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思维训练的方法

作文思维训练的方法

作文教学中学生多元化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目前语文教学中训练的四大块有机组成部分是:听、说、读、写。

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则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高层阶段。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综合素质呢?多元化思维的训练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何谓多元化思维?就是现在所说的求新思维、开放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下面我就针对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鲁迅的名篇小说《孔乙己》一文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的几点途径和做法:一、诱发学生写作兴趣,激活学生创作激情激活学生创作激情,是课堂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前奏和生命。

南朝梁刘勰云:“夫缀情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的确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文章。

首先:教师在作文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感情的触发点,从而使学生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给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思维环境,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和设想。

只要有了感情,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登山者则情溢于山,观海者则情溢于海,作文者则情溢于文,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其次,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激情去熏陶、感染和激化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情氛围。

如;《孔乙己》一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鲁迅先生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的没落形象,人物外貌描写出神入化。

学完本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外貌描写的作文片段训练。

当然作为教师在作文训练中给学生的点拨引导,率先垂范的作用是不可少的。

例如:我给学生写了在中央电视台频频亮相的“大山”的外貌:“一位英俊潇洒的西方美男子,穿着一身“雅戈尔”西服闪亮登场,笑容可掬,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看!他长的多帅啊:金黄头发真美丽,红红的鼻子若人爱,蓝眼睛,红鼻子,长着两个……”。

当然教师也可以写特殊人物的特殊外貌,譬如我写亚洲模特大赛中“模特”的外貌:“妙龄女郎,缓缓亮相,高档饰装,实在漂亮:弯弯的眉毛,樱桃嘴,雪白的牙齿,苗条的腿,美丽的长发甩两甩,模特形象令人醉……”。

先让学生听,再让学生评说教师是从哪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刻画的?(提示:上述两例中教师是从人物的身段、服饰、发型、眼睛、嘴、眉毛等诸方面……)。

总之,由于教师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愉快的环境氛围,此时课堂内外都回荡着快乐的空气,学生一下子被教师带到了感情的高潮。

有的提起笔来冲冲欲动,正如古人云“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

这样在教师的点拨和感情的熏陶下,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有写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有写自己同桌的、有写教师的、住校生还有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正是由于学生有了感情,他们的思路清晰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放开了,作文的切入点也找准了,这样作文训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作文创作的这根感情琴弦,营造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和源泉!二、挖掘材料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训练材料新颖别致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对训练材料限制过死,作文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缺少新意。

如:教师限制一个作文题目、给一个作文材料、课堂作文训练一刀切,教师不因学生而量材施教。

要么一节课教师让学生写,教师则成了课堂的“巡视文官”。

或者教师选择两三篇优秀作文,自己读、自己评。

什么学生失败作文、中间作文则一带而过,课堂作文材料训练太死,正如学生所感慨的那样:一写作文就头疼心烦,作文课索然寡味!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这种被动而怕写作文的“心病”呢?首先: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慧眼和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精心准备作文课训练的内容和材料,讲究作文训练的新意,从而使作文训练有的放矢,形成一个科学严密的多元化快速作文的运行系统。

作文课要教给学生一把开启创作灵感的钥匙,让他们自由的挥笔,愉快的去采撷生活中亮丽的花瓣……其次、作文训练要注意材料的发散性、选择性以及立意的多元性,同时要符合学生实际。

这样学生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这样的作文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如:《孔乙己》一文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寻求什么?”这一材料本身就有可选择性、发散性,所以学生的切入点比较广阔:如学生有的说孔乙己到酒店是为了教小伙计识字,显示自己的“才华”;有的说是孔乙己用酒麻痹自己的精神;还有的说是寻求自我解脱;甚至有的学生还大胆的说是为了寻求个人刺激…… 由于材料本身具有发散性,它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很广,再加上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开阔、解放、活跃。

这种口头作文的训练使学生也尝到了作文课的甜头和创作的快感!又如:《孔乙己》一文作者对人物对话描写十分精彩,怎样把“孔乙己到酒店遭众人嘲弄和他的辩白”一段改写成话剧?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成立“话剧创作团”,这样训练学生感觉十分新鲜,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有的小组写了“第一幕第一场:失落”;有的小组写“争辩”;还有的小组写“孔乙己三辩短衣帮”;也有的写“冷嘲热讽”…… 显然从这些话剧的题目来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语言表达也酣畅自然。

