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移动数字电视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数字电视发展迅速,最近几年来不断在全国各地普及,惠及了千家万户。
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是一个重大的变革。
作为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的发展将成为区别甚至超越传统媒
体和网络媒体的“第五媒体”。
当然,也有人把公交移动电视称之为继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网络之后的“第六媒体”。
但是,无论怎样界定公交移动电视,
我们都不能否认其迅速发展给传媒产业所带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公交移动数字电视传播移动数字电视的传播学浅析学思考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引言
:如今,公交车移动电视已在全国大多数城市普及。
公交移动电视发展迅猛,其市场前景被称之为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作为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为乘客受众带来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存在着亟待改进之处。
本文试从公交车移动电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方面进行传播学浅析,从而寻求改良的途径,使之更加健康的发展。
正文:
一.数字移动电视的简单介绍
数字移动电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
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移动状态、时速1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上,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和清晰,使观众可以在移动状态中轻而易举地收看电视节目。
移动电视和广播一样,都用无线信号发射和地面接收的方法。
只要有数字电视(接收)机,就像拥有收音机一样,可以在发射场强所在的任何地方,在移动中接收信号。
目前移动电视已开始在办公大楼,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轻
轨列车,火车等领域相继得到应用。
二.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
移动电视最早出现在新加坡,2001年率先在1500辆公交车上使用移动电视,随后迅速普及到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
2003年1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作为国内第一个移动电视频道,目前已经在上海市区150余条公交线路的近400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机,其中90%的线路贯穿中心城区,目前日受众达310万人次。
自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北京、武汉、长春、南京,长沙等十多个城市也相继开始在公交车上开播移动电视,到2004年年底,北京市已有73条线路的约4000辆公交车安装了移动电视机。
在已开播车载移动电视的城市中,长沙具有典型意义——长沙虽地处内陆,却是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世界第三个开播车载移动电视的城市;而长沙至今却只有一家移动电视运营商——长沙广电数字移动传媒有限公司独霸市场。
长沙移动电视,一个全新的数字电视媒体,隶属于长沙广电集团旗下的长沙广电数字移动传媒有限公司,是整合了资金、节目资源、技术传输等多方优势开发出的信息型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是专为长沙市民和游客潜心打造的集新闻、社会、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移动新闻资讯和信息服务平台。
自2003年10月1日正式开播以来,在长沙市区1000余台公交车、1000余台出租车和500台私家车、商务车安装了接受设备,形成了独特的高端VIP收视群体。
“随时随地,随身随行”,每天穿梭在城市脉络中的移动人群通过收听、收看这一全新概念的“移动媒体”,在第一时间了解时事要闻、
生活资讯。
(一)受众分析
与传统媒体不同,公交移动电视的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移动过程中短暂停留的观众”。
由于公交巴士上的乘客成分复杂,乘坐同一辆公交巴士的人群中可能在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因此总体而言,公交移动电视的目标受众是相对大众化的。
首先,公交车移动电视由于其传播特点具有移动性,拥有着短暂和分散性的移动受众群,由于一部分乘客的乘车路线是固定的,所以它拥有一部分固定受众,且数量基本持恒。
公交车是多数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移动电视具有了庞大的收视群落。
据有关资料资料显示,上海公交每天平均接载乘客700多万人次,按现安装的移动电视机推算,每天约有310万人次收看移动电视,平均每45分钟有8.3万人次以上实际触达人流,已形成家居之外不可小视的庞大收视群落;北京市公交车辆已达2万多辆,每天乘坐公交车的人次高达1180万,市民平均每周花费在公交车上的时间为5.18小时,年运营总人数近50亿人次;长沙地区有大约601.8万人口,每天将近有五分之二的人们出行选择乘坐公交车,平均每人在公交车上大约需花费40分钟时间。
