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教学目标:1、陆地自然带的涵义;2、地域差异原因;3、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三、重难点讲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知识点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
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a、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
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
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同学们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
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
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
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这种山地垂直带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而相应变化造成的。
(2)南坡与北坡自然带垂直变化不同,自然结构复杂的一侧为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结构简单的一侧为北坡。
南坡海拔低,有自然带发展的空间;南坡为向阳坡,光热条件好,面向印度洋,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在此自然带多;北坡由于相对高度小,自然带简单且变化少。
(3)南坡有森林植被,北坡没有。
(4)南坡为海洋性冰川,海拔较低;北坡为大陆性冰川,海拔较高。
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
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例如,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这样的地方就叫绿洲。
绿洲可以出现在温带沙漠中(如我国新疆),也可以出现在热带、亚热带沙漠中,所以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在非洲赤道地区热带雨林带并没有横贯整个大陆,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分别是多雨的温带森林和干燥的温带荒漠,原因是地形的影响而造成的,这是非地带性分布的体现,这也使陆地环境更加复杂化。
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主要是因为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
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当中又表现出了其复杂性。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
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
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
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
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典型例题】例1.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_________带,C、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的分布规律。
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塑造C 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答案:(1)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2)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水分中(3)温带季风温带草原风力(4)水(或水分)例2.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答案:B 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温和降水量。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温度高,雪线也高;在同一山体,一般情况下,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阳坡;降水的多寡也是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重要因素,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迎风坡多地形雨,则迎风坡雪线高度低于背风坡,再结合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分布,可确定N坡是向阳坡,S 坡是迎风坡。
例3.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A)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3、该山可能位于(A)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模拟试题】1、形成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水分B、热量C、地貌D、海陆差异2、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A、随纬度变化而变化B、沿纬线方向更替C、东西方向变化D、南北方向延伸3、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是()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4、由于海陆分布形成的分异()A、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B、在中纬度最为明显C、沿经线方向更替D、越是干旱地区越明显5、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6、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A、富士山B、乞力马扎罗山C、勃朗峰D、泰山7、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A、亚欧大陆B、北美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8、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①尼罗河绿色走廊②一山有四季③南岭山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④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⑤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A、①②B、④C、③⑤D、②④9、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10、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A、天山山脉B、秦岭C、乞力马扎罗山D、阿尔卑斯山11、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12、北纬20度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13、关于自然带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在水分条件下形成的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C、地形高低起伏是非地带性因素,所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是非地带性规律D、各自然带之间都以明显的界线分开1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15、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这是()A、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B、因海陆分布造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C、经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1、解析:形成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热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