正在学生写的兴趣昂然之际,班级有位学生说自己创作一篇新闻行不行?“怎么?这一段还能写成新闻?”我既惊奇又兴奋,鼓励他写了下去,现将学生创作的新闻原文摘抄如下: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又遭奚落本报讯:咸亨电视台记者张军报道:8月15日在象征全家团聚的中秋之夜,孔乙己穿着那件已有“历史”的长衫到咸亨酒店喝酒,没料到又遭短衣帮的冷嘲热讽,一气之下,便喝了两壶酒,颓唐的走了。

清冷的月光拌着忧伤的歌……看!由于学生思维的解放,再加之教师的点播引导、鼓励和启发,课堂作文训练则成了学生快乐作文的田园和灵感创作的源泉!再如〈〈孔乙己〉〉一文中有一句:“孔乙己你怎么还欠我十九个钱呢?”文中这句意味隽永的话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作文片段训练:孔乙己由于多喝两壶酒,精神恍惚,随身又没带钱,掌柜又怕他不认帐,让他写个“欠条”。

假如你是孔乙己的“秘书”请你写个欠条为他解围。

由于教师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再加之训练材料的新颖,所以学生兴趣大增,有位学生写的十分成功,现摘抄原文如下:欠条咸亨酒店王老板:上大人孔乙己中秋节到咸亨酒店喝酒2壶,由于自身拮据,欠酒钱19文,中秋过后偿还。

特此立据,以此证明。

上大人孔乙己一九一九年中秋节之夜这样在作文训练中由于教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兴奋点,训练中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得以解放,学生想象丰富而又大胆,语言表述也自然而又酣畅。

三、语言训练不拘一格,培养学生个性化语言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言训练的多样性,既要突出学生个性特色,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如《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店内外又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是场景描写的典范,后来被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大量运用,从而在表达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这句话进行作文小片段场景描写练习。

譬如:让学生写“课堂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宿舍内外(舞台上下、劳动场上、家庭内外、运动场上……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样通过场景的变换,空间的转移,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的多样性。

再加之学生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学生谴词造句也灵活多变,语言表达也异彩纷呈,飞跃而又畅达。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文章中灵活的引用名言警句以及旋律优美,健康积极的校园歌曲的歌词,从而增加文章的深度,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拓宽学生的语言思维。

为了使学生文章语言丰富生动起来的方法还有许多,诸如:仿词、大词小用、褒词贬用、谐音双关、反语等,这些都要在作文训练中注意积累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生动而形象,自然而活泼。

再者,在作文训练中除语言训练外,还可以运用对比、夸张、比喻以及“反弹琵琶”的创作艺术,从而做到点铁成金、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语言的领域,拓宽学生语言思维的个性化空间。

在这堂作文课中,我以鲁迅的名篇小说《孔乙己》一文为训练文本,深挖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作文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改写话剧、学写新闻、口头讨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不一定是英雄:他或许是个好奇者,什么都想尝尝,螃蟹也不例外;或许是个无计维生的饿汉,不吃螃蟹就会饿死;或许是个智者,先让其他动物试吃,待确定无毒之后再吃;或许是个怯懦者,在战争中做了俘虏,被人家强迫作了食用螃蟹的试验品。

这位学生敢于向名人宣战,打破一般人通常的思维定势,对事物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可谓创意新颖,令人赞叹。

仔细分析,这位学生实际上是使用了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了全新的分析,获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思维训练是中学生写出创新作文的重要途径。

那么作文创新思维训练的途径有哪些呢?一、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如本文开头一段文字就是从与鲁迅观点对立的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的。

又如毛泽东的《咏梅》词,就是反陆游之意而用之,变消极颓唐为积极乐观,变孤芳自赏为高风亮节,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作文中科学地使用逆向思维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品质的反映,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

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让任选其一写议论文,后者就是对前者的逆向思维。

“弄斧到班门”,就是反“班门弄斧”之本意而提出的创新意。

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可能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也难以登堂入室。

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质,有利于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当然,我们在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时也不能随心所欲,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且记,逆向思维也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烘云托月,侧向思维美国一家图书印刷公司的策划者,将1000元美钞夹在一本刚出版的新书《心事有谁知》中,然后刊登这样一条广告:“本公司一位技术工人不慎将一张千元美钞夹在书中忘记拿出来,这位技术工人心急如焚。

发现它的人,请你做好事还给他,我们将奉送500美元作为报酬,并登报致谢。

”广告发出后,该公司印的十几万册书,几天便销售一空。

该公司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运用了烘云托月、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方法,仅花了1000美元巧作广告,便达到了促销的目的,同时又通过致谢广告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信誉。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正面引向侧面,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