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趣的磁铁》优质说课稿1

《有趣的磁铁》优质说课稿1

《有趣的磁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有趣的磁铁》是青岛版五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过程,从而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快乐。

磁铁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对学生而言,磁铁并不陌生,绝大多数学生都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磁铁的基本性质却没有深入系统探究过,本课旨在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并通过仔细观察、实验探究、交流总结,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志趣。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磁铁有两极,磁铁指示南北方向;了解磁铁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的性质;观察并归纳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能用恰当形式记录整理信息,能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尝试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能接纳他人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磁铁的性质发明创造,为生活带来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磁铁有两极,磁铁指示南北方向;了解磁铁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的性质;观察并归纳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磁铁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二、说教学内容
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和了解磁铁及其性质,是本课的核心任务。

导课环节,我以魔术“不会下落的硬币”激趣,引出本课主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实验一:“热身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室常见的几种磁铁,激发学生对磁铁的喜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汇报中了解常见磁铁的名称和磁铁两极及其由来。

实验二:“找朋友!”由魔术引发学生思考,除了一元硬币
还有哪些物体是磁铁的好朋友。

给出材料袋一,学生自主探究并填写实验报告,交流发现,总结归纳知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具有磁性。

并且能在实验中发现磁铁隔着其他物体也能吸引的特点。

实验三:“比本领”紧接实验二,引起学生思考,找朋友的时候为什么只用磁铁两极?是不是磁铁各个部位的磁性不同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己设计实验,利用材料袋二探究磁铁各部位的磁性有什么不同。

通过反馈交流,学生最后能总结出磁铁磁性两极最强的性质,并能在实验中归纳出磁铁的磁性可以通过呗它吸引的物质传递的特点。

实验四:“奔跑吧,小车”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利用材料袋三在玩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自由活动环节,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磁铁,再次激发学生们对磁铁性质应用的兴趣,并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演示介绍电磁起重机、磁悬浮、超导悬浮等有趣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延伸环节,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磁铁更多的秘密,让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
三、实验设计及创新
(一)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
材料袋一:1角硬币、5分硬币、铁片、铜片、回形针、粉笔、木块、塑料片、卡纸、吸管;
材料袋二:大号条形磁铁、一盒回形针;
材料袋三:可放磁铁的小车;
实验报告单
(二)实验改进要点
课本给出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比较分散,给出三幅图去指导探究,如在教室中吸引物体、用不同磁铁吸引物体、把磁铁放在打开的收音机旁边等场景,在一节课期间很难完成探究任务,而让学生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很难合理分配注意。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环节:1.“热身活动”通过观察了解磁铁名称及两极,2.“找朋友!”通过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特定的一些材料才能被磁铁吸引,3.“比本领”承接上一个实验中的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找朋友的时候都在用磁铁的两极,从而发现磁铁的磁性分布规律,并能在实验中发现磁铁磁性传递的特点,4.“奔跑吧,小车”以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同斥异吸的规律。

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合理分配各个实验,既能够合理分配学生的注意,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一堂课充满探究氛围和求知的兴趣。

另外我还设计了符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实验记录单(见附录1),生动简洁,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记录习惯。

(三)实验原理
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磁铁的有南极和北极,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的两极磁力最强。

四、过程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教学环节严谨,环环相扣;实验设计巧妙,有趣。

整堂课贯穿了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理念。

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创设了问题情景,提供了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教材处理比较好,重难点及学习目标定位准确。

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适当地调整、补充教材内容。

学生在这节课中体会到磁铁的特点和性质不是教师强加的知识记忆,而是自然生成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这才是能促进他们终生成长的、必需的科学素养。

附录1。

相关主题