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蚜虫、蚂蚁和瓢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以及对各种生命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昆虫?(学生回答)二、新授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这么多的昆虫,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蚜虫、蚂蚁和瓢虫这三种昆虫。
师:请同学们默读书第1、2页回答问题:1、蚂蚁的特征?2、蚜虫的特征?3、瓢虫的特征?(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
三、拓展延伸想一想,这三种昆虫中,谁和谁是朋友呢?说说你的看法。
第二课时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书第3、4页,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蚂蚁与蚜虫的这种友谊关系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好还是坏呢?对动物来说呢?我们该怎样面对呢?请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2、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3、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书第5、6、7、8页,完成下面问题。
想一想: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有趣的共生现象呢?让我们去探索一下吧。
做一做:通过调查,大家一定收集了不少有关生物共生的信息。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5人为一组,试着编排一小段舞台剧。
把你们的想法与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我们的剧本角色:道具:台词:第四课时1、展示舞台剧2、教师总结。
二、有感知的水教学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教学重点: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和水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课前准备:1、提示学生搜集有关水的美丽图片。
2、搜集有关赞美水的诗歌或短文,以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打一物。
用手提不起,用刀劈不开,洗衣和煮饭,都要用到它。
(学生根据谜面猜出谜底——水)揭晓迷底是水,师:那么对于水你了解多少呢?生: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水浇灌土地,鱼儿离不开水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对,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可见水十分重要。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水,教师板书:有感知的水二、学生自主学习第11至19页教师讲解:1、水能听懂人话2、水能读懂文字3、水能感知你的意念三、小结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看了水对不同信息的反应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水能够分辨信息中的正、邪、善、恶吗?水能够接收到来自声音、文字、音乐、意念的良善或邪恶的信息吗?二、授水分占人体体重的60%——70%,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这些水竟然能接收到我们人类给予它们的善念或是恶念的信息!想想,人的意念、言语、行为,对人的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三、想一想心念的影响如此巨大,我们平时应当如何思想,如何言语,如何行为,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四、做一做在网络上观看《水知道答案〉的视频,看完之后,与家人讨论。
第三课时1、师,上节课课后老师让你们回家观看了《水知道答案〉的视频,这节课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米饭实验,验证《水知道答案〉里面的结果。
2、实验步骤:a)将米饭分别装进三个玻璃瓶(或者一次性塑料杯,用塑料薄膜封好口)。
b)在一个瓶子上贴上“我爱你”的字条,每天对它说“谢谢”;在一个瓶子上贴上“我恨你”的字条,每天对它说不好听的话;一个瓶子上什么也不贴,对它置之不理。
c)观察三个瓶子里米饭的变化,并将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d)实验结束后,写出你的感想。
3 、实验记录表三、电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①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发电有多种方法。
②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育和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点:认识电池和发电站怎样得到电能教学难点:发电机的构造及发电机是怎样产生电流的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电器给我们带来了舒适和方便,现在请同学们找出书上做一做?对,电的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
那么,我们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7 电能从哪里来)3、根据我们的经验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同时课件出示用电器图片,问:这些用电器使用的电从哪里来?4、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从电池中获得,也可以从发电站获得。
目前,我们使用的电大部分来自燃煤火力发电。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过渡到新知探究,自然且符合儿童探究规律)二、发电站的电从哪里来1、提问:现在人们用哪些方法来发电?建成了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各种发电站的情况,请大家边观看图片,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图片资料)2、指生汇报,再课件出示。
师板书:水能风能……。
3、小结:在刚才这些发电站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是通过什么来转化成电能的?(板书:发电站的发电机)现在我们已知道电能可以从电池中获得也可以从发电站获得。
4、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最后,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三峡水电站的情况。
