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音乐史背诵讲义

中西方音乐史背诵讲义

中国部分一、远古、夏、商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18支,保存最完整七音孔吹出河北民歌《小白菜》,距今7920年,音乐考古历史8000年2、远古及夏商的乐器类型①贾湖骨笛②河姆渡骨哨③河姆渡古土员④孙家寨彩陶盆3、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①巫术说②娱情说③模仿说④劳动说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六代乐舞西周鼎盛,杨荫浏分类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四夷之乐和宗教性乐舞黄帝《云门大卷》、唐尧《大咸》(也称《大章》)、虞舜《韶》、夏禹《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2、西周的音乐教育(目的,对象,意义)礼乐制度,周公,基本类容(①规定用乐的等级②规定伴随礼的乐舞是雅乐)目的:巩固奴隶主阶级在等级制社会的地位。

钟磬被视为身份和权利的象征3、汉乐府的领导人﹑官职①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②蔡文姬,《胡笳十八拍》4、十二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5、“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6、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7、儒、墨、道三家音乐观点儒:主张礼乐思想,提倡音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社会功能墨:“非乐”思想,反对音乐,劳民伤财道:老子“大音希声”庄子“清静无为”“无言而心悦”分音乐“天籁”“地籁”“人籁”8、儒家音乐美学著作《乐记》《乐记》成书于西汉,但其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者。

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1、相和三调:艳—曲和解—趋或乱2、《碣石调·幽兰》谱式:文字谱3、古琴七弦十三徽形制的确立南北朝通过琴演奏4、《广陵散》古琴曲5、《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宫廷燕乐:二部伎名称:立部伎、坐部伎2、梨园:专习法曲,乐器演奏,御用歌舞教坊:宫中管理音乐歌舞和训练培养乐工3、古琴减字谱:唐人曹柔4、法曲:《法显传》、《霓裳羽衣曲》第五章宋元时期的音乐1、瓦子:也称“瓦舍”“瓦肆”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及重点勾栏: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

2、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凄凉犯》《醉吟商小品》自度曲《杏花天影》《扬州慢》3、唱赚的曲式前有引子,中间若干曲牌连缀,后有尾声4、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5、元杂剧的音乐(北曲)一本四折,《窦娥冤》《拜月亭》《墙头马上》《西厢记》6、陈旸《乐书》中国历史较早一部带有音乐百科性质的音乐著作芝庵《唱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声乐论述7、《潇湘水云》郭沔第六章明清时期的音乐1、南戏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2、昆山腔的改革者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吸收“戈阳腔”“海盐腔”音乐和“北曲”的唱法成“昆腔”3、梆子腔代表剧种: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皮黄腔:徽剧、汉剧、京剧、粤剧和湘剧、赣剧4、华秋苹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谱集5、《神奇秘谱》朱权6、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的振动体长度均匀分为12等分的“十二平均律”原则,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

第七章 20世纪初的新音乐文化1、学堂乐歌的概念(简答)随着新式学堂的简历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历史意义①、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②、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③、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④、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沈心工:《黄河》、《从军歌》、《爱国》《革命军》、《美哉中华》顺祝亲们期末考试顺利及格 1《黄河》李叔同:《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第八章 20世纪20年代的新音乐文化1、上海国立音乐院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2、萧友梅:《问》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别校辞》管弦乐《新霓裳羽一曲》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3、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4、王光祈: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对外介绍中国音乐,独创性提出了“世界三大体系学说”。

5、刘天华的音乐思想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第九章 30年代的中国音乐文化1、黄自的艺术歌曲代表作《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及其清唱剧《长恨歌》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大陆歌》《开路先锋》《金蛇狂舞》创作成就: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具有民族的、大众的特点,也富于时代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

