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0诗五首(人教八年级下优秀观摩课件修订
30诗五首(人教八年级下优秀观摩课件修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写景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揭示主旨
诗人在自己庭院中随意采摘菊花,偶然间抬目光与南山 相会。见到日暮雾气,若有若无,浮绕峰间,成群鸟儿,结 伴飞回山林。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中“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心境“静穆、淡远”的写照。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 传说伊尹见汤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 载,吕尚(姜太公)曾 以前,梦乘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叉路 比喻人生遇合无常, 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 像白云一 过日月之边。 大海 到周文王,被重用 比喻远大抱 多出于偶然。
负得以实现
样的船帆
行
路
李 白
难
xīu zūn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s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乐府歌辞之一。原 诗有三首,这是第 名贵的菜肴。 行 路 一首。 难 羞同“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zhù) 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ǒu)十千:
一斗酒值十千 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渡过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饮
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构筑房舍
房屋建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却无车马喧嚣的烦扰。 人聚居的地方 却 要问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灵清远居所自然偏僻安静。 这样 诗人自称 在东篱附近采摘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庐山 悠然间看见南山胜景绝妙。
茫然。 想要渡过黄河,可是坚冰堵塞大川;想要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日月,受聘于商汤。 人生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岔路如此之多,今后的道路又 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终会到,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船帆远渡碧 海青天。
字词读写
罥 juàn 衾 qīn
chóng三重茅 重 zhòng 重量
庇 bì
坳 ào
sāng 丧乱 丧 sàng 丧失 zhǎng 成长 长 cháng 长林梢
jiàn 看见 见 xiàn 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一、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茅草飘飞,飞过 浣花溪,散落在江边, 高的挂在高大树林的 枝头,低的落在水塘 和水边地里。
深秋八月,狂 风怒吼,卷走了 我的草屋上的几 层茅草。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写作特色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 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比兴、象征手法—— 用“冰塞川”、“雪满山”等自然景象象征人生 路上的艰难险阻,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 3.用典——
(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
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2) 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姿英
背
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 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 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 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 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 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 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 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 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 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 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杜 甫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关于“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 题名为“歌”或“行” 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 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 较自由,富于变化。
杜甫(712-770),字子
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称杜拾遗、杜工部,被称为“诗 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 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 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诗史”。
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①李白《行路难》一诗中写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遭受 挫折,感到无路可走的两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虽然退隐,但终会得到重用的 两句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两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设宴
美酒
朋友的深厚友情
佳肴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欲渡黄河 二、 将登太行
胸中郁积的苦闷
“冰塞川” “雪满山”
比喻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而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
比喻奸臣当道, 世路艰难。
三、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 四、“行路难” 感叹世路艰难。
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
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
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
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
一首乐府体诗。
(zūn)金 酒杯。
总
结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2、谨记名句: 1)情景交融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 (写景名句) 2)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 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
用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 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 开朗 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 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 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
表达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 重,但最终一定能冲破一切阻 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 乐观和希望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怀 才不遇的情怀 ,在悲愤中不 乏豪迈气概, 在失意中仍怀 有希望。
行
路
李 白
难 (其一)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 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 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
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 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 集》。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不满两年,就使李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 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酒后即兴 之作,实际是借“饮酒”之题表达醉 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 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一、回忆有关作品 1、《桃花源记》 2、《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听录音,然后全班朗读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人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超
与 自 然 合 一 , 物 我 合 一 的 意 境
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 么?
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 、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 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 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 趣投映到作者心里,自己的感受也 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四、抒广厦庇寒的情怀。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 的房子,彻底庇护天下贫寒的 读书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的, 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 稳得像山岳一样呢? 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 能一下子出现这种宽大的房 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风吹 破,我自己被冻死了也心甘 情愿!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