(课件出示图片资料)三、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未经处理排放到环境中去,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会造成哪些污染?四、课后作业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并做好记录,制定节约用电计划表。
第二课时1、师:上节课后同学们调查了家里的用电情况,并制定了节约用电计划表,本节课我们举办一次节约用电讨论会,交流生活中节约用电的好办法。
第三课时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1、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池吧!2、电池是一种可以带着走的“电能”,电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课件出示图片)这些电池你认识吗?3、小组讨论:这些电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你能介绍其中的一种电池吗?请小组代表介绍汇报,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与学生自主介绍的形式,充分发掘了学生中的知识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再课件出示介绍电池)(课件的运用,直观形象。
)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电池,谁来说说,这些电池一般都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光电池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生答,师板书:电池:化学能、光能电能)这些电池还有一些什么共同特点?(生说后师补充:这些电池的特点是体积小,移动使用方便,但一般电容量小,光电池不能存储电能;不能满足大型用电器和大型工作的需要。
)那除了电池,我们还可以怎样得到电能呢?学生可能会说电站能发电,师说明所有的电站都有一个装置就是发电机,电是从发电机发出来的。
下面我们自己来动手发一发电吧。
(由第一个活动过渡到第二个活动自然)二、我们来发电1、课件出示实验一的操作步骤,老师边示范边说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
师:在每组桌上有一个手摇发电机,大家来试试,转动发电机,能发出电来吗?能点亮小灯泡吗?让学生动手转动发电机。
提醒学生边动手边仔细观察:转动速度不同,小灯泡亮的程度怎样?。
2、在转动发电机发电时,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转动发电机小灯泡亮,转动越快,发电越多,小灯泡就越亮。
说明发电机发出电了)。
3、手摇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呢?让我们来看看它的结构,它有哪些部分?像不像我们前面学过的小电动机?(跟前面学的小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
)4 、师:我们已经知道,通电的线圈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会转动起来,从而能把电能转化成动能,这就是电动机工作的原理。
下面我们来倒推理一下,从右边往左边看,线圈在转动的磁铁磁力作用下会怎么样?(线圈在转动的磁铁磁力作用下会产生电流)这就是发电机发电的原因。
5、如果我们转动小电动机,能发出电来吗?能点亮小灯泡吗?课件出示实验二的操作步骤,老师边示范边讲清操作方法,再要求学生动手做试验。
学生汇报并初得结论。
6、小灯泡没有亮就是没有发出电来吗?还可以怎样检测是不是发出了电?(用电流检测器)提示:检测时,磁针要远离小电动机,因为小电动机里有磁铁。
课件出示实验三的步骤,老师边示范边讲清操作方法,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用绳子拉小电动机。
学生观察,汇报并得出结论。
(小电动机发出电来了)7、要产生较强较明显的电流,发电机的转子必须转动得很快。
如果直接用手转动转子,产生的电流很弱,是不能点亮小灯泡的,用绳子拉使小电动机转得快一些,产生的电流较强一点。
为了加快转子的转动速度,大家看,在这个手摇发电机里,采用了一个什么装置?(大小齿轮)大小齿轮有什么作用?我们在第一单元的时候就学了,用来改变运动速度的,通过大小齿轮,手柄转一圈,转子会转动54 圈,这样通过转子高速运转,发出的电就能点亮小灯泡了。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结构的了解,结合课件演示,使本堂课的难点:发电机可以变成电动机,电动机可以变成发电机得以解决,学生弄清了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的道理)师: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不是电动机了,而应该叫它发电机。
8、思考:如果有台很大的发电机,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使它转动起来?这时候还是靠人力来摇行吗?有好办法吗?(过渡到下一探究活动自然)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呢?根据生说,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四、十面“霾”伏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了解天气变化对人科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懂得去关注天气的变化。
2.初步培养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1.掌握天气变化的有效防范措施。
2.根据天气变化提前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三)知识经验积累1.知道恶劣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遇到坏天气时,提前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和防范。
教学难点掌握天气变化的有效防范措施,避免遭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法、谈话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准备恶劣天气的视频影像及图文资料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媒体激趣,切入话题1.PPT雾霾图片展示自从2012年年底,“雾霾”这位不速之客经常大摇大摆地在天空中游荡,致使我们人类迫切地发出自心地呼喊:“蓝天去哪儿了?”而且网上还有人戏称,我们现在正处于十面“霾”伏的包围圈子里。
谁来说说,你对雾霾有哪些认识?2.学生畅所欲言。
3.自读课前引言。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引出讨论交流的话题,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了解雾霾,认清危害1.平安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