他的音乐创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地发展明确了方向,树立了音乐创作的榜样。

3、冼星海:《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4、贺绿汀《牧童短笛》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第十章 40年代的中国音乐文化1、鲁艺即鲁迅艺术学院2、《白毛女》的创作,我国第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成就:①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②吸取了民间作为各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和音调基础,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广泛吸取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③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创造性地借鉴近代外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

3、江文也:《台湾舞曲》《北京点点》马思聪:《思乡曲》将西洋乐器小提琴的技巧与中国民歌因素充分结合,反映了广大人民思念故乡的强烈感情,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名字解释1、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

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2、梅花三弄: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

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3、鲁艺:鲁艺即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鲁艺”。

4、左翼:在音乐方面,在9·18事件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一场“左翼”音乐运动,创作了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掀起了全民性的抗日群众歌咏活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精神士气。

西周音乐教育目的、对象、学习年限及内容(简答)中国真正独立且完善的音乐机构“大司乐”中音乐教育部分,是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的音乐学校。

对象主要是王公贵族子弟,也有一些民间选拔的青年。

他们在13-20岁的学习音乐美学理论、演唱艺术和舞蹈艺术;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学习项目有规定的先后顺序。

培养目的主要是配合礼乐制度,更好地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西方部分第一章古希腊和古罗马1、古希腊的三位悲剧代表作家“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称为“三大悲剧”2、古希腊乐器①里拉琴,常用于颂歌或史诗伴奏。

②阿夫罗斯管,常用于为酒神赞歌或戏剧伴奏。

3、古希腊调式四音音列调式:①多里亚②弗里几亚③丽底亚④混合丽底亚第二章中世纪1、格力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是罗马天主教做弥撒时所用的音乐。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即“圣咏”)2、中世纪调式:多利亚调式、弗利几亚调式、里第亚调式、混合里第亚调式等四种教会调式及其变格调式。

到了十六世纪,出现了伊奥尼亚调式及爱利亚调式。

3、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音乐开始获得复杂的节奏,单声音乐逐渐走向复音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对位法,出现了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克劳苏拉、康都克特、经文歌等形式。

4、演唱骑士音乐的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称呼。

法国:游吟诗人南部:特鲁巴杜尔北部:特伦威尔德国:恋诗歌手第四章巴洛克1、歌剧的产生:巴洛克盛期,歌剧诞生。

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2、古组曲:古组曲的形式在17世纪被当时的作曲家弗罗贝格尔确定下来的。

其结构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首舞曲组成。

3、维瓦尔第《四季》:《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

》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

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第五章古典主义1、维也纳古典乐派: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

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

2、海顿的交响乐创作(简答题):被公认为“交响曲之父”,创顺祝亲们期末考试顺利及格 2作风格: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特点在海顿的创作中得到了十分巧妙的结合。

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是海顿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的基础。

这是启蒙运动的民族精神在音乐艺术中的反映。

海顿力求艺术的通俗性和大众性。

他广泛学习与研究人民自己的音乐创作,并且力求自己的创作接近于这种风格,同时还在专业技巧上丰富与提高了这种风格。

海顿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轻松、快乐表现在作品中,这种乐观主义源于他对人民的同情,他常常说贝多芬的音乐中有一种他不喜欢的怪东西,这种怪东西就是指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斗争性。

另外,在艺术趣味上,海顿的作品不仅接近广大市民阶层,而且带有宫廷音乐典雅、消遣、娱乐的风格,因此他可以被说成是宫廷音乐家的外貌,资产阶级音乐家的本质。

最后,在艺术手法上,海顿的作品旋律明朗、容易记忆、和声清晰而富有功能性。

3、贝多芬歌剧:《费得里奥》唯一的歌剧。

第六章浪漫主义1、舒伯特声乐套曲代表作:《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为(简答题):①舒柏特具有一种几乎无与伦比的抒情天才,他能够用旋律准确地抓住几乎每一种情绪或细节。

②在大调和小调之间突然转换或在二音之间游移,这通常反映了歌词情绪的转变,如《菩提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