其次,受众组成成分复杂,一般工薪阶层和中产阶层构成了接收公交移动电视的主力军。
但是,可以看到,特定线路和特定区域的公交巴士还是有相对集中的受众群体。
以长沙为例,大部分为在职人士,由
于岳麓区和星沙地区的学校分布较多,所以这些地区的公交线路的乘客以学生为主,星沙地区还有一部分的公交乘客是农民。
再者,受众被动地接收电视节目。
在传播活动的发展进程中,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的这一传播理念的转变,可以看出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中几个大环节之一,其地位已经日益凸现。
过去由于电视频道匮乏,受众基本上处于“你播———我看”的被动接收状况。
随着技术的进步,频道的增多,受众可以拿着遥控器自主选择自己想看的频道和电视节目。
然而,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受众又一次成了被动的接收者。
公交移动电视的强制性传播使得受众身在公交车上,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余地。
这种受众被动接收状态,无疑会降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然而目前尚无良策改变这种状态。
传播方式的欠互动性。
目前,公交移动电视的大部分节目只是一味的传输信息,并没有唤起受众的参与热情,完全置受众于自控的无序状态之中,无视信息的到达和反馈情况。
有人指出移动电视的出现是“影院观赏强迫性”的回归,利用人群被动空间集结特点,收回了传统电视的遥控权利,其“强制伴随性”削弱了受众的主动性。
这里的“被动”和“强迫”直指移动电视缺乏互动的致命弱点。
移动电视的垄断性传播,剥夺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和随时更换频道的权利,有利于培养社会大众群体性收看同一节目的自觉性,这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比如广告)来说,传播效果更佳。
(二)传播内容分析
大众传播的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媒体而言,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以丰富的内容、鲜明的风格来吸引移动人群的眼球,是移动电视生存的基本法则。
由于其目标受众是“移动过程中短暂停留的观众”,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编排就必须考虑其不同于传统电视的特点。
其内容应该短小精悍,其中资讯类的节目要及时播出,发挥电视直播优势,以利于受众在乘车的短暂时间内观看到比较完整的节目,了解到一些最新动态。
目前,全国的公交车移动电视节目主要以新闻、休闲、咨询、娱乐类节目为主,除此之外还包含健康咨询、新闻热点、娱乐新闻、幽默笑话、小品相声、广告、时尚服饰、英语媒体新闻等。
例如长沙移动电视现每天播出19小时,栏目近三十个,涉及新闻、娱乐休闲、体育、生活资讯等众多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方面,具有很强的信息性、时效性、实用性、可看性和互动性。
具有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特点。
由于受众群体的短暂接受和分散性流动性特点,节目的内容编排和制作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重复性规律。
内容的短小精致发挥了公交车移动电视媒介的优势,利于受众在乘车的短暂时间内观看到比较完整的节目,了解到最新动态。
如今移动电视中,新闻资讯类节目在整个内容生产中比例明显不足,造成公交移动电视长期良性发展的隐患。
创办公交移动电视的初衷是建立户外广告的新兴投放媒体,这一功能定位一直延续至今。
有研究表明,公交电视的节目内容主要是新闻短讯、娱乐和广告,而广告播放的时间、频次有的甚至占了节目播出总量的1/2,公交电视商业
赢利的意图表现明显。
然而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依靠广告独挡一面,这种极不平衡的内容构成,不仅有损媒体信息传播功能完全和健康地发挥,从长远来看,还将会招致媒体品格的下降,最终遭受众遗弃。
这一点在低俗和虚假广告充斥版面的报纸媒体已得到验证。
打造新闻信息的“移动”传播实体改变公交移动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的传播弱势现状,充分发挥其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优势,需要一种意识、一个行动,即在受众意识的指导下创办自制节目,把移动电视建成新闻信息传播的“移动”实体。
伴随自制节目始终的受众意识则是提升移动传播实力的关键。
相对的也可以播放一些法制节目,一是可以增加大众的法律知识,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二是可以提高整个人民民族的素质水平,为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传播者必须了解受众的需求,这是传媒要想在竞争中获胜的必须条件。
只有传播者才可以进行研究使自己成为受众文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不仅传媒要了解受众如何解读传媒的符号,还要读懂受众如何表达他们对传媒文本的解读,以完成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反馈。
公交移动电视的运营商要在这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