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克山县西河小学丽荣
一、说教材
《磁铁有磁性》是教育科学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属于建立科学概念为主要线的课文。
编写思路是:“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概念——应用”。
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感知磁铁吸引铁类物体,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
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二是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二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的科学品质。
1、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这是本课的重点。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这是本课的难点。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说教学准备:
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塑料盘,里面有三个信封,两记录单。
1、1号袋:磁铁和被测试物品。
(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铜片、铝片、铜导线、玻璃珠、竹、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
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2号袋:每组一块磁铁。
(另外准备三块磁铁在“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的实验中每人一块磁铁。
)
3、3号袋:每组一份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
(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
)
4、教师演示用:大磁铁、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杯子和水,一个系着绳的磁铁。
两写有概念的纸条。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容,依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基本特点,本课采用
“猜测——验证”“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形成有秩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2、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磁铁的知识,但不完整、不规。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他们在心里会有想法,随之产生想学、想问的行为。
通过讨论,各抒己见。
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完整、规的“磁铁有磁性”的知识。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一个多学期的科学课训练,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了一些科学的操作习惯。
同时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不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这些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
我努力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与预设,做到对课堂上的生成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方法。
3、学法
根据科学概念的教学要求,以学生观察实验获取知识为主。
在教学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实验和交流,在此基础上获取科学概念。
三、说设计思路
科学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在设计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亲身经历、精心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获得探究活动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并使学生形成大胆猜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开课出示4个不同颜色金属片(1块为铁,3块为铜)和一个抽奖箱,激趣:你能用手感知抽到银白色金属片,让学生“抽奖”。
在学生尝试抽银白色金属片以失败告终的基础上,教师辅助魔法手套准确抽出,从而引出磁铁,观察磁铁吸引铁片。
这样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磁铁的磁性,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环节主要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认识磁铁能吸铁。
首先教师出示实验材料1(展示),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再动手进行小组验证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然后分析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点。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形成完整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这一科学概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材料的检验,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
2.辨认铁制品。
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来检验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让学生做一个小小检验员。
首先让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然后让学生用磁铁来检验一下自己刚才的判断,填写记录单。
接下来让各小组指派代表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对实验情况作小结。
教师强调指出:①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的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②看来生活中我们的双眼有时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我们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了解、认识周围的世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去辨别一些物体。
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
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突破了教学难点。
)
活动二: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1.磁铁隔水吸铁的研究。
师演示隔水吸铁试验。
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自己设计磁铁隔水吸铁的实验,并说明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隔水吸铁的探究活动。
2.磁铁隔着木片等物吸铁的研究。
此时出示实验材料3,首先认识这些材料。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并记录现象,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磁铁可以隔着一些非铁物体吸铁,隔着的物质可以是空气,还可以是固体,如:纸、塑料板、木板等;也可以隔着水吸铁。
(设计意图:通过磁铁隔木片及水吸铁的研究,扩大了学生认知的围,
要让学生把关注点不只能局限于固体物质上,并且让学生学习自己设计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意识和能力。
)
(三)实践应用,联系生活
生活中你知道那些地方用到磁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用到磁铁的例子,有效的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请学生谈谈有哪些收获
2.在实验中,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并鼓励学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发现,在课外继续展开尝试有关磁铁的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梳理和归纳认知的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将探究活动引向课外,这也是为后续的研究埋下伏笔,为今后的教学容作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