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学习


四、最基本的区角及功能 生活区、语言区、美工区、科学区、 建构区、角色游戏区、表演区
1、生活区
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 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 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
2、语言区
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 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 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4、活动后的整理 为了材料的取用方便,同时也为了养成孩子们良 好的习惯,每次活动结束后所有区域的活动材料 的收拾整理,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可以采取各 区角专人负责,也可以让幼儿轮流负责当材料负 责人,统筹安排整理。 区角活动材料的整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材 料要分门别类收拾,便于幼儿今后的使用与归还。 二是要求幼儿收拾整理时细心观察,如将坏的材 料作上标记,将下次所需材料画在专用本上等等, 以便老师根据标记和记录能够在下次区角活动前 及时调整、补充,使之更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 可操作性。
2、区角活动的一般组织过程 (1)区角介绍。 (2)幼儿自主选区。 (3)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4)游戏评价。 (5)收拾与整理。
3、游戏指导 (1)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 区角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 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当孩子们 真正开始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尊重幼儿,让 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游戏 内容,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激发 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而教师只是做到调剂的作用,个别组过于拥挤时 在和幼儿商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做好协调工作。 “你今天到另外一组去玩好吗?” 在和孩子商讨 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主动换组,而有 的就争执不下,那么这时便需要教师赋有教育机 智,一个小游戏便可以解决。
• 例: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 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 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 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 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 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 主发展的需求。

社会性区角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 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 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 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 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 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 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 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 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 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3、美工区
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 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 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科学区

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 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 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 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
5、建构区
• 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 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 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 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 合作能力

• (3)角色游戏的指导: • A.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游戏主题与内 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 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 B.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 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 前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 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等,保证游戏 有序地进行。
八、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目前区角活动中主要存在问题: ◆活动内容更新不够。 ◆材料投放层次性不够,更新不及时。 ◆游戏指导针对性不强,有效指导、互动 不够,游戏停留在孩子原有水平,促幼儿 主动发展不够。 ◆忽视游戏评价。 ◆材料收拾整理有序性不够。
• 1、活动规则的制定

活动区的设置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的 机会,与之相生的规则意识就显得重要了, 如果没有了规则,那么我们的活动区只能 成为幼儿随意游玩的场所,不能发挥出区 角活动的优越性。在活动区设置好后,可 以通过和孩子共同商讨、共同制定区角活 动规则。规则一但形成就要严格要求幼儿 遵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
第二十一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 动之中。 第二十五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 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 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 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 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 发展。
• 3、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 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 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设置自由、开 放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 高。应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幼儿感 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 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巩固掌握相关的知 识经验。例: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 区域活动便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 来设置。 •
结束语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角活动正是 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 要途径。各幼儿园应通过观摩、研讨等方式,帮 助教师、家长不断地学习感悟区角活动的教育价 值,树立广义的课程观,把开展区角活动与教学 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区角活动和组织集体 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重教学轻游 戏活动的倾向,不断提升区角游戏活动效益,为 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做出不懈地探索和努力。 • 还孩子游戏的权利,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让每 一个孩子在快乐的自主性游戏中健康、富有个性 的成长! •
• C.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 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 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 更深层次发展。 D.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游 戏指导 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 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一次在玩医院的游戏中, 扮演“护士”的幼儿起初只知道做量体温、发药、 打针等工作。老师就启发幼儿想一想:“护士为 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还可以为病人做哪些事呀?” 引导“护士”去主动关心病人, 搀扶病人, 叮嘱病 人吃药等等。
• 1、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1)自然资源:花、草、落叶、树枝、稻草、 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 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 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 • (2)废旧资源: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 易拉罐等等,例如中二的快乐美食城角色区,家 长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有泡沫、 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了海鲜类、 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近50个不同 的品种,非常丰富。
六、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
• 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 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 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 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 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区域活 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 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 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 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 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游戏中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 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有一次在游戏 中,老师发现医院里面的医务人员多出来了,就 以一位病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扮演一个不懂 怎么挂号的病人,需要导医人员的帮助,引导幼 儿添加一名引导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也让空 闲的孩子有了自己新的角色扮演。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 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 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二、概念解释——区域活动 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 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 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 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 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 和交往的活动。
三、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2、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 5、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 发展。
• 7、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 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 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 8、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 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 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等。
五、区角内容的设置
•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 平。因此,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 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 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 • 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 系列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 5、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 材料的层次性: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 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 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 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 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 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 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 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使每 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6、角色区
• (1)涵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 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 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 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小 医院等。 • (2)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 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 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 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做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帮 助者 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 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一位细心的 观察者,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信任 幼儿、耐心等待,要学会以多种角色出现给予幼 儿适宜的帮助与指导,要让幼儿充分地活动探索、 尝试、发现、交流和分享,使幼儿在自我学习、 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下培养能力获得经验。而且 教师还应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采取 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 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通过 观察和参与游戏,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 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为下一次的材料 投放有了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