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解决市场失灵
摘要:市场不是万能,存在固有的弱点,当市场出现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
况时,我们就称之为市场失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已经不适合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经济危机频发,所以更不能放任自流,从而就需要政府的调控,需要政府来弥补市场失灵。
尤其是,我国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更需要政府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
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概括来说,就是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由称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手段抑或采取综合手段。
然而,政府在运用这些手段时,除了政府失灵外,这些手段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有时也可能会扰乱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市场失灵,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弊端
经济手段是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也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
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手段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是政府最经常使用的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市场失灵,也给中国中国的社会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房价越来越高,甚至高的离谱,充斥泡沫,又如人们逐渐富有,私家车越来越多而造成的大气污染,直到最近的大范围的雾霾,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面对市场失灵的种种表现,政府通过调节个税起征点来减小贫富差距,通过征收二套房产税来抑制炒房需求,通过征收车辆购置税来抑制车辆的需求,弥补私家车通行造成的负外部性。
这些都是政府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弥补市场失灵的表现。
然而,经济手段往往是政府最常用的手段,通常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但是经济手段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和弊端。
因为宏观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很多时候可能会出现对经济形势的误判,又或者当经济手段起作用的时候,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等等的问题。
所以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的时候要准确的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充分考虑经济政策发生作用的时间,同时更要征求广泛的意见。
法律手段在很多时候是和经济手段同时运用发生作用。
比如当政府运用税收的杠杆的作用调节个税起征点的同时,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定和保证政策的严明性。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规范经济活动,保障经济政策目标的手段。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调节和规范经济活动。
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于,把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调控,增强宏观调控行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约束力,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政策也应将其纳入法制轨道,使重要政策转变为法律,以加大执行的力度。
法律手段的基本内容包括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行为法律制度、宏观经济管理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等。
而面对市场失灵,法律手段通常都是迅速而有效。
比如通过修改税法来调节宏观经济,
解决宏观经济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又如在通过《刑法》、《民法》、《经济法》、《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弥补因为利益驱动而造成的市场失灵,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也为其提供法律保障。
同样,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比如可能会过多的干预市场的发展,造成经济发展的固化,失去灵活性,甚至市场混乱。
所以,政府在运用市场手段弥补市场失灵,调控宏观经济时,应该本着高度的谨慎性原则,充分掌握了解市场运行的情况,征求多方的意见,方可做出法律性的决定。
相对于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调节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工商局的检查,税务的查税,政府的命令等等。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
垂直性、具体性、非经济利益性、封闭性等特点。
行政指令方法具有一定长处,不能忽视。
一能维持行政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便于充分发挥行政组织的管理功能。
二是具有一定弹性,能比较灵活地处理各种特殊问题。
三有利于政府直接领导、协调和控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的发展。
行政手段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可随处可见,比如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实行单双号限行,为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取消重点学校制度,为解决高房价问题,限制购买第二套房的措施,等等。
同样,行政手段的运用也会有很多局限,一是不利于发挥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适当地单纯运用它,就会形成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下级有职无权,养成对上级的依赖性,执行上级指示的被动习惯和消极意识。
二是信息传递迟缓,失真率记。
如果发讯者的权威小,则信息传递缓慢,接受率低;尤其在机构庞大、层次繁多的情况下,则必然信息传递拖延、失真。
因此,对于行政指令方法,不能单纯依靠,而应与法律、经济、思想教育诸法有机配合使用;特别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命令指示,防止主观主义、瞎指挥和简单强迫命令。
总之,政府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根据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在保证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