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岩市委组织部2011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2011年全市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个主题,突出做好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这一中心工作,重点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各级干部学习培训、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努力为龙岩实现“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一、以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为重点,进一步为龙岩跨越发展选好育好干部、配齐配强班子1、认真做好市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
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市委换届考察工作,完成好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的选举任务,做好第四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的人事安排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市第四次党代会选举等各项组织工作。
2、切实加强对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的指导。
召开全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会议,部署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11年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明确有关政策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换届调研和领导班子现状分析,指导县(市、区)制定换届工作方案,统筹谋划县、乡党委换届工作自下而上、适当集中工作安排,通盘考虑党委换届与同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有序衔接。
全市乡(镇)和县(市、区)分别安排在2011年5月和6月前完成。
指导县、乡党委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加强对各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换届文件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换届工作与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3、选优配强县、乡领导班子。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用人导向,严格把握人选标准和条件,重点选好配强党政正职,择优选配领导班子成员。
认真研究制定换届考察实施办法,统筹选配上下级党委领导班子,通盘考虑党委换届与同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配备。
抓住换届有利时机,积极推进上下级之间、不同地方之间、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
注意保持领导班子换届后的相对稳定。
改善党政领导班子年龄、专业、知识结构和经历、专长、性格等方面的结构,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选拔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换届后重点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4、积极扩大换届工作中的民主。
改进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办法,适当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代表选举的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20%。
扩大选举工作中的民主,适当提高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差额比例,乡镇党委委员差额比例不低于20%。
完善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创造有利于选举人表达真实意愿的条件。
5、努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改进和完善换届人选提名推荐办法,坚持对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推荐提名,对现任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对新提名人选进行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
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既充分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
巩固完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成果,全面落实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措施。
6、严肃换届工作纪律。
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换届工作的纪律要求,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深入抓好换届纪律的学习教育。
坚决防止和重点整治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各种不正之风。
加强换届工作全过程监督,结合换届考察和巡视工作,开展严肃换届纪律问卷调查,对换届风气进行民主测评,实行违反换届纪律案件查核专办制度,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加强换届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谈话谈心、调研等方式,掌握情况,分析动态,及时教育引导干部,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
二、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1、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跨越发展能力。
加强领导干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坚持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首位,坚持不懈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认真抓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培训。
继续办好市管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
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科学设置各类专题,实行“一班一策”,组织全市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进行专题培训。
适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定期推出一批重点课程,拓宽领导干部的知识视野,提升领导干部的思维层次。
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方案。
整合同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增强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办学实力,提高培训水平。
要切实完善制度,推进运行机制改革,建立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部参训机制。
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和跟踪管理制度,将重要培训情况纳入干部人事档案。
积极推进师资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坚持专兼结合,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等担任兼职教师。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继续抓好福建古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的课程开发,推出有特色的培训产品。
着力拓宽办学渠道,充分发挥古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才溪乡的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的作用,在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国有企业等地建立14个市级现场教学点。
2、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
在认真总结第四、第五批干部到信访岗位挂职锻炼工作的基础上,继续选派新提任副处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参加第六、七批信访岗位挂职锻炼。
加强对援藏援疆干部的管理。
以去年延伸考核谈话了解情况为基础,认真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认真做好试用期满处级干部和参加“项目建设年活动”干部的考核工作。
主动加强与省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军转办的工作联系,做好团职转业干部的安置和企业团级军转干部思想稳定工作。
3、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入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和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讨班的精神,进一步探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等办法。
继续探索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干部任用提名等工作,支持鼓励基层积极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
结合县、乡换届,积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探索规范干部任用提名酝酿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和任前公示制度,推行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制度,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群众参与程度。
持续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进一步研究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法,适时组织开展公开选拔处级干部工作,努力实现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
加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一意见四办法”,结合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职责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际,继续探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4、健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科学的干部宏观管理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定,严格实行县(市、区)干部选任工作事前报告制度。
主动协调理顺各方关系,加强对干部双重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及时做好双重管理干部呈报、审批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龙岩市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规定》,切实加强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工作。
健全完善公开遴选、公开招聘工作,实现公开遴选、招聘工作常规化。
建立健全选调生、选聘生培养锻炼机制,继续完善选调生、选聘生跟班学习制度,有计划的抽调选调生到县直以上机关部门跟班学习、选聘生到乡镇机关跟班学习。
建立选调生轮训制度,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两期选调生培训班。
结合乡镇班子换届,有计划的选派硕士选调生到基层挂职锻炼。
切实做好2009年选聘生服务期满考核和工作安排,认真做好2011年选调生、选聘生的选派及安排工作。
适时做好从村、居主干中考录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工作。
继续加强对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宏观管理,推进干部档案管理电子化,逐步开展科级干部档案建库工作,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服务。
5、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统筹做好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工作。
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
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确保对产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重点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重点教育、管理和监督。
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继续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和杜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
深入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干部任用前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
畅通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渠道,建立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信息共享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
在坚持公示制、考核预告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干部信息工作向社会公开制度,逐步实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完善干部工作社会评价机制。
6、改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以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
抓好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有关政策,改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开展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活动。
按规定认真及时地办理省管干部退休手续的呈报和2011年到龄处级干部退休审批工作。
三、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1、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突出创先争优重点,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进一步丰富争创内容,创新争创形式,拓展争创领域,提高争创实效,动员广大党员在打好“五大战役”中建功立业,以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效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
把服务大局贯穿始终,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部门职能和所从事的业务,明确创先争优的实践重点,拓展发挥作用的平台,使活动内容紧扣工作大局。
紧密结合基层党组织职责和党员岗位特点,按照有利于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的原则,紧紧围绕迎接和纪念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精心设置载体。
把典型带动贯穿始终,注意选树先进典型,把“先”和“优”具体化、形象化,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标杆、赶有目标,大力总结、表彰和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使创先争优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