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摘要: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

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俨然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一个商标。

正文:
1966年以前,摇滚乐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喧闹的音乐,具有较快的、强烈地4/4拍子,一般化的旋律、缺乏新意的歌词、三个和弦的和声;一首曲子的长度约2分半钟左右;结构简单,包含了很多重复。

但是,到了1967年下半年时,这种老的模式被打破了。

到60年代末,任何摇滚乐队,只要它有足够的创造性,可以奏出任何声音,基本上没有限制。

虽然,其他摇滚乐手也对此做出了贡献,但是,主要的贡献却来自披头士。

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

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电影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

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

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他与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乐队从最初的翻唱歌曲,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 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同时开始尝试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将其纳入乐队音乐的摸索。

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

这样的潮流还包括黑色小西服,列侬的圆形眼镜和飘逸的长发,等等等等。

而他们随后专辑的成绩更是扶摇直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披头士乐队的音乐在这时候已经初步成型,他们富有活力的音乐迎合了战后英国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求文化解放的思潮,带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同时他们的音乐融合了不同的风格和音乐元素,无可挑剔的音乐旋律以及谐和的音乐融合,兼有活力四射的吉他演奏以及诗意般的歌词和极其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因而迅速主宰了英国的音乐市场,也带动了整个英国文化的发展。

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成为乐队音乐创作的核心,两位天才之间的完美配合成为了音乐界的一段佳话。

而制作人乔治·马丁卓越的制作才能也被人们所肯定,他完美的理解了披头士的音乐,并且精妙的音乐和器乐编排,成为了披头士音乐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到1963年底,披头士乐队已经初步的统治了英国的音乐,狂热的歌迷们遍布英国的每一个角落,仅仅发行了两张专辑,但是披头士成为了文化现象。

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开始纷纷争抢这份猎物,百代公司在美国的伙伴Capitol公司成为了最先的获益者,1963年,披头士乐队的第二首单曲《Please Please Me》迅速成为了英国单曲榜的冠军单曲,同时这首单曲也被公认为是“英国入侵”美国浪潮的标志性单曲。

他们的入侵抢走了美国传统摇滚明星的风头以致于他们的偶像“猫王”(Elvis Presley)拒绝了他们的拜访,并且口出恶语中伤他们,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的成功。

1964年初,Capitol公司发行了披头士乐队第一张美国专辑《Meet the Beatles》,结果他们在美国引起了比英国更剧烈的疯狂。

随着披头士乐队成功的冲开美国唱片市场的大门,滚石乐队等众多的英国乐队在此后一拥而上,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市场。

英国摇滚风格的音乐除了在英国引领音乐的发展之外,还逼迫着美国的一些慢节奏民谣歌曲风格的乐队和歌手投入到了摇滚音乐之中,就连美国音乐的象征“猫王”(Elvis Presley)也开始做出变化以对拯救自己的音乐市场。

1966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专辑《Revolver》,这张专辑的风格开始更加趋向于迷幻音乐。

迷幻音乐是由英国人早在1964年开创的。

当时,不少英国乐队已经尝试在British Beat(英式节拍)中加入新奇效果,The Beatles、The Yardbirds是这类音乐的先驱。

1967年,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专辑不仅让披头士继续着流行和摇滚乐界的统治性地位,同时也是披头士出色的迷幻音乐专辑,多种乐器的混杂以及多首歌的混录等,旋律、编曲、歌词、器乐等各方面仍旧是无可挑剔,同时专辑中歌词所流露出的嬉皮士态度,使披头士再次代表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思潮,因而虽然他们的迷幻音乐以及生活上开始服用迷幻药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不过披头士却依然扮演着青年人先锋的角色。

1967年8月27日,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为乐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爱泼斯坦由于吸毒过量而死在了伦敦家中。

失去了经理的披头士突然变得有些混乱无主,
他们自编自导拍摄的第一部电影《Magical Mystery Tour》在BBC播出,但是最终遭到评论界的口诛笔伐以及媒体的刁难,虽然电影的原声专辑仍旧受到了歌迷们的疯狂欢迎,但是这一切却成为了披头士乐队出现崩溃的开始。

1969年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在直布罗陀结婚,就在列侬与洋子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同时,他与披头士乐队其他成员间的合作却日益减少。

1969年底,列侬通知其他成员说他准备离开乐队,但由于他当时正与EMI商谈签约的事宜,因此有关离开披头士的决定一直处于保密之中。

1970年4月披头士最终解散了。

如今的利物浦几乎是披头士的代名词,提到利物浦首先想到的就是披头士了。

披头士博物馆,以披头士命名的酒店、建筑还有那条penny lane(便士街),无不体现着披头士的魅力所在。

利物浦将他们组合在一起,他们也将永远留在那里。

无论是四个人的披头士还是各自单飞的他们,从最一开始就注定被我们铭记。

无论是噪音爵士乐,布鲁斯,R&G还是迷幻摇滚,他们的音乐总是能让人心潮澎湃。

就算是现在,披头士的每一首歌曲仍在被年轻人们疯狂的迷恋着。

例如写给Julian的那首《Hey Jude》不仅是当年的冠军单曲,也一直是延续到现在的经典之作。

经典永不褪色,流行也继续流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