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2 华师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2 华师版

一、填空题 bd3.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和秦牧。

4.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6.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7.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

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12.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3.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1.王安忆表现性爱题材的著名作品“三恋”是指()A.《小城之恋》B. 《锦绣谷之恋》C. 《荒山之恋》D. 《世纪之恋》3.下面属于寻根小说的是()。

A、《爸爸爸》B、《小鲍庄》C、《春之声》D、《红高粱》5.余华的第一篇小说是1987年1月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A.《河边的错误》B.《四月三日事件》C.《细雨与呼喊》D.《十八岁出门远行》6.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A.《百合花》 B.《桂林山水歌》 C.《双桅船》 D.《弧线》7.诗句“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出自作品()。

A.《一代人》 B.《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C.《远和近》 D.《生命幻想曲》9.汪曾祺写的最好的小说都是属于童年回忆的作品。

这些作品主要有( ABC)A.《受戒》B.《大淖记事》C.《异秉》D.《岁寒三友》10.《保卫延安》的作者是()A.吴强 B.曲波 C.梁斌 D.杜鹏程11.王朔参与创作的电视剧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这些电视剧主要有()A. 《过把瘾就死》B. 《渴望》C. 《编辑部的故事》D.《过把瘾》12.《班主任》中着力刻画的两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是()A谢惠敏 B章永璘 C宋宝琦 D马缨花三、名词解释3.先锋文学5.伤痕文学6.朦胧诗7.“第四种剧本”四、简答题2.简析王安忆小说的特色。

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两个特色:其一,大量使用判断句式;其二,人物对话全部使用没有冒号和引号的直接引语。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本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长恨歌》抽象化的语言艺术特色。

3.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A、包含了通俗文学的诸多因素,知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成为商品。

B、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呈现出自我重复和批量生产的痕迹。

C、善于利用大众传媒,是创造热点和现象的高手。

4.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

请简要说明这一特征,并试举一例。

A.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构,先写环境地貌,再写人,再写人的职业和生活。

B.作品中较多地穿插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等,有杂家的风范。

C.写人写事,主要在写生活,而且是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整个流程”。

D、可以《受戒》,也可以《老鲁》或《鸡毛》等其他作品为例。

6.简述闻捷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1、诗歌在构思上较新颖。

2、作者善于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充分地表现青年人感情的波动,折射出时代风俗的巨大历史变迁。

3、闻捷诗歌语言富有民族韵味的音乐美,情感基调高昂欢快,有浓重的牧歌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4、闻捷的爱情诗不单纯描写爱情,而是将爱情与表现新的生活内容、传达新的时代气息、高扬新的思想情操联系在一起。

7.巴金《随想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作品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随想录》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并不只停留在暴露伤痕的浅层面上,而是从社会文化的深层探究“文革”与社会弊端的一个根源。

因此,还应坚决反封建。

2)严于律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巴金的彻底自审,实际上也是在审视民族的灵魂,解剖时代、社会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

3)具有文体价值。

优秀的散文应是作者真诚的人格与真实的文格化合的产物。

散文应崇尚真实。

《随想录》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人,叙真事。

4)独特的话语方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8.应该如何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待汪曾祺小说的意义?A、散文化小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过较大的成就,在废名、沈从文、萧红之后一度中断(甚至在废名之前还可以加上郁达夫),汪曾祺的出现连续了这个被中断的遗忘的小说风格。

B、汪曾祺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创作实绩开启了“寻根文学”风气之先,影响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当代青年作家,如阿城、何立伟、阿成等,使散文化小说得以发扬光大。

C、汪曾祺小说的承前启后作用还表现在更新当代小说的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使小说自身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

五、论述题1.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舒婷、顾城诗歌的风格特点,并比较两人在内容选择和艺术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的异同。

舒婷在诗歌里很少直抒胸臆,她常常用象征主义的感觉和暗示、意象的组合和跳跃来营造诗的艺术境界,这不仅使诗歌的意境得到了拓展,而且推动了诗歌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如《双桅船》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

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顾城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

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

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一代人》一诗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是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却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

正是这坚毅的寻找,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象之下的、使人难以接受的本质。

3.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

)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4.结合作品,谈谈杨朔诗化散文的特点及对学界其散文“诗化”的反思。

杨朔诗化散文的特点:1、善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具有诗的视角和诗的容量。

2、长于诗的意境创造。

用景与物附丽的象征情韵,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使意境的展示虚实相生,曲折蜿蜒。

思想的揭示步步开拓,层层转深,因而形成了诗美的意境。

3、讲究结构艺术。

他的散文,构思精致巧妙,行文疏密有致,曲以致深。

文章开篇讲究引人入胜,结尾追求翻出新意,卒章显其志。

多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巧在开篇,奇在结尾。

4、注重锤字炼句。

杨朔散文具有凝练、洒脱、优美、清婉的语言风格。

他善于用动词和形容词,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突出了文眼,增强了散文丰厚的意蕴。

反思:1、这一时期散文的“诗化”是一种浅层次的诗化。

2、由于“诗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既定的政治题材和主题,所以这时期的“诗化”散文带有更多的理想化成分,许多散文成了严峻人生的诗意的伪饰。

散文诗意与现实的严重对立,从而导致散文自身价值的失落。

3、杨朔的“诗化”散文也一度成了散文创作的模式,这使得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千人一面的局面,散文创作虽繁荣而死寂。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一、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二、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B 、秦牧C 、刘白羽D 、周涛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B)。

A 、鲁迅B 、沈从文C 、巴金D 、老舍三、伤痕文学: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

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 3 分)3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 2 分)4 、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 2 分)三、3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