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

1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 )

渝中组〔2009〕7号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

重庆市渝中区人事局

共青团重庆市渝中区委员会

关于举办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

渝中分论坛的通知

区属各党工委、党委、党组,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区属各团队组织: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关于举办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的通知》(渝委组〔2008〕99号)精神,为发现优秀人才,研讨改革良策,展示渝中形象,经研究决定,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团区委组织举办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现将举办论坛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09年1月至2009年4月

二、参与对象

坚持不设门槛、海纳百川,凡45周岁以下的青年均可报 2 名参加。

三、主题和论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围绕“推进科学发展 打造„内陆香港‟”这一主题,重点研讨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点研讨如何坚持“一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坚定“内陆香港”城市理想,着力建设国际都市形象区、开放经济样板区、社会和谐示范区、党的建设先锋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参考论题详见附件2)

四、举办形式

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层层遴选的原则,按照分层、分线组织论坛的思路,采取“1+2+X”形式,重点举办1个分论坛和2个子论坛。

区分论坛活动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团区委负责举办。“经济发展类”子论坛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社会事业类”子论坛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开展论文征集、推荐选拔等相关工作,并结合实际举办系统论坛,确保论坛活动顺利推进。

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09年1月—2009年2月)

1、宣传发动:区属各单位要组织发动本系统、本区域、本单位的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区域单位青年人才及外来务工人员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团区 3 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综管处负责;区外、市外、海外青年人才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由区外经局等有关单位和区侨联、青联等群团组织负责。

2、调研撰稿:论坛参与者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素材,认真撰写论文。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视角独特、重点突出,有较高参考价值。字数在3000字左右。各单位要对收集到的论文进行初步筛选,择优推荐(各单位组织投送稿件的建议数量详见附件3)。全区45岁以下的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撰写文章,带头建言献策。

各单位要加强指导,及时掌握论坛参与者的论文选题方向,并请于2月16日前通过电话或邮件形式,将论坛参与者人数及论文选题情况反馈至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电话:63765241、63765505)。

3、按时投稿:根据统一安排,请于2009年3月5日前报送论文稿件。投稿地点设在:

团区委办公室(渝中区和平路管家巷9号机关大楼25楼)

联系人:李真真 联系电话:63765208 63765241

邮 编:400010 电子邮箱:tqw5555@

(二)论文评审阶段(2009年3月6日至3月10日)

1、综合评审:区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组织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并报经区论坛组委会审定通过,产生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及提名奖若干;

2、论文反馈:区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将评选产生的获奖论 4 文,按照“经济发展类”和“社会事业类”两大类别,分送区青年人才论坛子论坛承办单位,推荐部分获奖论文作者参加子论坛试讲。

(三)子论坛发布阶段(2009年3月中、下旬)

1、培训试讲:区论坛组委会办公室举办专项培训活动,并组织获奖论文作者试讲,聘请专家点评,择优确定参加子论坛发布的人选。

2、举办子论坛: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举办“经济发展类”子论坛发布活动;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举办“社会事业类”子论坛发布活动。经子论坛选拔,择优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分论坛发布。

(四)分论坛发布阶段(2009年4月上旬)

区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将加强对分论坛发布选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精心组织,高规格、高质量举办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渝中分论坛发布活动。经分论坛选拔,择优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市主论坛角逐。

(五)报送论坛成果阶段(2009年4月20日前)

在举办渝中分论坛的基础上,经区论坛组委会研究确定,将遴选推荐3—5名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全市主论坛角逐。按时报送渝中分论坛论文成果、活动总结等相关材料。

(六)论坛成果转化阶段(2009年5月—12月)

切实抓好论坛智力成果和人才成果的转化。

六、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青年人才论坛是贯彻 5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区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加快建设“一区一基地”,实现“内陆香港”城市理想,发现人才、荟萃智慧、展示渝中形象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论坛活动作为培养选拔青年人才和推动渝中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件大事抓实抓好,确保分论坛活动的顺利推进。

(二)拓宽视野,广泛宣传发动。要多渠道、立体式、全方位加强宣传,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网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短信、简报信息等作用,深入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两新”组织等,让更广大青年了解论坛、走进论坛、参与论坛,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论坛、关注论坛、支持论坛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实效,加快成果转化。要充分吸纳并推动转化论坛提出的重要观点、创新思路及合理化建议,切实把论坛智力成果转化到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中去;在人才成果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大论坛活动中优秀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力度,使论坛真正成为“举贤才、聚智慧、展形象”的人才工作品牌。

附件:

1、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组委会名单

2、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参考论题

3、各单位稿件建议数量

4、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论文格式要 6 求

5、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论文作者登记表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

重庆市渝中区人事局

共青团重庆市渝中区委

2009年2月6日 7 附件1:

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

组委会名单

主 任:陈 全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副 主 任:卢 勇 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戴启常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徐维琪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事局局长

江 帆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曾 姝 团区委书记

李 勇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黎安原 区发改委副主任

何俊生 区教委副主任

张荣强 区财政局副局长

田 野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曹 欢 区文广新局党委副书记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共渝中区委组织部,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江帆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团区委书记曾姝同志和区人事局副局长包海燕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8 附件2:

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

参 考 论 题

一、关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考论题

1.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2.破除扩大开放的思想、体制障碍问题研究;

3.在开放型经济建设中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4.适合内陆特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5.符合重庆特点的开放方式研究;

6.开放型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7.培养、吸引、用好高素质人才推动内陆开放问题研究;

8.引进技术、智力和人才增强重庆自主创新能力问题研究;

9.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开放问题研究;

10.世界经济形势下重庆产业体系调整问题研究;

11.建设长江上游物流商贸中心问题研究;

12.发展内陆型加工贸易问题研究;

13.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问题研究;

14.建设内陆保税港区问题研究;

15.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问题研究;

16.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革步伐问题研究;

17.建设开放型制造业高地问题研究;

18.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问题研究; 9 19.打造沿江产业带问题研究;

20.重庆承接沿海产业和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21.推动重庆园区建设快速发展问题研究;

22.建设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文化中心问题研究;

23.打造重庆文化品牌问题研究;

24.建设高效能行政管理体制模式研究;

25.建设和谐社会环境促进开放问题研究;

26.完善“一圈两翼”共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27.扩大农业领域开放问题研究;

28.重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29.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30.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问题研究;

31.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重庆问题研究;

32.便捷城市交通,建设畅通重庆问题研究;

33.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森林重庆问题研究;

34.提高安全指数,建设平安重庆问题研究;

35.增强健康意识,建设健康重庆问题研究。

二、关于渝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考论题

1、打造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的问题研究;

2、畅通工程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

3、平安渝中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

4、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

5、危旧房拆迁后如何推进建设进程的相关问题研究;

6、金融危机下渝中区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10 7、渝中区对接重庆内陆保税港区政策的相关问题研究;

8、推进招商引资的相关问题研究;

9、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问题研究;

10、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相关问题研究;

11、打造教育、文化、卫生高地的相关问题研究。

12、借鉴香港成功经验,建设国际都市形象区的问题研究;

13、加快“一区一基地”建设,建立开放经济样板区的问题研究;

14、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和谐示范区的问题研究;

15、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打造党的建设先锋区的问题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