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务工程Ⅰ》课程标准

《线务工程Ⅰ》课程标准

《线务工程Ⅰ》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2103901
课时:48 理论:38 实践:10
学分:3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线务工程Ⅰ》课程为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线、通信管道和电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掌握各种设施的结构、性能及技术指标、标准,掌握各种设施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施工及维护的技能及技术指标、标准。

为学生能够更好的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及参加通信行业线务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奠定基础。

其前导课程包括《电路》、《通信概论》、《工程制图》等,其后续课程包括《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及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利用情境教学,通过项目制实现教学目标。

开发的路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通信工程设计、通信工程施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等职业岗位,针对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具体分析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确定课程和课程目标。

内容确定的依据:《线务工程Ⅰ》课程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为通信工程公司、通信工程设计公司、通信工程管理及监理公司等单位培养基层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能解决现场常见问题,课程内容针对工作岗位进行设置。

为支撑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课程融合了通信行业线务员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排序原则:根据通信线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思路:线务工程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通信工程施工为主线,与企业合作,按照通信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工作流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配合实境教学,通过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整个工作过程,完成教学做一体
—1 —
化的课程教学。

三、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电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掌握各种设施的结构、性能及技术指标、标准,掌握各种设施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施工及维护的技能及技术指标、标准,掌握各种安全技术规程。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杆路、管道、直埋、墙壁等电缆工程的施工,相关线路、设备的维护及其他相关操作。

3. 素质目标
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继续学习,能够及时跟踪新的技术标准、规范,在遵循通信工程施工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下,要能够和实践紧密结合,针对通信工程的复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解决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在技术上、管理上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领域课程或项目课程格式见附表1。

五、教学实施建议
1.师资条件建议
由于通信工程施工实践性较强,建议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议
建议建立具有真实性的校内实训环境,如杆路、管道实训环境,各种仪器仪表,如各类配线架、走线架、电桥、地阻仪、兆欧表等。

建议建立校企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正的施工环境。

3. 教材选用编写建议
为更紧密结合实际通信工程的情况,以及融合通信行业线务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建议选用工学结合教材。

—2 —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由于课程所涉及内容实践性强、新技术发展快,建议根据课程内容并结合实际工程,制作视频资料、建立实物库、收集案例、购买图书、期刊,同时,建立网站提供电子资料,并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支持,使学生及时熟悉、了解新技术、新知识、新动态,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

5. 评价考核建议
考核中,在总体目标下,更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加大各个学习任务的过程考核,如:
课程期末考核:闭卷考试的方式, 60%
试卷采用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画图、论述、计算等题型。

课程平时考核:40%
考核项目包括:考勤、项目作业、课堂提问、期中考试等。

六、其他说明
课程建设小组:张志平、李丽勇、刘博光、黄红艳、孙青华、顾长青、牛建彬。

—3 —
附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4 —
掌握电缆管道施工的具体要求
掌握直埋敷设适用的情况
—5 —
了解全塑电缆的防腐蚀方法,理
解有害气体防护的重要性,掌握全
塑电缆防雷电的要求及其方法—6 —
注:此表适用于学习领域课程或项目课程。

—7 —
《线务工程Ⅱ》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2103912
课时:72 理论:56 实践:16
学分:4.5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线务工程Ⅱ》课程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光缆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掌握各种光缆线路设施的结构、性能及技术指标、标准。

同时,课程融合了线务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为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支撑。

其前导课程包括《电路》、《通信概论》、《工程制图》等,其后续课程包括《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及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利用情境教学,通过项目制实现教学目标。

开发的路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通信工程设计、通信工程施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等职业岗位,针对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具体分析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确定课程和课程目标。

内容确定的依据:《线务工程Ⅱ》课程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为通信工程公司、通信工程设计公司、通信工程管理及监理公司等单位培养基层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能解决现场常见问题,课程内容针对工作岗位进行设置。

为支撑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课程融合了通信行业线务员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排序原则:根据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思路:线务工程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通信工程施工为主线,与企业合作,按照通信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工作流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配合实境教学,通过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整个工作过程,完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1 —
三、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光纤、光缆敷设、线路施工维护、工程竣工、通信新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光缆熔接、光缆敷设、光缆线路施工维护、接入网的操作技能,掌握具体光缆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及维护的技能及技术指标、标准,掌握各种安全技术规程。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架空、管道、直埋、局内光缆的敷设,能够完成光缆施工项目的相关操作,主要包括光缆接续、敷设、安装,光缆故障查找、维护。

3. 素质目标
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继续学习,能够及时跟踪新的技术标准、规范,在遵循通信工程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下,要能够和实践紧密结合,针对通信工程的复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解决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在技术上、管理上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领域课程或项目课程格式见附表1。

五、教学实施建议
1.师资条件建议
由于通信工程施工实践性较强,建议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议
建议建立具有真实性的校内实训环境,如杆路、管道光缆实训环境,各种仪器仪表,如电桥、地阻仪、兆欧表、光纤熔接机、OTDR等。

建议建立校企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正的施工环境。

3. 教材选用编写建议
为更紧密结合实际通信工程的情况,以及融合通信行业线务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建议采用工学结合教材。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由于课程所涉及内容实践性强、新技术发展快,建议根据课程内容并结合实际工程,
—2 —
制作视频资料、建立实物库、收集案例、购买图书、期刊,同时,建立网站提供电子资料,并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支持,使学生及时熟悉、了解新技术、新知识、新动态,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

5. 评价考核建议
考核中,在总体目标下,更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加大各个学习任务的过程考核,如:
课程期末考核:闭卷考试的方式, 60%
课程平时考核:40%
六、其他说明
课程建设小组:孙青华、黄红艳、张志平、刘博光、李丽勇、王岩峰、牛建彬。

—3 —
附表2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注:此表适用于学习领域课程或项目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