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读图分析:
3). 进一步思考山地垂直带谱完整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主要受纬度 海拔(或相对高度)等因素影响
4)同一陆地自然带在两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有什么不同?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在珠峰分布的海拔高度要低一些;主要原因是珠峰纬度高, 相同海拔高度温度高低不一样
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 分布现象。: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 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地形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 分布现象。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 改变: 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 长形态。 沿岸洋流影响
A
4.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冰原带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自然带 B.热带草原带以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最广
)
C.温带森林带在南半球分布很广
D.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常绿硬叶林带分布
5.读右图所示自然景观地域 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③→⑤→⑥的变 化是以 水分 为基础产生的 ,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 海陆位置差异 。
呼伦贝尔草原
200—400mm
400—600mm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图为2008年奥运火炬在我国境内传递的路线示意图。 荒漠--
草原--
森林 体现的是干湿
度的地带分异
规律;影响因 素主要是水分
(1)说出奥运火炬在由D地区向F地区传递的过程中,沿途所看到的主要自然 带的类型,并分析D、E、F三地区自然带的差异体现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及其主导影响因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图为2008年奥运火炬在我国境内传递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2:下列为四个地区的景观示意图。
(2)材料2中的四幅图所示景观在E省看不到的是 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条件。
C
。
①有分布广泛的石灰岩;②气候湿热;③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土壤和流水中
有机酸含量高。溶蚀作用显著
(3)说出材料1图中两个灌溉农业区的名称:① ②
同一自然带在 阳坡位置 高 、阴坡位置 低 原因: 同一山地,阳坡光 热条件优于阴坡, 自然带分布的高度 高于阴坡。
练一练
1800
山地针叶林带
1100
600
山地针阔混交叶林带
42°N
48°N
52°N
58°N
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 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 示意图 1、据图推测,该山麓处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季风气候
五.非地带性规律 (理解)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使自然带出现 非地带性的分布现象。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同纬度陆地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海陆分布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 分布现象。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 荒漠中的绿洲。 水分
考 纲 点 击 考 播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 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查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及成因。
情 2.结合时事(如2016年夏季奥运会在巴西举行等)考 报 3.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
中纬地区 中纬地区
水热 海拔 山地垂直 状况 纬度 自然带
海拔高、 喜马拉雅 纬度低 山
国土面积狭小
春风不度玉门关
综合练习 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1~2题。
1.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由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规律的是 (
A.图中①—②—③的变化 B.图中③—④—⑤的变化 C.图中①—③—⑤的变化 D.图中①—⑥的变化 2.图中④处的天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 是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 差异产生的原因 ③处于沿海 ⑥深居内陆 。
6.(2010年贵州安顺调研)读下图,完成(1)~(2)题。
下图为尼日尔小朋友Tom到某国旅游时拍摄到的一幅景观照片。读图,
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Tom在自己的国家也会经常看到该景观 B.Tom可能是在我国的青海湖附近拍摄到该景观的 C.该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D.图中的骆驼是非洲热带沙漠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2.图中树木在此地出现属于
( D )
பைடு நூலகம்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1、影响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C A、两极表现较为明显 B、以热量为基础 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各自然带南北更替 3、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B A、昆仑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天山 D、富士山
搜集到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图作为探究学习天山南北坡垂
直带谱差异的材料。读图回答3~4题。
3.以下符合天山北坡特征的有 ( C ) ①山地荒漠带的分布面积更小 ②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③山地草原带分布面积更大 ④森林带分布面积更大 ⑤高山草甸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⑥雪线更高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推测出影响该山峰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B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放牧
C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的是( B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9.下图分别是东欧和北亚的植被与农业带分布示意
图及东欧和北亚地区简图。读图回答1~2题。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 规模 有大有小。(了解)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 温度带 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陆地 自然带 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记忆 (1)成因:因
理解)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 不同, 水热组合不同,形成 和土壤类 植被类型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纬度愈低,海拔愈高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 大则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5、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 布的海拔 越低
1800
山地针叶林带
1100 600
山地针阔混交叶林带
42°N
48°N
52°N
58°N
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 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 示意图
(1)图中C处自然带名称是 (1)D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D.温带荒漠带 (2)图中B和C处自然带不同的原因是 A.暖流影响 B.寒流影响 C.海陆分布 D.地形起伏
(2)D
高考真题赏析
例1 7.(2009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一张反映“ 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小结: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从赤道向 两极的地 域分异 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 域分异 山地的垂 直地域分 异 形成 影响 分布规律 基础 因素 太阳 东西延伸 热量 辐射 南北更替 海陆 南北延伸 水分 分布 东西更替 分布明显 特例 的地区 高纬和低 20°E 纬地区
1.①图中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①图中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与②图中甲、乙、丙、丁四 线段所经地区一致的 是 B A.甲 B.乙 C.丙 D.丁
10.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将
A
探究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热组合
读图分析:
1)、喜马拉雅山南坡与北坡垂直带谱差异及原因; 差异: 南坡垂直带谱比北坡丰富 原因: 南坡相对高度比北坡大
2)、观察两山地由基带到山顶垂直带谱变化规律,注意其山体自然带垂直变化规 律与从赤道到两极自然带变化的相似性
探究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热组合
不同的 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 型。 (2)特点:具有一定 宽度 、呈 带状 分布。
(3)思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哪些地带性分异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 分异规律
(一)
(二)
(三)
(四)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理解) 1、以 热量多少 为分异基础--- 纬度 高低不同,太阳辐射不同 2、自然带基本上是 东西方向 延伸, 南北方向 更替
河西走廊
,
。比较它们灌溉水源的差异。
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是祁连山上的冰雪
融水,而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源主要是黄河水。
(5)影响雪线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
(2)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 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