工作,根据岭澳二期实际进度合理工期为一个月。

一阶段开盖冷试合理工期也是一个月,该项试验也可以放到冷试之后做。

3.9 工期裕量设置
合理的计划安排大都会为抵抗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而会设置一定的工期裕量。

工期裕量的设置通常遵循合理设置、集中使用、放置于关键路径末端的关键位置等基本原则。

结合核岛安装关键路径则具体为:[1]工期裕量设置的合理水平主要应以能抵挡主要的进度风险,现阶段核岛安装的主要进度风险来自于主设备的滞后,设置的裕量最好能抵御预计的主设备滞后风险;[2]工期裕量应集中设置在计划的某个施工段上;[3]设置工期裕量的位置应是靠近关键路径末端的关键施工段,纵观安装关键路径的各主要部分,设置在堆内构件安装完成至冷试之间是最为合理的。

通过分析岭澳二期和二扩的计划安排和实际进度,这里设置的工期裕量约为4.5个月。

4 主管道自动焊对关键路径工期影响的分析
为提高焊接质量、缩短安装工期,主管道采用自动焊工艺已成为国内核电安装的大趋势,各项工作推荐顺利。

业内通常的预计是在采用自动焊后主管道焊接工期将比原来缩短30天左右,根据相关数据测算,这一结论是有条件成立的。

根据实际经验,主管道焊接资源投入对工期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手动焊阶段焊工的数量直接决定着
焊接工期,自动焊时焊机和操作工的数量也有同样的决定意义。

经加载焊机资源后对自动焊计划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建议自动焊机较为经济合理的配置数量为9至10台。

另,采用自动焊时对主管道组对的精度要求更高,组对难度加大,组对工期和坡口测量加工工期增加的风险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5 主回路关键路径工期分配的建议及主设备滞后时计划调整的思路
结合以往机组的实际经验和目前国内主设备普遍滞后的情况,建议在国内主设备产能压力没有缓解之前不应进一步压缩主回路安装工期,同时各部分工期分配应充分结合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合理安排工期的同时对关键路径设置适当的工期裕量,以应对各种风险。

下面总结出当主设备滞后时主回路安装计划调整的思路,希望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当主设备制造进度大幅滞后时,应提前进行计划分析,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在安装施工的不同阶段,结合主设备制造进度,通过逻辑的变化和工期裕量的释放,适时调整安装计划;
安装逻辑的调整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论证,要切实建立在技术可行、措施得力、考虑周密的基础上,确保质量和安全;
对安装逻辑调整的时候,应特别注意环吊的唯一性,以及堆坑水池、换料水池、20米平台等重要操作区域的空间限制;
人员、机械等资源配置应密切配合安装计划的调整,可以适当延长关键岗位工人的劳动时间,同时应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减轻工人身心压力;
时刻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避免过分赶工;
合理安排非关键路径进度和关键路径抢工的配合。

即,在关键路径因主设备而滞后时,为减轻后续抢工的压力,非关键路径施工进度需适当提前,在不影响后续作业的前提下能穿插作业的尽量提前;当主设备到场后关键路径具备抢工条件时,应围绕关键路径为中心调整施工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